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3章 这事儿不用太顾及

作者:工地搬砖捡瓶子的清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允熥强行废除禁海令,这大大的触及到了江南集团的利益。


    詹徽还想再争取一下,“殿下……”


    “如果禁海令一开,沿海再闹倭寇,孤只能派军队去沿海转一圈了!”朱允熥盯着詹徽警告道。


    “是……”詹徽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


    你特么就知道拿军队来威胁人。


    啊啊啊!


    妈的。


    “那就拟诏,着曹国公李文忠去落实开海禁的这件事情。”朱允熥一锤定音。


    这件事情,李文忠去比较放心。


    免得其他人去,经不住诱惑,向江南集团妥协了。


    李文忠不会,毕竟李文忠好歹也是自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而且李文忠都退居幕后培养李景隆了,李文忠要是投靠江南,无疑是断李景隆的未来。


    孰轻孰重,朱允熥相信不用自己多言。


    “是。”李善长领命,江南集团这波怕是要损失不小了。


    沿海利益是很大的,可惜没了。


    而且还是什么都没得到的没了。


    “此外,帝王庙的事情,你们还是得尽快落实,这毕竟算是精神支柱。”朱允熥提醒了一句。


    王纯卅询问道,“殿下,这个要不要估计一下影响?毕竟陛下他承认元朝为正统,咱们……”


    朱允熥摆摆手,“顾及什么影响?陛下难道是一开始就承认元朝为正统吗?他当年还承认宋朝为正统呢。


    你们难道忘了,当年起义军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遵赵宋为正统,把元朝当做伪朝来看待。


    陛下当年看着小明王势力大,便暂时依附小明王,采用小明王的龙凤纪年,这件事情你们都忘了吗?


    元至正十八年十二月,陛下率领十万大军攻下婺州后设立了中书浙东行省,在衙门立了两面黄旗。


    上面写着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同时还立了两个木牌写着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


    在那一个时期,陛下跟着小明王一道,打着恢复宋朝的旗号和元军作战,承认的是宋朝为正统,而非是元朝。”


    “啊这……”王纯卅咋了咋舌,不知道咋接这话。


    实话咋反驳?


    “陛下说的话就是放屁,左右逢源,他承认的正统又不止一个。


    而且这事儿他干的还少吗?洪武元年下孩子恢复汉唐衣冠,洪武二年他就恢复胡制,出尔反尔,哪有一点帝王威信?


    所以,这事儿不用太顾及,就这么办吧,没什么好估计影响的,陛下要是顾忌影响,他会干出这些遭天下辱骂,传千古骂名的事情吗?”


    朱允熥的话,彻底让李善长等人震惊了。


    卧槽,卧槽。


    你丫的姓朱啊,你不帮他遮掩点儿也就算了,你还这么整?


    李善长等人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从未想过朱允熥会如此直白地评价朱元璋,这要是传出去,可是天大的祸事。


    但此刻朱允熥气势逼人,他们也不敢多言。


    “殿下,要不要再考虑一下,毕竟家丑不可外扬,而且要是这么整,来日史书之上评论千秋功过,也不好记啊。”詹徽劝了一声。


    这要是这么干了,史书之上怕是不好看。


    “家丑不外扬,他怎么知道丑?至于史书之上怎么写,那是史官的事情,史笔如刀,陛下敢做就得敢当!没必要躲。”


    朱允熥靠在椅背上,淡淡开口。


    朱允熥也深知自己的这些举动会引起诸多波澜,尤其是对朱元璋的评价,一旦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但朱允熥已下定决心,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现状,废除不合理的政策,重塑国家的精神支柱


    自己接下来的路会充满艰难险阻,但自己已没有回头路,只能勇往直前,去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好吧,臣明白了。”王纯卅也不再坚持,省得到时候还觉得自己多管闲事了。


    朱允熥嗯了一声,“还有逸民的事情,百姓需要限制,但不要过度限制,这一条也废除,内阁重新想个法子。”


    朱元璋搞了残酷的知丁法,勒令天下民众,只能从事士、农、工、商四种职业。


    凡不在四业范围内谋生者,统统属于要被铲除的逸民。


    为了消灭这些逸民,朱元璋要求民众必须互相知丁,必须知晓邻居从事何种职业,家中有几口人,何时出门何时归来,有些什么样的社会关系等等等等。


    之所以如此要求,应该是是为了逼迫民众互相举报。


    《洪武大诰》有记载,市村绝不许有逸夫,若一里之间,百户之内,见诰仍有逸夫,里甲坐视,邻里亲戚不拿,其逸夫者,或于公门中,或在市闾里,有犯非为,捕获到官,逸民处死,里甲四邻,化外之迁,的不虚示。


    意思也很简单,如果邻居、亲戚和里甲,发现逸夫不抓,等到这个逸夫犯了事,被官府拿住,不仅逸夫本人要处死,邻居、亲戚和里甲连坐,要被流放到不毛之地。


    最后那句的不虚示,意思则是说,别以为咱是说着玩儿的!


    朱元璋对百姓是真不咋样,只是朱元璋自已问自己这么做对百姓很好。


    用一句话来说概括,提笔写今天下事,不肯低头看苍生!


    甚至在《洪武大诰·三编》中朱元璋亲笔写下的一段记载:


    《大诰》一出,邻里亲戚有所畏罹,其苏、松、嘉、湖、浙东、江东、江西,有父母亲送子至官者,有妻舅、母舅、伯、叔、兄、弟送至京者多矣,其有亲戚影射,四邻擒获到官者,本人枭令,田产入官,人口发往化外,如此者多矣。


    亲戚邻居互相告发,父母扭送子女上法场,这样的世道,也称得上盛世啊!


    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最基本的国安民乐都没做到。


    鲁迅先生在《心二集》中写道,二十多年前,都说朱元璋是民族的革命者,其实是并不然的,他做了皇帝以后,称蒙古朝为大元,杀汉人比蒙古人还厉害,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