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受命

作者:姜是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当我国的彩电工业被国外企业扼住咽喉,周龙啸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把红旗电子管厂的彩电显像管项目发展起来。


    那是1954年,朝鲜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国内的一切正百废待兴。


    4月的北华市天气刚刚回暖,大街小巷间涌动的春风中还夹杂着一丝的寒意。


    北华市农林局的门口,一辆吉姆牌轿车缓缓停了下来。


    建国初期对于官员用车有严格的要求,吉姆牌轿车只有行政等级五级以上的政府官员才能乘坐。


    轿车停住以后,秘书赶忙下车从车后绕过,小心地替坐在车后面的人打开了车门。


    从车后座下来一个年龄大概五十岁出头的男人,男人个头不算高,一米七左右,穿着一身中山装,身材精瘦,留着利落的短发,前额已经发秃,被太阳一照微微有些反光。


    秘书让司机等在门外,随后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农林局。


    此时此刻,农林局局长周龙啸正在埋头处理文件,秘书突然急匆匆地走进来。


    “周局,中央二机部的陆晨升部长来了。”


    二机部,全称第二机械工业部,是主管国防工业的部门。


    “什么?”周龙啸抬起头来,眉头一皱,满脸惊疑。


    让他吃惊的不光是对方的不打招呼突然来访,更让他吃惊的是中央的部长为什么会突然来到,而且还是主管国防工业的部长。


    “人已经上二楼了。”


    “快带我去。”


    周龙啸赶忙起身,随便整理了一下衣服,急匆匆地前去迎接。


    两人还没走出办公室门口,陆部长已经带着秘书已经来到了办公室门口。


    周龙啸刚好和陆部长迎面撞上。


    陆部长看着神色有些匆忙的周龙啸,先是一笑,然后开口说道:“周局长,我不打招呼就突然来访,干扰了你们的工作进度,你可千万不要怪我啊。”


    迎面遇到陆部长,周龙啸有些猝不及防,但马上就恢复了平静的声色。


    “哪里,陆部长,实在是有失远迎了。欢迎您来视察工作,我们有不足的地方还望您指教。”周龙啸举止礼貌得体,但并不见谄媚的神色。


    陆部长上下打量着面前这位年轻的局长。关于周龙啸的资料几个月前就已经送到了他的手上。


    周龙啸,今年35岁,1934年入党,已经是一位久经锻炼的老党员了。早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时候,就曾经在多个县当过县长,工作能力十分出众。周龙啸身材挺拔,身高接近一米八,带着一副圆框眼睛,一副读书人的儒雅样子。


    “您请进。”周龙啸把陆部长及其随行秘书迎进屋子,然后让自己的秘书赶紧去泡茶。


    陆部长走进办公室后,扫视了一下办公室内的布置。


    周龙啸办公室的布置其实很简单,并没有太多的陈设,但是两个高大的书架分外显眼,上面的书籍琳琅满目,各个领域的书都有。


    “您请坐。”


    陆部长快速地扫视了一下书架上的书,然后坐在办公室内会客的沙发上。


    周龙啸则在对面坐下。


    “陆部长这次前来,不知道工作上有什么指示?”陆部长刚刚坐下,周龙啸便开口问道。


    陆部长一愣,随即开口大笑,转头说道:“早就听说你这位局长,外表温文尔雅,但是却是个急脾气,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啊,今天一见果然如此。我这才刚坐下,你就问我工作的事情。”


    周龙啸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道:“国家现在百废待兴,实在是容不得我们慢慢悠悠的。”


    “嗯,是啊。”陆部长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同时对于自己此行前来的目的心中已经有了几分把握。


    “我这次来,是有任务给你。”


    周龙啸心中疑惑,农林局和主管军工的二机部一点关系也扯不上,他不知道对方能有什么任务给他。


    心中的困惑周龙啸并没有在脸上表露出来,他一脸平静地说道:“您请说。”


    “那我就直说了,你也知道,苏联老大哥援助了我们141个工业项目,帮助我们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体系。现在这141个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都在抓紧落地,其中有一个电子管厂的项目要落在你们北华市,地址就选在了北华市的陆丰区。第一厂名已经批了,就叫红旗电子管厂,代号774厂,文件过两天应该就会批复下来。”


    听到这里周龙啸已经明白了陆部长的来意。


    苏联援助工业项目的事情他心中当然清楚,这一百多个项目都在抓紧落地。现在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征调各方面的人才,汇聚到各个厂支援建设。而电子管厂的项目他早先就已经听说了。


    “我明白了,陆部长。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坚决服从安排。”周龙啸眼神坚定地看着陆晨升。


