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章 粮食定额下降

作者:苦修人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个问题陆安已经回答了好几遍,实在不想重复。


    何雨水不是不知道答案,只是烦恼下的习惯性吐槽。


    一切根源都在傻柱自己身上,见色起意被秦淮茹迷得晕了头。


    色迷心窍下,还有易中海的道德大法加持,谁劝傻柱都没有用!


    1958年彻底结束,迎来了更艰难的1959年!


    开年第一次全院大会,四合院人瞬间觉得天塌了。


    因为自然灾害影响,粮食定额下降一成。


    本来大家就吃不饱,这下更要挨饿了!


    特别是贾家这样没有定额的人家,更是天塌了。


    不是因为少了贾东旭那几斤粮食定额,而是鸽子市的粮食价格再次跟风翻倍涨价。


    贾东旭那点工资也就勉强养活两口人,全家五口人得饿死一半!


    易中海半个月连出了两次血后,终于扛不住心痛的感觉,开始认真指导贾东旭钳工技术。


    以前压着贾东旭手艺,加上贾东旭好吃懒做,连个二级工都没混上。


    有傻柱借钱加饭盒供养,易中海一个月也就贴个三五块钱加十斤棒子面。


    现在傻柱没办法带饭盒,易中海只能尽快让贾东旭升到二级工。


    等明年再考个三级工,起码不用他大出血养着贾家。


    还别说,在饥饿的压力下,贾东旭学起手艺来快了不少。


    易中海很是满意地点点头:“就你现在这水平考三级都能过,好好保持,这一次二级考核稳了!”


    “谢谢师父,以后我一定好好孝敬您!”


    看在易中海最近大出血的份上,贾东旭真心感谢他。


    至于以后给不给他养老,还得继续看他的诚意!


    第三轧钢厂开始大招工,产能扩大了一倍,人员达到了一万两千人。


    陆安在李怀德的帮助下,拿到了一个试验车间,并且配了一个班组三十个人给他。


    四缸水冷汽油发动机样机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整机试验中。


    这一次冶金部下了血本,拿着发动机去了最北边、最南边和最西边的高原,一定要测出发动机的真实性能。


    1.6L排量,功率达到了60马力,数据远超其他国产四缸汽油发动机。


    如果三地性能测试达标的话,冶金部就不需要再进口同类型发动机。


    还没等试验结果出来,冶金部勘探队就下了三百台订单,先拿过去应急。


    冶金部专门调了机床设备过来,组建新的发动机生产线。


    机修厂厂长刘峰派了技术团队过来,配合陆安完成工装模具加工。


    人多好办事,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整好了生产线,开始了小规模试生产。


    最后由陆安出手,确定各个设备的加工数据,保证最终的装配误差为零。


    生产线调整好拉去了机修厂,成了机修厂第二条发动机生产线。


    冶金部那边为此专门表彰有功之臣,李怀德做为负责人自然风光无限。


    就连陆安都拿到了先进个人称号,连海子里都知道了他的名声。


    轧钢厂的厨子搞出了国内最先进的发动机!


    陆安这边有多风光,吴德那边就有多狼狈。


    他们实在搞不好发动机,只能买其他厂的发动机配套。


    结果那质量一言难尽!


    别说连续运行七天七夜不熄火,稍微跑远一点就开锅,各种小毛病数不胜数。


    反观陆安搞的那十台车,被汽车局拿去跑路试,十万公里跑下来都没坏过一次。


    一提起钢花牌汽车,试车员都忍不住竖大拇指:“牛逼!”


    等吴德搞的车送过去,试车员同样竖起大拇指,只是方向朝下:“垃圾!”


    十万公里路试跑下来,一百公里必出小毛病,一千公里必须大修。


    这样的产品怎么敢出口给北棒国?


    有损国家形象啊!


    汽车局局长饶兵亲自赶到汽车分厂,对吴德兴师问罪。


    “吴德啊吴德,这都大半年了,你就给我这样的成绩?”


    “人家造车都是越造越好,你们是反着来啊!”


    “你告诉我,你到底能不能干好?”


    ……


    吴德一脸无辜地摊摊手,开始甩起了锅。


    “饶局,不是我不尽力,是轧钢厂故意拆台啊!”


    “特别是那个陆安,另起炉灶回了轧钢厂搞发动机。”


    “我和于厂长亲自上门求了他几次,他不但不帮忙还说要看着我们倒闭!”


    有这种事?


    饶兵一脸狐疑地望向于道坤,觉得吴德说的太玄乎了。


    陆安就算再狂也不敢说这个话吧?


    于道坤满脸苦涩地点点头:“没错,吴组长说他不懂汽车技术,让他发挥特长去做加工,结果他怀恨在心故意不来支援!”


    “不信您去试试他们正在生产的发动机,是不是质量和原来的一样好!”


    有这种事?


    搞清楚原因的饶兵,二话不说去了冶金部,找王大领导拿了十台发动机去测试。


    专业汽车测试平台出来的结果,震惊了整个汽车局。


    龙国汽车发动机厂技术总工全部集中到长汽实验室,见证钢花发动机的试验数据。


    饶兵脸色沉重地指着试验发动机说道:“这是第三轧钢厂造出的发动机,没有任何技术积累,只有一个厨子自学了发动机技术造出来的!”


    “看看这数据,再看看你们的产品,你们不惭愧吗?”


    “同志们,再这样下去的话,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按照实验室的测试结果,陆安造的发动机完全不输给西方进口发动机,甚至碾压毛熊国引进产品。


    特别是在噪声震动控制上,可以说稳居第一!


    要不是发动机外壳上的“钢花”两个铸造字,没人相信这是国产发动机!


    汽车局这些年的成果,在这两台钢花发动机面前一钱不值。


    要是等两台发动机大面积推开了,他们汽车局还怎么有脸申请经费?


    一想到这里,汽车局赶紧联系吴家对轧钢厂动手。


    很快由国院派出一支工作组,前来第三轧钢厂兴师问罪。


    “当初你们主动要求搞汽车,国家给了你们机会,结果呢?”


    “这都快一年了,答应出口北棒国的产品一直拿不出来。”


    “汽车局派了这么多人帮忙,你们自己不争气怎么办?”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