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0章 手搓芯片

作者:苦修人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娄半城可是专门打听过,硅晶棒和晶圆的价格有多高。


    放在这个年代,硅晶棒出口价格堪比黄金。


    有钱不代表你能买到!


    特别是在禁运名单上的国家,想都不要想从正规途径购买。


    走走私渠道的话,价格至少翻上三倍。


    一根硅晶棒都要上万绿币,爱要不要就这个价格!


    但是国内生产出来能卖几个钱?


    成本价只有三百多,按照国内核价标准计算,出厂价最多五百龙币。


    娄半城要是成本价拿到手,出口到香江后肯定大发横财!


    面对这么大的利润,娄半城毫不犹豫地投资帮忙进口设备。


    除了空气过滤设备外,还有紫外灯、光刻胶、显微镜头等设备。


    这一代的光刻胶很简单,还是鹰酱科达公司造出来的。


    这些产品在香江不受任何购买限制,娄家注册的皮包公司很容易买到。


    同时娄半城砸出五十万,邀请龙科院半导体研究室协助建设无尘车间。


    八百多平方的无尘车间,中间打上隔断变成三间。


    这年代龙科院也是穷哥们,好不容易遇到个傻子来送钱,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娄董,您能投资建设无尘车间,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您是爱国资本家的表率!”


    说的太好了,娄半城的资金当扬就划拨到了龙科院的账户。


    龙科院半导体研究室干劲十足,加班加点抢工建设。


    早一日完成就能多节约一点施工经费,年底就能给全室人多发五块钱过节奖金!


    李怀德安排了厂内基建人员帮忙,所有物资优先供应,仅仅二十天就完成了建设。


    检测验收一切合格,陆安将这段时间打造的单晶炉搬了进去,开始了第一次拉晶。


    硅粉和籽晶都是从半导体研究室买的,砸了三倍价格才让他们松口。


    实在是国内这玩意太少了,研究室自己都不够用。


    看着硅粉融化后,陆安放入籽晶开始提拉硅晶棒。


    一切参数都是系统设置好的,又有系统加持控制手速,自然完美地拉出了第一根硅晶棒。


    4英寸直径,长度30公分。


    有了成品硅晶棒,陆安就可以自己切割出籽晶,随后疯狂开始拉起了硅晶棒。


    趁着年前没人注意,赶紧多拉几根硅晶棒交给娄半城抵债。


    别看娄家以前家大业大,带去香江那点钱顶多是个小老板。


    要不是陆安给了娄家发动机销售,现在还是三五个人守着两间办公室的皮包公司。


    这样的皮包公司在香江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根本上不了台面。


    现在拿到了足足一千根硅晶棒,娄家公司那就是野鸡变凤凰。


    三千绿币一根的硅晶棒,刚亮相三天就被各方抢购一空。


    这还是娄家拉拢各方关系,每家限购一百根的结果。


    要是不限购的话,估计第一家就被包圆了!


    三百万绿币到手,娄家笑的合不拢嘴,再次进行扩张建设电子厂。


    按照陆安的计划,下一批产品就是计算器!


    这玩意可是需求量最大的工具,只要造出来一定畅销。


    可惜的是没有液晶显示屏,必须搭配显示器才能使用,使用起来还是不方便。


    但是想想占满一间房子的大型机,陆安很是不屑地撇撇嘴。


    垃圾!


    硅晶棒造出来后,下一步自然是切割成晶圆。


    使用金刚砂刀片切割出一个个片状晶圆,对表面进行打磨刻蚀处理。


    最后放入抛光设备中进行最后处理,出来后就是可以使用的晶圆。


    晶圆造出来了,还要手搓光刻机。


    这一代的光刻技术还是比较粗糙的,将显微镜反装变成缩小镜头。


    再装上紫外线汞灯,就是一个光刻机曝光系统。


    下方工作台上弄个夹具,可以夹持4英寸晶圆。


    再弄一个简单的旋转台,可以将光刻胶均匀地涂抹在晶圆表面,接着进入烤箱进行烘干作业。


    初代光刻机就这样手搓出来!


    难度并不大,这年代的大学生要是吃透原理一样造出来。


    龙国难在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拿不到完整的光刻机技术资料。


    国内没办法系统学习,只能根据一些散乱资料摸索着一步步搞,自然速度快不起来。


    并且造出的光刻机良品率太低,根本没办法商用。


    也就是国防可以不计成本,不需要太大量,勉强用上一点。


    光刻机搞完后,还要制作掩膜版。


    这可是个苦差事,全靠手工一点点刻!


    想想看,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全靠手工刻出来是什么感觉?


    普通人看到了第一时间就会选择放弃。


    这活得在放大镜下进行,稍微刻歪一点点,整张板子就会报废。


    也就是陆安有系统加持,咬牙坚持了下来。


    终于赶在大年二十九,陆安造出了第一块芯片,每秒运算6万次的钢花一号芯片!


    大功告成,安心过年!


    1960年的春节丝毫看不到喜庆色彩,人人都在为供应发愁。


    过年市扬上买肉都困难,可想而知今年的日子有多难!


    还好轧钢厂有娄半城拉回来的几万吨大米白面,算是过了一个肥年。


    大头被国家拉走了,给轧钢厂工人留了五斤白面,过年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饺子。


    第二天大年三十,陆安家里传出久违的肉香味。


    其他人家也有在炖肉,但是和陆安家里味道差远了。


    一闻就知道肉的份量不一样,半斤对两斤的差距。


    小陆娟开心地守着锅里炖的东坡肉,口水都要馋出来了。


    大半年没有公开吃肉,陆安自然没办法做费时费力的东坡肉。


    好不容易撑到大年三十,陆安专门做一顿好的犒劳妹妹。


    忙活了一整天,陆安搞出了六菜一汤,又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关起门来吃独食,陆安没有叫任何人,包括何雨水。


    今年大家都困难,自然不可能合伙吃年夜饭。


    何雨水望着桌上的白菜和咸菜,脸色那叫一个黑啊!


    “哥,年夜饭连个肉都没有,就吃这个?”


    傻柱心虚地望了眼贾家方向:“咳咳,秦姐家困难……”


    忍了几个月的何雨水,这一刻终于爆发了。


    “秦姐,秦姐,天天就知道秦姐!”


    “那是贾东旭老婆还是你老婆?轮得到你操心吗?”


    “知道于莉为什么不理你吗?她全家都知道你又看上人家媳妇了!”


    ……


    砰!


    傻柱摔了手里的碗,气急败坏地吼道:“放屁!哪个王八蛋造的谣,有本事站出来和老子当面说!”


    何雨水被气哭了:“造谣?我们学校人都在背后对我指指点点,说我就是那个勾引人家媳妇的傻柱妹妹!”


    “扯淡!老子身正不怕影子歪,随便他们怎么说!”


    “好啊!你就一辈子别找媳妇了,一辈子贴补你的秦姐吧!”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