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9章 点满武力才有安全感

作者:楼顶望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不只是魏征,李宽和李洵也有同样的疑问。


    “老李,我想了很久,也分析了所有的情报,如果排除老头子使坏这个可能性,吉州的叛乱是一次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很大,我有些想不通啊!”


    李宽属于那种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类型,虽然一开始他便觉得吉州是个坑,但还是义无反顾的跳了进去。


    一切行动都安排好后,他才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出现的原因。


    如同魏征想的一样,他也发现了,如果是世家人要围剿他,肯定不能只来一路。


    可这几日汇集到他这里的消息都表明,这件事没有周边的其他势力参与。


    这让他有些疑惑,反而更倾向于老头子挖坑了。


    可问题是他可以怀疑老头子,但老头子身为皇帝,有必要这么做吗?


    李洵附和点头,“臣也觉得奇怪。


    不过臣觉得此事应该与圣人关系不大。


    毕竟圣人应该还指使不动那几个世家人。”


    李宽问一旁伺候的闻乐道,“那个王弘升,还有两个崔家人怎么样了?”


    他们在这里干猜没有什么用,那就只能找当事人来问问了。


    闻乐道,“殿下,王宏升、崔博文、崔献贺三人已经到了岳州地界,明早应该能到。”


    “殿下要是着急,可以让裴良佐先审一下,他们很快就会到他的辖区。”


    李宽想了想,摇头道,“不用了,裴良佐不一定下得去手,还是我亲自审问吧。”


    “你去问问,太子这个点睡了没有。”


    李宽本想直接问问老头子吉州的事情是不是他在搞鬼,但又觉得不妥,便想先跟李承乾沟通一下,顺便再问问大度设叛乱的事情处理的如何了。


    他查遍了手头的史料,也没查到大度设这档子事。


    这让他有种对局势失去掌控的莫名忧虑。


    知道大唐未来的局势勉强算是他的外挂之一。


    明确知道历史轨迹,让他在一些事情上可以游刃有余,避免栽进大坑里出不来。


    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


    因为他乱入大唐,很多事情已经发生改变。


    他的出现煽动的蝴蝶效应早晚会影响到整个初唐的历史进程。


    换句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大势的掌握会越来越弱,直到初唐的历史变得面目全非,再也无法跟史书记载对上号。


    他现在的力量还不够强,还不想失去这个外挂呢!


    很快,闻乐回来了,“殿下,太子殿下还未就寝,您现在要跟东宫通电吗?”


    李宽点头,“老李,你早点休息,明日一早,你还得去城陵矶坐镇呢。”


    其他人都不在,李洵就成了王府的核心之一。


    李宽又没有分身术,很多事情还要李洵去操持。


    李洵道,“殿下,那个秦良怎么安排?给他派多少人?”


    李宽了一下拍脑门,“唉,这几日太忙,差点把这茬给忘了。”


    “老李,你有时间去造船厂看看,问问那几艘飞剪船什么时候能完成舾装。”


    “我打算让罗漾带鲸鱼号和几艘飞剪船一起出海。”


    “洞庭湖里可养不出海军呢!”


    “臣明白了。”


    送走李洵,李宽起草了一封电文让闻乐去代发,他则是拨通了机加工坊的电话。


    “何不求,火炮的生产情况如何了?”


    既然要舰队出海,他就想着把舰船的武备配齐了。


    这年头的海上可是纯天然的,野生海盗多如牛毛,正好让舰队适应海上航行的同时练习一下新的战术。


    火炮的动静太大了,不太适合在内地进行大规模的实战演练呢!


    何不求听他问起火炮的生产情况,顿觉无奈,“殿下,工坊已经在两班倒了。


    咱们的合格技工人手不够,又是刚刚接触新的机床,生产全靠摸索。”


    李宽道,“少废话,直接说产量。”


    “好吧……我们现在只能加工八倍口径的四十五毫米前装线膛炮的坯料,以及八十五毫米迫击炮的炮管。”


    “大倍镜的身管炮咱们做不了,炮弹的产量也不多呢!”


    “废话真多!这些情况我知道,说点我不知道的!”


    李宽骂了一句,何不求才说到重点。


    “机加工坊加工一件四十五毫米炮的坯料要四天,现在我们有加工好的炮身七件,检测合格的五件。


    八十五毫米迫击炮的炮管加工比较容易,三天两件,良品率也高,现在有等待装配的炮身八件。”


    听到这样的产量,李宽表示满意。


    何不求道,“炮的产量还行,可炮弹的产量就差远了,七十五毫米开花弹每天下线五发,迫击炮弹每天下线十六发。”


    “主要是炮弹引信的良品率太低了,小人和几个匠头认为,没个一两年,炮弹的产量恐怕很难有什么提升。


    还是老问题,缺人啊!”


    李宽也是一阵无奈。


    技术突破不代表就能立刻量产,何不求他们的人手和机床数量摆在那里,能把这些重火力搞出来就不错了,他不能再奢望更多了。


    他考虑了片刻,觉得再有两个月差不多就能把舰队需要的火炮备齐,不能因为炮弹产量不足拖延舰队的训练。


    他对何不求道,“火炮就按现在的进度生产,炮弹的问题可以用实心弹代替,少量装备爆炸弹药就行。”


    “另外,在王府内部组织一次考核,挑选一批人手进行专项培养,专门生产炮弹引信的精密部件。”


    “从头培养车床操作工吗?殿下,这是不是太耽误时间了?”


    何不求不解道,“为何不从别的工坊直接挑些熟练的钳工?熟手上手总能快一些。”


    “何不求,你这种想法就错了。”李宽解释道,“专项培养,专人专机,虽然培养出来的操作工偏科,无法胜任其他岗位,但熟能生巧,最多培训一两个月,应付单一产品的生产足够了。


    人力浪费不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


    李宽说罢,一阵肉疼。


    花费资源去专门培养一批流水线操作工可是要占用他手下为数不多的人才呢,绝对是极大的浪费。


    可话又说回来,不先把武力点满,他哪里来的安全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