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章 自己造发动机

作者:苦修人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帮不了!”


    李怀德斩钉截铁道:“出了问题才找小陆,这是把他朝火坑里推啊,你们这样干也忒缺德了吧?”


    “我……”


    自知理亏的于道坤,看出李怀德铁了心不帮忙,无奈地离开了轧钢厂。


    他只能找到吴德,将这个难题报了上去。


    吴德那叫一个诧异:“我看了你们的图纸,没有大问题啊,怎么会搞成这样?说说看问题出在哪里!”


    于道坤赶紧诉起了苦:“陆安加工出来的产品近乎零误差,装配出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质量那叫一个好,我们厂里师父做的根本不能用……”


    “嘶……,零误差!那小子还真有两把刷子,看来这边还得用他啊?”


    “没错,他是不懂汽车,但是他懂加工啊!”


    ……


    于道坤再次找到了陆安,开出了新条件:“吴组长说了,只要你回去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就给你转成干部身份!”


    这年代企业员工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工人身份,还有一种是干部身份。


    中专毕业生工作就是干部身份,而技校的只能是工人身份。


    这个身份平时看不出什么区别,但是未来发展截然不同。


    行政领导岗位只能提拔干部身份的人,绝不可能是工人身份。


    就像陆安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也只能以工代干,说白了还是工人。


    想要破格提拔为干部的难度,不亚于当上八级工!


    于道坤自认这个条件太优越了,完全超出了想象。


    这可是阶级上的跨越,祖坟里冒青烟啊!


    可惜陆安对这个条件不屑一顾:“说完了吗?我不懂汽车技术,更不会解决汽车技术问题,你找错人了!”


    “啊……”


    于道坤大吃一惊赶紧提醒道:“小陆,你知道干部身份有多重要吗?干车工就算干到八级工,你也换不来一个干部啊!”


    “工人阶级才是领导阶级,我永远当一个光荣的工人,绝不背叛自己的阶级!”


    陆安那叫一个豪情壮志,看着于道坤的目光就像看阶级叛徒。


    煞笔!


    于道坤黑着脸走了,不敢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再说下去的话,他就成了勾引工人背叛自己阶级的破坏分子!


    望着他的背影,陆安满脸不屑地摇摇头。


    就一个干部身份,什么职务都没有,当自己是傻子吗?


    再说未来工人身份多安全啊,当干部有什么好的,遇到风吹草动第一个挨整。


    吴德忙着开发新项目,自然不可能亲自下场解决问题。


    再说了,加工精度的事情,他也没办法解决!


    不仅仅是汽车分厂,就连长汽也是一样,造出的产品质量可靠性一塌糊涂。


    这年代的司机必须会修车,实在是汽车质量问题太多了。


    万一汽车瘫在野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自己不会修怎么办?


    李怀德很快找到了陆安,皱着眉头说起了一件事:“姓吴的告到了部里,说你故意破坏钢花汽车生产,不接受工作安排,一定要把你调回去戴罪立功!”


    卧槽!


    这小子好毒啊!


    先把帽子给自己扣上,干出来也没有功劳!


    陆安坚决地摇摇头,拿出了自己的补救方案:“李厂长,我是不可能去的,帮他还不如我们厂自己搞发动机!”


    李怀德呆住了:“发动机?我们厂能搞好吗?”


    “当然!”


    陆安斩钉截铁道:“发动机本来就是我干出来的,有我指挥铁定没问题!”


    “可是,可是,我们钢铁厂能造发动机吗?那可是汽车配件啊!”


    “怎么不能?我们还有汽车板簧车间,那不也是汽车配件?”


    李怀德被陆安说动了,下班赶紧去找老丈人商量。


    生产的事情不归他管,就算搞了发动机也是便宜了杨振华。


    必须想办法把这个事情抢过来!


    李怀德找到了自己的岳父,冶金部的张二领导。


    张二领导一直不服气王大领导,凭什么向汽车局低头,让出汽车分厂的主导权?


    这可是海子里的领导关注的项目,也是他们一飞冲天的机会。


    说不定上面一高兴,就把王大领导调上去,顺带自己去掉这个二字。


    偏偏王大领导一句话让了出去,导致冶金部下面领导空欢喜一场!


    张二领导那叫一个火啊,在部门内到处拱火:“姓王的还讲不讲组织程序了?他踏马的不想上去,凭什么断我们的前程!”


    现在女婿送上了反攻倒算的机会,自然要好好谋划一番。


    两个人密谋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才达成一致。


    随后两个人兴冲冲地赶往单位,开始发动机项目布局。


    冶金部需要进行野外勘探作业,自然需要大量发动机。


    但是国产发动机产能有限,质量也不可靠,野外作业一旦发动机出故障严重影响工作。


    为此国家每年进口大量发动机和车辆,专门用于野外作业。


    张二领导提议成立发动机车间,补充下属企业需要,自然得到了上下支持。


    一期产量也不大,年产量只有几千台,总投资不过二十几万。


    王大领导也没有多想,随手就批复了同意。


    冶金部不是一言堂,他也得照顾其他人的意见。


    张二领导玩了个花样,将郊县机修厂并入第三轧钢厂,由机修厂承接发动机生产。


    但是初期研发生产借用第三轧钢厂车间,机修厂派人来培训学习,直到完善整条生产线再搬回机修厂。


    涉及到后勤服务,自然由李怀德负责对接该项目!


    由于是部里任务,第三轧钢厂又多兼并了一家企业,第三轧钢厂自然没有人反对。


    就这样,第三轧钢厂发动机项目正式上线,负责人是李怀德!


    陆安第一时间整理资料,开始组建发动机生产线。


    第一款产品就是两缸汽油发动机,目前用量最大的发动机。


    不管两轮三轮四轮还有发电,都可以使用这款发动机。


    调拨机床到位后,陆安带着机修厂人制造工装夹具,形成完整的发动机流水线。


    工装夹具是发动机质量的保证,能够保证所有部件通用。


    放在今天看这是最基础的质量标准,但是放在那个年代真的是一言难尽。


    就像二十年后鹰酱帮兔子改进战斗机,骇然发现同样部件公差太大竟然不能通用。


    兔子狡辩“独一无二的东西才能彰显我兔的尊贵品质”,鹰酱用愤怒铁拳告诉兔子什么叫标准化!


    那可是要求最严格的战斗机制造厂,出一点点问题就要机毁人亡的战斗机!


    这么严格的企业,同样部件竟然不能通用,可想而知普通企业是什么情况!


    陆安能够在五十年代末解决标准化问题,已经领先绝大部分企业。


    解决了标准化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也就得到了保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