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个来看老胃病的赵大伯身边,跟着个气质明显不同的女人,说话做事都带着点干部家属的架子,原来是李副局长的媳妇,专门来试探他的。
他笑了笑。
“昨天确实来了个老胃病患者,吐得厉害,在医院输液都没效果,我给了点自己配的止吐药,没几分钟就见效了。
陪他来的女人看着挺体面,说话也客气,想来就是李副局长的家属。”
“肯定是!”
杨厂长一拍大腿,眼里闪过兴奋。
“你已经通过‘考验’了!
李副局长昨晚给我打电话,让我今晚带你去他家吃便饭,估计是想亲自跟你聊聊,看看你到底靠不靠谱。”
易平没觉得意外。
这种涉及领导健康和厂里利益的事,对方谨慎些很正常,试探也是情理之中。
他点了点头。
“行,晚上我跟你一起去。只是见领导,要不要准备点什么?”
“不用你操心,我都准备好了。”
杨厂长摆手,从公文包里拿出个布包。
里面是两斤特级龙井、一瓶汾酒,还有一包水果糖。
都是紧俏货,送领导正合适。
“你就穿得整齐点,到了李家别多说话。
李副局长要是问你医术的事,你就实事求是说,别夸大,也别藏着掖着。
他是机关干部,最烦油嘴滑舌的人。”
“我知道了。”
易平应下,心里也有了谱。
治好王副部长的老胃病,不仅能帮杨厂长拿到产量指标。
还能让自己在厂里的地位更稳,医务室扩大、加人手的事也能落地,算是双赢的好事。
杨厂长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多听少说,说完才放心地离开医务室。
他怕易平年轻,在领导面前说错话,影响了大事。
易平看着杨厂长的背影,心里琢磨着。
王副部长的老胃病可能跟赵大伯的症状相似。
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幽门痉挛。
之前给赵大伯配的止吐药和调理中药效果不错,给王副部长用应该也能见效。
只是领导的身体金贵,用药得更谨慎,最好先详细问诊,再调整药方。
接下来的大半天,易平依旧按部就班地给工人看病,只是心里多了点惦记。
下午五点,他提前收拾好医务室,换了身干净的衣裳。
这是一大妈特意给他做的,布料是凭票买的的确良,平时也没穿,今晚正好。
刚走出医务室,就看见杨厂长的车停在门口,司机正靠在车门上抽烟。
杨厂长从车窗里探出头。
“易医生,来了?快上车,别让李局等急了。”
车子往冶金部家属院的方向开,路上杨厂长还在反复叮嘱。
“到了李家,记住少说话,李局问什么你答什么,别主动提产量和医务室的事,等他问起再说。”
“放心吧杨厂长,我有分寸。”
易平点头,心里却没那么紧张。
他靠的是医术,不是溜须拍马,只要实事求是,就不会出问题。
二十多分钟后,车子停在冶金部家属院门口。
门口有卫兵站岗,登记时听说要见李副局长,态度明显客气了些。
杨厂长上前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女人的声音。
“来了?快进来!”
开门的是赵秀兰,穿着件浅蓝色的的确良衬衫,头发梳得整齐,脸上带着客气的笑。
“杨厂长,易医生,快请进,老李在里面等着呢。”
客厅里,李建宇正坐在藤椅上看报纸。
看见他们,目光在易平的脸上多逗留了下。
“坐吧,赵秀兰,给客人倒茶。”
赵秀兰应了声,转身去厨房端茶,路过易平时,轻轻对他点了点头。
两人好歹有过一面之缘,不打招呼实在过不去。
杨厂长把布包放在茶几上。
“李局,一点心意,您尝尝。”
李建宇瞥了眼布包,没动,目光落在易平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
“这位就是易医生?
看着年轻,没想到医术这么好,我大伯的老胃病,多亏你了。”
“李局客气了,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易平语气平静,没因为对方是副局长就显得卑微。
“老胃病需要慢慢调理,我给大伯开了中药,让他按时喝,注意饮食,应该能少犯病。”
“嗯,他跟我提了,说喝了药胃里舒服多了。”
李建宇端起茶杯喝了口,话锋一转。
“我听说你不仅会治胃病,还会针灸?
之前杨厂长说,你治好过他的腰间盘突出,还有老领导的失眠?”
“针灸我的确擅长,”易平没夸大,“杨厂长的腰是因为长期久坐,腰椎压迫神经,针灸能疏通经络;
老领导的失眠是思虑过重,开了点安神的中药,配合针灸,效果还不错。”
李建宇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赞许。
他就怕易平是“江湖郎中”。
只会治一种病,现在看来,医术还挺全面。
他又问了些中医调理的知识,易平都条理清晰地回答,从病因分析到治疗方案,说得头头是道。
丝毫不像年轻的厂医,反而像经验丰富的老中医。
杨厂长在一旁听着,心里的石头渐渐落了地。
易平的表现比他预期的还好,既不卑不亢,又专业严谨,李副局长显然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