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6章 参赞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通判的府邸,往日门庭若市的景象早已不见。朱漆大门紧闭。秦永财远远地在街角站定。他不敢靠近,更不敢敲门。他左右看看,确认无人,走到府邸对面一处相对避风的墙角。


    秦永财隔着半条街的距离,扯开嗓子喊了一声:“喂!”


    门房被吓了一跳,猛地探出头,看清是个同样捂得严实的人,眼神里的警惕更浓了,带着不耐烦:“谁?你干什么的?快走快走!府上不见客!”


    秦永财不敢上前,只是原地站着,尽量让声音清晰些:“老哥!麻烦通禀李通判李大人一声!务必请大人亲阅!”


    “老哥!事关重大!东西我放这儿了!” 秦永财不敢纠缠,也怕沾上瘟疫,迅速弯腰,将包裹放在墙角一块还算干净的石墩上,又后退几步,指着包裹,“东西在这儿!话也带到了!劳烦您务必通禀!小人告退!”


    说完,他不再看那门房一眼,仿佛身后有鬼追着,转身就走,脚步越来越快,最后几乎是跑了起来,身影迅速消失在灰蒙蒙的街巷尽头。


    门房老头狐疑地看着那个孤零零放在石墩上的包裹,又看看秦永财消失的方向,啐了一口:“呸!晦气!” 犹豫再三,左右张望一下,飞快地跑过去,用一根长竹竿,将那包裹拨拉到自已脚边,再飞快地用脚踢进了门廊下。用艾草熏了一会,才能拿起来。


    秦永财回来后,依旧是一整套消毒流程,将口罩和衣物,扔进酒盆里。揉搓。而后被艾草烟雾包裹,呛得他剧烈咳嗽起来,眼泪直流。他闭着眼,张开双臂,让那带着灼热感的浓烟尽可能熏遍全身每一寸,每一缕头发丝,每一道衣褶。


    做完这一切,他才拖着几乎虚脱的身体,脚步踉跄地走进后堂。“思齐,信送到了!话也带到了。东西放门口石墩上,让门房转交的。”


    听到回复后,秦思齐拖着疲惫身体回到房间,很快便入睡。在梦中那些策略变成了现实:街道被冲刷干净,秽物深埋,神医在高台上,百姓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


    一位穿着简朴官服、戴着口罩的身影,穿行在灾民和病患之间,大声疾呼,指挥若定…


    囤积居奇的奸商人头落地,富户们颤抖着打开粮仓药库……“市易务”前排起了井然有序的长队,人们拿着平价买到的救命药材,脸上露出久违的生机…


    他甚至看到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覆盖了这座饱受蹂躏的城池,瘟疫在严寒中渐渐销声匿迹…


    这幻想中的景象如此清晰时。一阵急促而沉重的敲门声,如同惊雷叫醒了秦思齐!


    “砰砰砰!砰砰砰!”


    亲茂才取下门闩,把门开了一条缝。门外站着两个穿着皂隶服色的差役,脸上蒙着厚厚的布巾,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为首一人目光扫过门内惊惶的众人道:“哪位是秦思齐?李通判大人有请!”


    秦思齐跨前一步:“我就是。”


    “跟我们走一下,李通判有请。”差役简短地说,转身带路,保持着疏离。


    秦思齐跟母亲交代了一下,说着很快就会回来的,便笑着跟差役离开。


    秦思齐被引入李通判府邸内一处偏厅,并未直接见到通判本人。两个同样蒙面的仆役早已准备好。一人手持一个燃着暗火的铜盆,里面是烧得噼啪作响、冒出浓烈呛人烟雾的苍术和艾草。


    仆役客气说道:“熏身!净手!”


