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9章 小心机啦

作者:是鲤鱼大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孙若昭微微颔首,目光带着专业审慎。


    “李同志,所言极是。”


    她的声音清冷,透着不容置疑的专业。


    “产后肝藏血,体阴而用阳。”


    “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则气血不畅,百病丛生。”


    “是以产后调理,疏肝为先,此乃重中之重。”


    她看向李雅琴,眸光微动。


    “李同志能主动关注于此,已是极有见地,远非寻常妇人可比。”


    李雅琴唇角勾起浅笑,如同春水初生,带着恰到好处的柔和。


    “我也是瞎琢磨罢了。”


    她轻声说道,仿佛随口感慨。


    “毕竟这身子是自己的。”


    “孩子们也都还小。”


    “总想着能尽快恢复到最好,也能更好地照顾他们。”


    她的目光,不经意柔和地落在不远处婴儿床里睡得香甜的康康身上。


    那眼神里,满溢着恰到好处的母性光辉,温暖纯粹。


    “说来也怪。”


    李雅琴似是想起什么,语气带着真实的困惑与庆幸。


    “我这两个孩子,自打出生以来,就特别好带。”


    “几乎不怎么哭闹,吃奶也香得很。”


    “就连寻常新生儿最常见的黄疸,他们都没怎么起。”


    “比起旁人家那些日夜折腾人的小家伙,可真是省心太多了。”


    孙若昭闻言,目光再次细细打量李雅琴。


    又转向那两个粉雕玉琢般的小人儿。


    她心中那丝惊奇,此刻更添了几分探究。


    行医多年,经手的新生儿何止百八十个。


    如赵家这两个这般,眉眼舒展。


    气色红润饱满如朝霞映雪,哭声都中气十足的,确是凤毛麟角。


    更让她暗自称奇的,是李雅琴本人。


    那产后恢复之神速。


    气色之莹润。


    身段之玲珑。


    哪里像个刚经历过双胎生产的产妇。


    简直比许多未出阁的少女,更多了几分惊心动魄的韵味光彩。


    这份“不同寻常”,让她先前对这赵家少李同志的认知,又深了一层。


    莫非。


    这位李同志身上,真有什么她尚未看透的玄机。


    “两位小少爷根骨清奇,钟灵毓秀。”


    孙若昭由衷赞道。


    “想来是李同志孕期调养得当,先天之精极为充足,方有如此福泽。”


    孙若昭说着,莲步轻移,优雅地走到婴儿床边。


    她俯下身,仔细观察安安和康康的面色,呼吸。


    那细致入微的模样,仿佛在鉴赏稀世珍宝。


    她伸出保养得宜,白皙如玉的指尖。


    轻轻按了按他们温软的小肚子,感受着那份生命的律动。


    “都很好。”


    她缓缓直起身,语气带着掩饰不住的真心赞叹。


    “脉象平和有力,沉稳深长,如盘走珠,并无任何不妥之处。”


    “李同志当真是将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这份心力,令人钦佩。”


    李雅琴心中源自空间丹药奇效的得意。


    如同春日江水下的暗流,悄然涌动。


    若非美颜丹调理,生子丹确保孩子先天强健。


    她何至于恢复完美,孩子们又怎会省心。


    这些,自然是不能为外人道的秘密。


    面上,她依旧谦逊温柔,仿佛一切皆是天意垂怜。


    “哪里哪里,许是这两个小家伙体谅我这个做妈妈的辛苦。”


    “自己争气,不给妈妈添麻烦罢了。”


    “我也就是按着你,上次叮嘱的那些。”


    “多多注意他们的日常起居饮食,不敢有丝毫懈怠。”


    她话锋一转,似不经意提起,实则心中早有盘算。


    要借此再探孙若昭的深浅,也为后续“表演”铺路。


    “哦,对了孙大夫。”


    李雅琴微微蹙眉,手不自觉轻捶腰际,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扰。


    “我这几日总觉得腰眼有些酸乏,隐隐作痛。”


    “倒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就是躺着坐着都有些不太舒坦。”


    “您看,这是不是产后常有的事儿。”


    “可有什么温和些的食补方子。”


    “能让我悄悄调理一下,也省得大家替我担心。”


    孙若昭略作沉吟,神色愈发专注。


    “产后腰酸,多为肾气亏虚,或因气血不足,未能充分濡养腰腑所致。”


    “食补自然是上佳之选,温和而持久,润物细无声。”


