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章 陨落

作者:姜是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1980年,一月份


    北华市的天气已经连续阴了一个星期,刺骨的风“呼呼”地刮过整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息,一些背阴的角落里堆积着积雪融成的冰碴。


    红旗电子管厂厂长张克祥坐在办公室内,愁眉苦脸地抽着烟。


    张克祥已经是电子管厂的第六任厂长了。


    一支烟快要抽完,张克祥掐灭了香烟,还是想不出对策。


    他叹了口气,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让张克祥发愁的不是别的事情,正是电子管厂产品的销路问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随后我国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之前的重工业建设向经济建设转变,使得国家对军工电子产品的订货大幅度下降。


    电子管厂从出生就是军工单位,首先就受到了冲击,国家下达的订单任务瞬间腰斩。


    红旗电子管厂的情况其实不是个例,当时在电子工业领域受此影响而导致亏损的并不在少数,很多企业都在倒闭的边缘徘徊。


    因为这些企业都是针对军工产品,最大的客户其实就是国家,当国家的订单减少之后,他们必然会受到强烈的冲击。


    虽然电子管厂也生产民用产品,但是在民品上她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那个时候电子管已经在各个领域被半导体器件所取代。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为了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引进国外技术和产品。当时国外的半导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电子管厂其实是无力与之竞争的。


    而且电子管厂的半导体产线早先已经全部支援给了其他厂。此后也没有发展起来。


    当半导体对电子管的替代风暴来袭时,其实红旗电子管厂已经无力招架了,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民品的销量也大幅下降。


    军品和民品同时受到冲击,电子管厂的处境十分艰难。


    张克祥知道眼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开发新产品,向民用品方向转型。


    但是转型又谈何容易。


    张克祥愁眉不展,他又点着了一根烟。


    这个时候,秘书突然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连门都没敲,就推门走了进来。


    张克祥本来就心烦,一看秘书这个样子心里更恼火。


    “干什么!慌慌张张的!”


    “厂长。”秘书一脸悲痛地看向张克祥:“老周厂长去世了。”


    闻言,张克祥手中的烟掉到了地上。


    周龙啸病重的情况两个月前张克祥就已经知道了,只是没想到病情居然发展得这么快。


    “通知卫东,我们马上过去!”


    “好。”


    张卫东是电子管厂的现任副厂长。


    张卫东得知这个噩耗的时候同样十分震惊。


    张卫东进厂的时候是1963年,比张克祥稍晚几年,那个时候周龙啸已经调走。虽然他没有在周龙啸任厂长的时候进入电子管厂,可是经常听到老员工们谈起这位昔日的功勋厂长,眼神中满是敬佩和怀念。


    两人坐车急匆匆赶到了周龙啸的家中。


    周龙啸的家中已经人满为患,屋里站不下,很多人都站在了外面。


    来的人当中除了亲戚以外,基本都是周龙啸的同事或者下属,很多都是电子管厂的老员工。


    张克祥和张卫东在人群中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两人赶忙过去握手打招呼。


    “陈书记,您来啦。”


    陈杰已经满头白发,动荡时期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但是他依旧精神矍铄。


    陈杰神色悲伤地说:“是啊,我来送送他。”


    “周工。”张卫东握住周为民的手问道:“身体还好吗?”


    周为民几年前已经从厂里退休。


    “还能挺几年。”周为民笑笑说道,然后指了指屋里:“桂枝在屋里,你们去看看吧。”


    (袁富民副厂长已于1974年去世)


    两人走进屋子,曾经一起在电子管厂工作的女同事们正围在尹桂芝的周围。


    张克祥和张卫东忙走过去。


    “尹老师。”


    看到两人前来,尹桂芝准备起身相迎。


    “你们来啦。”


    “您坐,您坐。”张克祥赶忙扶着尹桂芝坐下。


    “我们两人这次是代表厂里,如果有什么需要或者困难,请一定让我们帮忙解决。周厂长是我厂的功勋厂长,为774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如何请让我们略尽绵薄之力,以表心意。”


    尹桂芝看向两人:“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是不好再动用厂里的资源。国家对他已经不薄。况且他早就交代过了,一切从简。”


    说完尹桂芝神色哀伤地看向别处。


    张克祥看了看尹桂芝,心中也止不住地悲伤。


    “病情发展得怎么这么快,才两个月……”


    “其实从两个月前他查出这个病,他自己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了。”


    两个多月前当周龙啸确诊胆管癌之后,他病重的消息就已经传到了电子管厂。


    当时张克祥跟张卫东就代表厂里来看望过周龙啸。


    周龙啸当时虚弱地躺在床上,脸色蜡黄,连眼白都是黄的,整个人瘦骨嶙峋。


    看到两人来看望他,轻声说了句“来啦”。


    接着下一句就问道“国产彩电的配套电子管厂里研发得怎么样了”。


    周龙啸当时刚从电子管厂调走的时候,就已经建议厂里重点开发彩电使用的电子管。国产黑白电视刚刚诞生不久,其中的电子管就是774厂提供的。但是那个时候国产的黑白电视年产量都不到一万台,再加上各种动荡的因素,研发时断时续。


    张克祥神情有些为难,他不想让周龙啸失望。


    但是厂里的经营已经很艰难,想要再投入资金和人力研发新品十分困难。


    彩电配套电子管的研发几乎已经停止。


    张克祥不想让周龙啸失望,只好硬着头皮支支吾吾说了几句。


    周龙啸心中当然也就明白了。他向两人提出要看一看现在的国产彩电。


    张克祥当然尽力满足。经过协调,他从浙江省弄来一台西湖牌彩电。


    但是周龙啸看了两眼,就摆了摆手,让退回去了。


    张克祥和张卫东两人站在周龙啸家中,来悼念的人仍然在不断地涌入。


    尹桂芝和子女两人忙着接待。


    两人待了一会儿,准备先行告辞。


    看到两人要走,尹桂芝站了起来。


    “先等等,龙啸有句话让我带给你们。”


    张克祥和张卫东两人对视一眼,不知道周龙啸临终前还会有什么话要跟他们说。


    “您说。”


    两人恭敬地站好。


    “龙啸说,他知道你们难,但是让你们无论如何别放弃774,还有她的员工。”


    两人心中顿时响起一阵轰鸣。


    弥留之际,周龙啸心中牵挂的仍然是774厂。


    张克祥沉默片刻,神情严肃地说道:“党和国家创造的事业,我们必将延续下去。”


    尹桂芝点点头。


    两人告别了尹桂芝。


    坐在回厂的车里,张克祥透过车窗看着往后退去的街道,心中思绪万千。


    他突然开口喊道:“卫东。”


    张卫东看向他。


    “我们转型吧。”


    “我也有这个打算。”


    红旗电子管厂的转型之路由此拉开了序幕。但是此时坐在车里的两个人没有想到,这条路竟然走了十几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