    秦思齐没有犹豫,自觉地站到那铜盆前。辛辣苦涩的浓烟瞬间将他包裹,熏得他睁不开眼,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他强忍着,张开双臂,足足熏了一盏茶的功夫,烟雾几乎将他腌入味了,仆役才示意他离开烟雾范围。


    接着,他将双手浸入那盆冰冷的烈酒中,反复地搓洗,。最后,仆役递给他一块新的粗麻布,示意他蒙住口鼻。秦思齐依言照做,用布带在脑后系紧。


    做完这一切,他才被引着来到一处书房前。书房门窗紧闭,门口也燃着一个艾草盆。仆役示意他自已进去。


    秦思齐推开门。一个穿着青色常服、未戴官帽的中年男子背对着门口,负手站在书案前,身形挺拔,正看着墙上悬挂的一幅字。听到开门声,他缓缓转过身来。


    秦思齐隔着几步远站定,拱手行礼,声音透过口罩传出:“学生秦思齐,见过李通判大人。”


    良久,李通判才开口:“秦思齐,你怕死吗?”


    这问题来得如此突兀,如此直接,带着血淋淋的残酷。秦思齐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他抬起头,迎向李通判那审视的目光,没有丝毫犹豫,清晰地吐出两个字:“怕死。”


    这个回答显然出乎李通判的意料,他的眉毛几不可查地挑动了一下。怕死?如此干脆地承认?不是慷慨激昂的表忠心,也不是虚伪的掩饰。


    “怕死?”李通判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只是重复了一遍,目光更加锐利,“那你敢不敢,跟我搏一搏?”


    他向前踱了一步,盯着秦思齐:“我用你写的那个时策,博一个前程!博一个青史留名!也博这武昌城,一线生机!”


    停顿了一下,语气忽然放缓,带着一丝诱惑,“你可以做我的学生。此役过后,无论成败,有我李璟在,就有你一份前程。”


    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秦思齐能感觉到自已的心跳声。李通判的许诺,对于一个农门学子来说,无异于一步登天的青云梯!多少人梦寐以求拜入官员门下?


    秦思齐有任何迟疑,他微微躬身:“大人厚爱,思齐感激不尽。然思齐已有授业恩师,恩师虽仙逝,但恩情如山,不敢另投门庭。” 拒绝得干脆利落,甚至没有用任何委婉的托词。


    李通判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错愕。“好!好一个不敢另投门庭!那么,秦思齐,按照你那方子里的法子干。我可是直面疫鬼,感染了,那可是九死一生!但若成,可活百姓万千!你,可敢与我一道?”


    他不再提收徒之事,话锋直指核心,赤裸裸地摆在秦思齐面前。


    秦思齐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验。他迎着李通判的目光,一字一句,清晰地回答:“思齐愿追随大人左右,治灾防疫,生死无论。”


    “好!”李通判重重吐出一个字,眼中终于露出几分欣赏:“活下来,我李璟答应你一个条件!只要不违国法,不悖人伦!”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冷硬,“但是,上报朝廷的奏疏里,不会有你秦思齐的名字!功劳簿上,不会有你半分笔墨!因为,你不是我的学生!你确定,不改主意?”


    秦思齐再次躬身:“思齐心意已决。只求尽已所能,活人救命。名姓,无关紧要。”


    李通判深深看了他一眼,那目光复杂难明,有欣赏,有疑虑。他不再多言,转身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素笺,提起笔:“既如此,你写封家书,报个平安,也算是留个念想。” 他将笔递给秦思齐。


    秦思齐默默接过笔。冰凉的笔杆握在手中,沉甸甸的。他蘸了墨,伏在案上,略一沉吟,提笔写道:“母亲,儿随李通判大人治疫,事急,暂不能归。大人仁厚,儿一切安好,勿念。茂才叔、明文哥并诸人,务要严守门户,勤熏艾草,保重自身。待疫消云散,儿定当奉还。不孝儿思齐顿首百拜。”


    写罢,他吹干墨迹,小心折好,递给李通判。


    李通判接过那薄薄的信笺,唤来门外仆役,低声吩咐:“将此信,速送至南城秦记酒楼,亲手交予其母。” 仆役领命而去。


    书房里再次只剩下两人。挥了挥手:“今日起,你便在我身边参赞。先去外间等候,稍后自有安排。”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