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时候,张克祥再次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批准电子管厂的半导体厂房和设备更新计划。
报告递上去以后,一等几个月,杳无音信。
在厂里等消息的这阵子,张克祥每天都很焦急,他盼望着部里这次能批准。
但是几个月过去了,一点动静也没有。
继续等下去不是办法。他决定亲自去部里,当面向部长反映。
张克祥一连去了部里几次,但是每次都被告知部长不在。
张克祥见去了几次都没有见到部长,于是决定干脆守株待兔,就在门口“堵”他。
他一大清早就来到部里,也不进去,就在外面等着。
因为担心错过部长,张克祥中午连饭都没吃就守在外面。
终于被他堵到了部长。
部长带着几个人匆匆走出来,似乎有急事。
一见到部长,张克祥一下子就冲了过去。
“王部长!”
一见到张克祥,王部长先是一愣,随后表情便露出几分吃惊。
“张厂长?”
“王部长,我可见到您了。”张克祥一脸讨好似的笑。
王部长赶忙摆摆手,说道:“我现在有点急事,这样,你先去办公室等我。”
见王部长要走,张克祥当然不答应,一把拉住王部长。
“王部长,王部长,就一件小事,耽误您一分钟就行。”
王部长心里其实很清楚张克祥要说什么。
张克祥笑呵呵地说道:“就是我们厂啊,那个半导体厂房的改造申请,您看部里什么时候给我们批一下。厂里员工的积极性都很高,都嚷着要为四化做贡献,您看部里能不能支持一下。”
“这个事我知道,部里一直很关心,你等我们在研究研究,批准了会通知你们的。”
说完,王部长就要走。
张克祥又赶忙拦住王部长:“是是是,部里对我们厂的重视我们都记在心里。但是这个申请我们已经连续递交四年了,您看今年能不能批一下。”
张克祥三番两次拦住自己,王部长心里已经十分不悦,不客气地说道:“我们如果认为有这个必要,自然会批准的,你回去等通知吧。”
张克祥当然看出来王部长心中已经十分不高兴了,但是他今天来就已经做好了得罪王部长的准备。
他又拦住了王部长。
王部长顿时火冒三丈:“张克祥!你要干什么?别以为你们厂曾经是功臣你就可以肆意妄为。”
张克祥脸上依旧笑呵呵地说道:“部长,您别生气,我知道今天是我太冒昧了。但是半导体项目我们厂是国内最开始做的,当年55工程就有我们参与。发展半导体我们绝对有信心能搞好,绝对不会让国家失望的。您看部里能不能支持我们一下。”
王部长叹了口气,看了一眼满脸堆笑的张克祥,无奈地说道:“你们为什么就铁了心一定要搞半导体?国家现在已经有其他厂在搞了,你不知道吗?而且你知道半导体的投入有多大吗?如果失败了,前期所有的投资就都打了水漂。你们为什么就非得冒这个险?”
“部长。”张克祥走近王部长。
他十分诚恳地解释道:“我厂的情况您都了解。我们曾经是国家电子工业的主力军。国家各个领域都有我们生产的电子管。但是现在电子工业发生了产业革命,电子管已经几乎完全被半导体器件取代了。我们必须得转型。对于我们这样一家万人大厂来说,不能生产电子工业的主流产品,就注定了会被这个行业逐渐淘汰掉。我们厂是有基础的,如果国家能支持我们,我们有信心能搞好这个东西,绝对不让国家失望。”
“你说的容易。这个事情你能保证的了吗?现在国家已经有另外一个半导体的产业基地了,你知道扶持这一家就有多困难吗?国家现在财政情况根本不允许我们再支持你们。”
“我知道国家财政紧张。但是774厂已经到了很危急的边缘,我们现在真的很需要这个项目。厂里就指着这个项目翻身了。希望国家能再次予以支援。”
774厂的情况部里并非不了解,像是774厂这样因为军工订单锐减而陷入困难的厂部里并不只有一家。部属企业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因同样的原因陷入经营困难的处境。
王部长为难地又看了一眼张克祥,说道:“张厂长,不是部里不帮你们,你知道部里下面的厂陷入困难的有多少吗?如果你们都指着国家一个一个地去救,那国家还怎么发展?”
“我知道,我知道。”张克祥打断地说道:“我们不要求国家支援我们整条生产线,就批准我们的厂房改造计划就行。其他的我们自己想办法。还望您多费心,看在774厂全体员工为国家曾经做出过贡献的份上,在部里为我们再争取一下。麻烦了。”
张克祥的语气已经近乎是在恳求。
王部长低头沉思,心中也很为难。
774厂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才建立起来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和牺牲。如果就这么倒下了,好不容易积累的技术就只能淹没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之中。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极大的浪费。
但是那个时候,国家是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部长没有答应,只是说道:“我尽量争取吧。”
“感谢感谢,麻烦您了。”
王部长坐上车,离开了。
张克祥还留在原地,目送部长的车驶出院子,他在心里祈祷希望部里这次能批准他们的申请。
也许是张克祥的话起了作用,也可能是四机部出于军工的需要,七月份的时候,部里批准了电子管厂关于半导体厂房和设备升级的申请,允许他们建立一个专门为军工单位生产配套半导体器件的车间。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全厂传开,厂内一片欢欣鼓舞。对于774厂来说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好信息,他们再一次得到了国家的支援。
厂里自然对这个项目十分重视,很快就召开会议商讨具体实施方案,并将半导体车间的建设命名为“811工程”。
811工程是电子管厂打翻身仗的巨大希望,从上到下都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
车间地址很快选定,就在原来生产坩埚炉玻璃的502车间基础上进行改造,计划建成一个近2000平的超净厂房。
但是事情并不顺利。因为种种原因,厂房改造的施工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