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从半年前,就开始积极增兵东南垭。
但是至今都没有实际行动。
别说出动地面部队,就连空军的都没有靠近过洪沙瓦底领空。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种花家高调的出口防空导弹给阮靖邦,让米国忌惮,还是米国内部还没有统一好出兵计划。
不过李艾国也能够理解米国的想法,就算是米国出兵,那怎么也要让洪沙瓦底国防军先消耗一下救国军。
结果半年的时间,救国军从十万打到了三十万。
而且火力是越大越猛。
超级食猿雕战斗机从一开始的三百架,到现在已经增加到了五百架。
洪沙瓦底各地在超级食猿雕战斗机的轰炸机下,毫无招架之力,大量的基础设施被破坏,特别是港口,炸了修,修了继续炸。
其实一开始大家不清楚阮靖邦没有直接拿下曼得勒,是出于什么目的。
但是持续时间长了,从阮靖邦的战术上,也全都看出来了。
就是为了杀伤洪沙瓦底国防军的有生力量,同时发展自己的武装。
从十万武装扩大到三十万,就是最好的证明。
并且阮靖邦麾下救国军后面新增这二十万部队,超过三分之二是从战俘转化而来的。
削弱洪沙瓦底国防军的有生力量,扩大自己的力量。
曼得勒是否变成废墟,阮靖邦也完全不在乎。
洪沙瓦底正府穷鬼一个,但是阮靖邦有钱,这一点所有堂口也都知道。
打没了可以重建,以银三角现在的基础规模,这也完全不难。
所以这场战斗,各堂口都不看好洪沙瓦底。
要不是有米国和白象的支持,洪沙瓦底正府早就崩溃了。
超级食猿雕战斗机的空袭,本来就让洪沙瓦底的经济停摆,战争消耗又大,洪沙瓦底光靠自己,早就倒台了。
现在洪沙瓦底就指望着米国或者是白象能够立即出兵,否则根本打不赢,想要守住曼得勒,只能是靠着人命去填。
当然,在救国军内部,也有种花家的军代表组成的顾问团在,他们负责战术观摩,以及指挥防空导弹部队。
而这半年的时间,阮靖邦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他一直都在积极准备应对米国有可能的军事介入。
大量的近程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部署在银三角,因为完全不需要考虑装备和制造成本,所以这些导弹的规模极大。
最关键的是,这些导弹内部,全都加入了种花家的千里眼蓝星定位系统,可以使用种花家的蓝星定位系统,全面提升打击精确度。
当然,阮靖邦这也是花钱的。
对此种花家也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千里眼蓝星定位系统,本来就是对全世界开放的。
阮靖邦可以用,米国也可以用。
只要导弹不是朝着种花家飞过来,就没有问题。
也因此,种花家知道,阮靖邦到底有多少家底。
光是随时二十四小时待命的弹道导弹,就有五百枚,这些导弹,都是可以在几分钟内全部发射出去的。
这个力量,就连种花家都感觉有些怕怕。
因为蓝星上,根本不存在能够拦截这些导弹的防空武器。
就算是种花家已经开始装备红旗-1防空导弹升级型号,已经具备一定的导弹拦截能力,也不行。
如此大规模的导弹打击,根本不可能做到拦截。
在种花家看来,阮靖邦有资源,有技术,就是可以任意挥霍。
现在这些导弹,属于是高度机密,外界并不清楚。
否则的话,米国必然要好好考虑。
用阮靖邦对种花家的话来说,他就是想要吸引米国来打自己,否则自己制造这么多的武器装备,岂不是浪费了。
对此,种花家也没有意见,并没有制止阮靖邦这种疯狂的想法。
因为阮靖邦麾下的军队战斗力不俗,加上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确实是有资格和米国打一场。
而种花家也保证,会保住阮靖邦的基本盘,也就是银三角地区。
这也是给了阮靖邦巨大的底气。
种花家现在有大量的雇佣兵在银三角地区,这就是种花家的明确态度。
就好像几年后的越猴战争,种花家提出了三十七度线,米国就真的没有越过,道理是一样的。
银三角就是种花家的底线。
种花家在靠近银三角的边境线,陈兵二十万,可不是摆设。
而随着洪沙瓦底内战的爆发,反而是越猴内战,成为了牛夫人,就连米国对越猴的军事援助,越来越少了。
这对越猴北方来说,也确实是一个好机会。
而米国现在确实是在纠结,越猴战争不想放弃,可是洪沙瓦底又关系遏制种花家发展的战略。
目前米国双线支援,难度还不大。
可要是直接出兵参与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强如米国也没有办法同时出兵越猴和洪沙瓦底。
米国在纠结,可阮靖邦也不打算给米国纠结的时间了。
半年的时间,已经积蓄了足够多的力量。
米国迟迟不动手,阮靖邦也打算逼着米国动手了。
阮靖邦已经在计划,等过年后,就吃掉曼得勒的三十万洪沙瓦底国防军。
到时候全面占领洪沙瓦底整个北方,再延伸到南方。
阮靖邦的计划,是在洪沙瓦底占领一个巨大的弧形地盘,弧形的两端,一个延伸到喃海,一个则是延伸到孟加拉湾。
到时候,如果种花家有需求的话,完全可以合作在孟加拉弯那边修建一个港口,再修建铁路连接到了一起,这样的话,种花家出口商品,就可以直接从印地洋出发,可以缩短大量的时间,也不需要绕行喃海一大圈。
对阮靖邦的这个计划,种花家也是默默表示了支持。
一旦阮靖邦拿下了洪沙瓦底的整个北方,那种花家在整个滇缅边境线的压力就不存在了。
毕竟阮靖邦与种花家的关系,那自然是没得说。
边境也会迎来安宁。
其次就是出海口,也显得格外的重要。
毕竟可以直接从印地洋出口,确实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