    她略一思忖,便道


    “我给李同志开个简单的方子。”


    “取上好杜仲,续断各三钱。”


    “配上几枚饱满红枣,一小撮宁夏枸杞。”


    “与精瘦肉一同慢火细炖作汤。”


    “此方温和补益肝肾,强健筋骨,对缓解李同志腰酸之症,应当会有显著改善。”


    她说着,便有起身去寻纸笔,亲自开方的意思。


    李雅琴却轻轻摆了摆手,笑意盈盈,如春风拂面。


    “方子您记下便好。”


    “劳您专程跑这一趟已是过意不去,怎好再让您费神亲自动笔写这药方。”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体贴。


    “我让钱嬷嬷仔细记下,回头让她去药铺照着抓药便是,不敢劳烦孙大夫。”


    李雅琴语气轻柔,目光却不离孙若昭。


    她又似随口一般,轻描淡写地问道


    “说起来,这药膳的制作,是不是也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比如这杜仲,我仿佛在哪本闲置的杂书上偶然看过一眼。”


    “说是用淡盐水炒制之后,那补肝肾。”


    “强筋骨的效用会更上一层楼,也不知是真是假?”


    孙若昭闻言,执杯的手几不可察地一顿。


    那双始终带着专业审慎的平静眼眸之中,瞬间掠过难以置信的惊涛骇浪。


    这丝讶异,比方才听闻“七情配五脏”时,更为深刻,也更为震撼。


    杜仲盐炒以增强其入肾经之效。


    此乃药材炮制学中极精细的法门。


    即便在太医院的资深御医中,也非人人尽知其详。


    寻常人家,哪怕是那些自诩略懂岐黄之术的人,更是连边都摸不着。


    这位李同志……


    她究竟是如何知晓的。


    难道仅仅是“闲置杂书偶然看过一眼”这般轻描淡写。


    她究竟是真的博览群书,天纵奇才到了这般地步。


    还是……她背后另有惊世骇俗的高人指点。


    又或者,她本身就藏着足以颠覆她认知的不为人知的惊天门道。


    这一刻,孙若昭心中对李雅琴的评估,再次被彻底颠覆。


    眼前的女子,绝非仅仅是“好用”的棋子那么简单。


    她身上笼罩的迷雾,远比自己想象的更深,更诱人去一探究竟。


    或许,这便是自己此生最大的机缘。


    孙若昭将心头的疑窦与惊澜悄然压下。


    面上依旧是那副从容淡雅的模样。


    她不动声色地点头道。


    “李同志所言极是,分毫不差。”


    “杜仲经盐水炙后,确能更好地引药入肾,增强其补益之功。”


    “李同志对药理竟也颇有心得,见解独到,若昭实在佩服万分。”


    李雅琴笑得云淡风轻,仿佛只是随口一提的闲谈家常。


    不着痕迹。


    “不过是略知些皮毛罢了,不成敬意,让孙大夫见笑了。”


    “主要是我这人嘴刁,总想着怎么能让良药不那么苦口。“


    ”或者让寻常的食补也能更添几分风味与效用。”


    李雅琴顿了顿,话锋一转,自然地引向下一个话题。


    “对了。”


    “前几日我让厨房试着做了些红豆薏米糕,说是能祛湿健脾,也不知做得对不对路。”


    “孙大夫若不嫌弃,不妨尝尝看,给些指点?”


    钱嬷嬷早已得了眼色。


    李雅琴话音刚落,她便适时端上了一小碟精致玲珑的糕点。


    那糕点红豆沙糯细腻,薏米若隐若现。还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极淡雅的清香。


    这股清香,绝非普通厨房能够调配出的凡俗味道。


    李雅琴在制作时,自然悄悄动了些手脚。这些是只有她自己知晓的秘密。


    她用了空间中,那泓对万物都有滋养奇效的丹药稀释溶液。


    精心浸泡过红豆和薏米,使其质地更为纯净无瑕,口感绝佳。


    更不动声色地添了极微量的一点美颜丹碾成的粉末,融于其中。


    她要的,不仅仅是那一点“与众不同”的绝妙口感。


    更是那丝丝缕缕,润物细无声的隐晦调理效果。


    以及孙若昭品尝后,必然会产生的,对她“医食同源”造诣的更深敬服。


    每一步,都在李雅琴的精准算计之内。


    务求将这枚棋子,牢牢掌握在手中。


    且让她心甘情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