    陆部长接着说道:“关于电子管厂的项目文件去年年底苏联方面已经全部送到了国内,今年年初也已经全部翻译完毕。这个项目的专家已经抵达了国内,各型人才我们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调动,但是唯独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决定,就是厂长的人选。我这次来就是想问问你,愿不愿意去红旗电子管厂当厂长。”


    周龙啸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满眼放光似的看着陆部长,这简直就是他梦寐以求的。


    他猜到陆部长这次来是想调他去电子管厂,但却没想到居然是直接当厂长。


    能够直接参与到国内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电子管工厂的筹建和管理当中,周龙啸心中十分兴奋。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厂长。774厂会由二机部直接管理,属于中央直接管辖的部属单位。虽然只是一个厂长的职位,但这个厂长的行政等级是十级,比你现在的等级还要高一级。当然你知道,我们在这方面都没什么经验,你需要从头学起,虽然有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但这仍会是个艰巨的任务……”


    “我愿意!”不等陆部长说完,周龙啸就急不可耐地站起来说道。


    被周龙啸突然打断,陆部长又是一愣,看着周龙啸急切的样子笑了出来:“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陆部长挥挥手,示意周龙啸坐下。


    他接着说道:“这个项目对国家非常重要。真空电子管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军事用途上,军事通信、雷达、导航、广播设备、邮电通信,它都是核心元器件。电子管就是电子设备的心脏。这个东西在军工上太重要了,无论如何我们也要自己能造,否则方方面面我们都要受制于人。虽然我们会有苏联的援助,但是这个事情肯定不容易。党把这个项目交给你,就是信任你。”


    “我明白,坚决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周龙啸表决心似的说道。


    “嗯。”陆部长点点头:“筹备组上个月就已经组建,他们现在就在陆丰区二纺路16号办公,你交接一下工作,尽快去哪里报道。”


    “好,我尽快交接,明天就去报道。”


    陆部长摆了摆手说道:“哎,倒也不用那么急,这边的工作你也要全都交接好,不要影响他们后续工作的进行。”


    “明白,我会妥善处理好。”


    “这个是电子管厂的一些项目文件,你先看一看,熟悉熟悉。”陆部长从秘书手里接过档案袋,递给了周龙啸。


    周龙啸接过文件,文件其实并不多,大概只有十几页的样子。但是周龙啸接过手里,却感到这沓文件的分量并不轻。


    周龙啸接过文件问道:“苏联专家现在是被安置在哪里,我想先见一见,多请教请教学习学习。”


    陆部长指了指周龙啸,笑着看向秘书:“你看看,人家对他的评价是一点没错,真是个急脾气。”


    周龙啸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这个你放心,我知道,你之前是主管农业方面工作的。管理一座电子工业工厂肯定没有那么多的经验。中央已经跟苏联方面沟通好了,由他们负责帮我们培训工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等到厂领导班子和各技术总工全都确定下来,会送你们一起去苏联学习。这段时间好好陪陪家人,这一走可能就是一年。”


    周龙啸点点头:“我明白,我会做好准备,随时听候党的调遣。”


    陆部长又笑着看了一眼周龙啸,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不要辜负党的信任。”


    “是!”


    陆部长又随意交代了几句,便带着秘书离开了。


    陆部长一回到车里,就命令司机马不停蹄前往下一个地点。他准备去见其他厂的厂长人选。


    车子刚开出不远,秘书坐在前排,通过后视镜看了一眼陆部长。


    陆部长察觉到了秘书的目光,问道:“怎么了?”


    “部长,有个问题我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你说。”


    “您想见各个厂的厂长人选,直接通知他们让他们来见您不就好了,这样来回跑也太操劳了。”


    “不一样的。我突然去见他们和通知他们来见我不是一回事。通知他们来见我,他们难免不会四处打听消息,提前做好准备。我这样突然造访,就是不给他们准备的机会,能更清楚了解这个人。苏联援助的这141个工业项目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各个厂的厂长是关键中的关键,他们可能会影响这个项目的成败与否。厂长的人选丝毫不能马虎。”


    “那您觉得刚才那位周局长怎么样?”


    陆部长想了想,说了四个字:“外秀内刚。”


    “什么意思?”


    “你刚才见了那位周局长,你对他的第一印象怎么样?”


