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好像白驹过隙,又是三个月的时间过去,眨眼间就来到了一年最炎热的季节。
李艾国此刻并没有在京城,半个月前,他就来到了久泉刚刚修建起来的卫星发射中心。
这座卫星发射中心,从五八年就开始修建了,经过了两年时间,发射主体结构修建完成,并且在去年,就发射了第一枚探空火箭。
从去年开始,根据李艾国提供的运载火箭图纸,这座陆上综合试验靶场,也正式从综合训练基地,改成卫星发射基地。
并且开始根据运载火箭的发射需求,将其改造为能够正式为运载火箭服务的卫星发射中心。
整个卫星发射中心的所有设计,以及发射需求,都是跟着李艾国的图纸来完成的。
原本久泉附近的火箭制造工厂,也改成了运载火箭组装和制造厂。
通过专门的铁路,连接到发射中心。
半个月前,种花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正式组装完成,并通过火车,将其整体运送到发射中心,成功在发射架上,完成整个运载火箭的竖起工作。
李艾国抵达之后,便被任命为此次卫星发射的总指挥,负责种花家第一次卫星发射。
这个时间,比历史上,提前了足足九年的时间。
卫星发射,对种花家来说,有着历史性的重大意义。
这半个月来,李艾国带着原本卫星发射中心的团队,对整个运载火箭的相关系统,设备,以及卫星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并且是前前后后检查了三遍,确定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保证运载火箭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图纸上一模一样。
而运载火箭上,更是一次性放置了三颗不同功能的卫星。
有人早就提出建议,劝李艾国,不要还没有学会走路,就想着去跑马拉松。
种花家还没有真正发射过卫星,第一次发射,就要一箭三星,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对此李艾国表示,我对自己研发的运载火箭,十分有信心。
种花家拥有蓝星顶尖的计算机技术,此次发射,已经在银河超级计算机上,进行了上千次的模拟,可以确保此次发射,没有问题。
用李艾国的话来说,科研工作的每一步都需要严谨,这是没错的,但是科研工作,更需要大胆迈出步伐,否则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彻底赶超西方。
简单来说,我的运载火箭没有问题,卫星也没有问题,一箭三星技术也没有问题,那为什么不能一次测试。
科研路上,不要害怕失败,只要目标没有错,失败只不过迈向成功的小小插曲,过程或许会曲折一点,但最终达到目的,就是值得的。
而内阁科委那边以及科技院,都支持李艾国的工作,正如李艾国所说的那样,失败了,就重新来过,种花家无惧这点小小挫折。
关键是,一直以来,李艾国拿出的技术,都被证明,不但是成功的,而且都是成熟的,太多的技术,其他人甚至连修改一下,都难以办到。
运载火箭名字叫做长征,用李艾国的话来说:“只要种花家还在,就不能放弃对星空的探索,无论再难,都要走下去。
我们现在不但要发射卫星,还要发射足够多的卫星,要修建空间站,要将人送上太空,要开始探月之旅,甚至未来要将人送上月球,并且在上面修建月宫基地。”
就是李艾国的豪言壮语,并且整个运载火箭以及卫星项目,都是李艾国一个人在推动,他这个总指挥,也是实至名归。
哪怕在这个项目之中,只有二十五岁的李艾国,是最年轻的,但是他的话语权是最大的。
不单单是因为他的总指挥身份,主要是他的技术最厉害,整个项目的技术,都是他一个人提供,让种花家的太空探索技术,一口气迈上了好几个台阶。
有人说,李艾国是被知识诅咒过的超级天才。
有人说,李艾国是老天爷眷顾,送到种花家,让种花家崛起的。
有人说,李艾国是种花文明延续五千年来,最聪明的人。
有人说,李艾国的一次灵光闪现,就需要几千人刻苦攻关一年。
对李艾国来说,只要自己足够强大,自然会有大儒为自己辩经。
他从来都没有解释过自己的发明,是怎么来的,研发过程是什么样的,也不需要解释,自然会有人为你书写这段传奇经历。
到现在短短的一年出头时间,李艾国传授的很多专业知识,已经成为了种花家各大顶尖高校的教科书。
甚至的他的一些事迹,都出现在小学教科书上,只不过是以化名的形式出现。
他在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堪称一部传奇。
而这个传奇,还将持续下去。
这半个月来,李艾国全面主持了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在上个月,久泉卫星发射中心,提前发射了一枚深空火箭,给李艾国带回来了详细的数据。
比如说振动,真空,辐射等关键数据,上次那枚深空火箭发射数据,将原本的数字化模型转化为硬件模型,为矢量信号分析仪监测调制误差提供关键数据。
同时之前的深空火箭,也监测了久泉卫星发射架的数据,确认其结构需要能够承受大吨位运载火箭点火时的剧烈震动。
李艾国虽然打算一次到位,一箭三星。
但在发射之前的每一个步骤上,他都力求做到精准无误,排除一些可能造成失败的因素。
在卫星抵达发射场之后,李艾国也亲自指挥运载火箭的垂直,以及整个燃料的加注过程和系统联调。
而为了确保发射安全,整个卫星发射中心的四个方向,各部署了一个导弹防空营,铁路沿线的每一根电线杆,都有荷枪实弹的战士二十四小时守卫。
卫星发射中心周边,更是部署了大量的巡逻部队,固定岗哨,连坦克装甲车都调动起来,确保任何破坏行动,还没有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别看技术是李艾国提供的,但是为了这次的发射,种花家调动了大量的资源,从火箭的制造,到此次发射的整个过程,数十万人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