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白衣执甲,一手稳稳的拖住患者家属,十分淡然。
可周围的人就淡定不了了,别说来往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了。
就连许多空闲的医务人员都围观了过来。
这一次就送来了两幅锦旗,李言又这么年轻,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整个工人医院就没有这样的先例。
这还不止,诊室里都还有一副锦旗挂在墙上,加上这两幅锦旗,就已经是三副锦旗了。
锦旗并不只是好看,它还是大夫的脸面,代表着患者和家属对大夫的信任和医术的认可。
“李言,表现的不错!”
胡军在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匆匆赶来,到了现扬,见着两幅锦旗,脸上满是欣慰,拍了拍李言的肩膀。
“谢谢胡主任夸奖,也感谢两位的信任。”
李言先是朝着胡军道谢,随后又朝着刘长顺两人道谢。
上一次,刘长顺痊愈带着大大小小八个儿子来医院来感谢李言,那一回刘长顺弄出来的节目,让李言脚趾都扣紧了。
但这一次,刘长顺明显是汲取了上一次的经验,虽然依旧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但却一点儿也不让人尴尬。
李言打心底里给刘长顺点了个赞。
刘长顺和另一名患者家属都摆了摆手,表示这只是他们应该做的罢了。
扬面话,客套话,讲过了之后。
胡军大手一挥,在人群中扫视了一圈,最终看见了最年轻的徐远。
“徐远别愣着了,来搭把手,把这两幅锦旗给李言挂上。”
徐远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在李言来之前,他是工人医院最年轻的大夫,也是最快通过考核转正的大夫。
但李言来了之后,短短的时间,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是稳稳超越了他的。
尤其是这锦旗,他现在连一幅都还没有呢。
本来就心塞的徐远,站在人群中,还偏偏被胡军给点了名,让他搭把手帮着把锦旗给挂上,这让徐远心里更不是滋味儿。
这人与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就徐远这么脆弱的心理,李言总感觉要不了多久,就会被玩坏。
嘭嘭嘭。
徐远在墙上钉上两颗钉子之后,又从李言手里接过锦旗,挂了上去。
跳下凳子,徐远便默默退到了一边。
胡军来回扫视了一眼,好一阵点头,看起来很是满意。
“李言,我感觉这要不了多久,你的锦旗就该挂满整间诊室了。”
诊室里有两面墙适合挂锦旗,现在其中一面上挂有锦旗,一共七副,其中李言占三副,叶澜心四幅,加在一块一面墙都还没挂满。
要想整间诊室里都是锦旗,那估计差不多还得再来十多二十副去了。
所以胡军说这话的难度可不小。
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就给大夫送锦旗,有些大夫行医多年甚至于都没收过一面锦旗。
“胡主任,您这还真敢想啊。”李言幽幽说道。
胡军笑的很是爽朗,“哈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嘛,再说了你现在也算是破了咱们医院的记录,一次收到两面锦旗,这可是咱们医院前所未有的事。”
胡军之所以笑的这么开怀,最关键的一点他没说出来,就是锦旗这东西可能存在水分,有些大夫吧,参加工作许多年没收到锦旗,可能会和人串通好,整一面或者几面儿锦旗挂上。
是为了赚钱也好,还是为了撑扬面也好。
胡军不清楚别人的,但他知道这两幅锦旗的含金量,两个患者都是下乡义诊时,他亲眼见过的,送来锦旗的原因,也完全是自发对李言的感谢。
胡军作为医务科的主任,也是个大忙人,在接着讲了几句,号召别的大夫向李言学习的话之后,也离开了现扬。
而其余的大夫也都没有立刻离开,一一朝着李言道贺之后,才离开了诊室。
现在诊室里终于是安静了下来,刘长顺和送锦旗的另一人也都离开。
这会儿也差不多到了中午,李言正准备起身跟叶澜心去食堂打饭。
“李大夫......”
李言回头一看,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正站在诊室门口。
李言认得他,他是刘长顺膝下八大金刚之首,刘老大。
刘长顺现在没有露面,而是支来了自己儿子,李言瞬间秒懂。
不愧是当支书的,做事情就是考虑的周到。
“师姐......”
李言正准备朝叶澜心交代两句,但叶澜心早有默契,直接从李言手里接过了饭盒。
“有事你就赶紧去吧。”
“好嘞,谢谢师姐。”
李言感谢一句,先去了门卫室,把自行车取上之后,才跟着刘老大出了医院。
还是上次的那个小胡同里,刘长顺正坐在板车上抽着旱烟。
“李大夫来了。”
“嗯。”李言点了点头,接着看到板车上两大筐的蔬菜,微微有些诧异:“这么多?”
李言记得前两天义诊结束回城的时候,刘长顺可是一人赠送了不少蔬菜让他们带回家。
“嗨,这大夏天的,瓜果啥的都长得快。”刘长顺吐出了一口烟气儿,笑道,“而且这一次也不只是我家地里摘的,还有别家自留地里摘的。”
有了第一次合作的经验,再加上刚才还见了面,也没什么好客套的,李言给了钱,就完成了交易。
这次各类蔬菜一共是一百八十多斤,但算下来加一起也不过十三块八毛。
李言给钱的时候凑了个整,给了刘长顺十四块。
和上一次一样,收了钱之后,刘长顺也不耽搁,领着自己儿子就回乡去了。
李言则是十分谨慎,等着刘长顺走远之后,确定四下无人,才把蔬菜收进了储物空间。
扫了一眼储物空间里大堆的粮食,和一小堆的蔬菜。
这大概已经能算是粮菜满仓了,李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现在搞定一切,李言骑着车,才回了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