    “身材高大,不过说话声音不高,戴着一副眼睛,感觉斯斯文文地很有学问的样子。但是他脾气真的好急啊。”


    “你说的对。身材挺拔,说明精力充沛。外表仪表堂堂,更容易产生号召力。最难得的是,他年龄不大,身上却有长者之风。这种气质是只有在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充实地过程中才会形成。他们报上来的资料里有一篇这位周局长写的文章,我看过了,非常有见地。可是他只上到了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连初中都没有上过。”


    “二年级?那这位周局长平时肯定非常用功啊。”


    陆部长点点头:“一定是下了苦功夫的。这就说明这个人勤奋好学,长期积累,外表才会有这种秀气。而且他今天见了我这个中央的部长,脸上一点谄媚的神色都没有。说明这个人内心刚正,不唯上。47年三查整党的时候,晋绥地委推行“左”的那一套,他敢站出来明确反对错误主张,很有勇气啊。厂长这个位置,对上要向中央交代,对下要管理团结员工,这里面有些很细的东西,武夫是不能胜任这个位置的。但是这件事同样也不是缝绣花枕头,软秀才也不能胜任。就他这种外表秀气,但是内心刚正的人,刚好合适。”


    “看样子,您对这位厂长的人选十分满意啊。”


    陆部长笑了一下,随即又严肃了起来:“但还是得看他以后的表现。”


    自从陆部长走后,周龙啸已经完全没有了工作的心思,他内心沉浸在巨大的狂喜和兴奋之中。他恨不得马上找人分享这个喜悦的消息。


    好不容易等到下班的时间,周龙啸骑上自行车就往家跑。


    到家之后,他把自行车停在一边,就着急忙慌地往屋里走,一边走一边喊。


    “桂枝啊,桂枝。”


    尹桂芝是周龙啸的爱人。


    “喊什么啊,着急忙慌的。”尹桂芝挺着肚子从里屋迎了出来。


    尹桂芝已有五个月的身孕,肚子已可见到隆起。


    见到尹桂芝,周龙啸冲了过去,弯下身,搂住腿部,将尹桂芝举了起来转了一个圈。


    “呀!”周龙啸突然的举动让尹桂芝吓了一跳。


    在那个年代,周龙啸的这个举动不可谓不大胆。


    尹桂芝的脸“唰”的就红了。


    周龙啸的母亲听到动静,赶忙从厨房走了出来。


    “呦!臭小子,你干什么呢?”


    母亲几步小跑过去,朝周龙啸的后背就是一巴掌。


    “不知道你媳妇儿怀着孕呐。”


    周龙啸把尹桂芝放下,兴奋地说道:“今天二机部的陆部长来找我了,要调我去正在筹建的电子管厂当厂长!”


    “二机部?那不是中央负责军工的部门吗?”尹桂芝疑惑地问。


    “对,国家要把苏联援助的电子管厂项目落在北华市,地点已经选好了,要调我过去当厂长!”


    “你在农林局干得好好的,干嘛要去当厂长啊。”尹桂芝不解地说道。


    “你懂什么,这是国家第一座现代化的电子管厂,你知道她的分量吗?这是无上的光荣,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感觉我现在就好像驾驶着一艘新船行驶在时代的浪潮中,四周波涛汹涌。”周龙啸边说边摆出一副驾驶着船的样子。


    “但是我不怕。我知道曙光就在前方,哈哈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周龙啸一边说一边大笑着走进了屋子。


    母亲看着兴奋的周龙啸,朝儿媳妇问道:“这厂长比局长还大吗,他怎么兴奋成这样?”


    “妈您别管。”


    “好好好,我不管。”老太太说完又去厨房做饭了。


    尹桂芝站在门口皱起眉头看着周龙啸的背影,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叹了口气说道:“这下好了,你爸啊,更没空管咱娘俩了。”


    晚上吃完饭后,周龙啸坐在书桌前打开了陆部长交给他的文件。


    台灯发出暖色的灯光,洒在他面前的文件上。


    工厂初步规划的规模是占地十三万四千平方米,预计职工四千一百余人,投资规模一亿零三百五十万。


    这个规模在当时的整个亚洲范围内,可以说是绝对的第一,称之为新中国工业的掌上明珠丝毫不过分。


    但是周龙啸心中并不满足。


    他看着文件,心中升腾起一股按捺不住的激情,一股迫切的想要为之奋斗的热血在他的血管里流淌着。


    他在心中开始设想未来电子管厂的样子,想象着她的生产车间,她的职工宿舍,她的办公大楼,巨大的兴奋和喜悦充斥着他的内心。


    他在心中暗自发誓:他要带领红旗电子管厂站在全世界电子工业的顶峰。


    那一年,我国的人均GDP仅为56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红旗电子管厂的建设注定是艰难而曲折的。但是即便是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那群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红旗电子管厂最终也确实以另一种方式站在了世界的顶峰。


    只是很可惜,这个梦想并没有在周龙啸的手中实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