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0章 财神爷

作者:林书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市长办公室内,赵启明拿着一份刚刚由市财政局、规划局和项目专家组联合做出的项目总预算报告,脸上的表情比当初面对省调查组时还要凝重。


    “书记,您看一眼这个……”


    赵启明将报告递给沈风,声音有些发干。


    沈风接过报告,只看了一眼那个最终的统计数字,眉头皱起来。


    “一百二十亿?”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估。


    赵启明苦笑着点了点头:“这还只是初步概算。”


    “专家组的意见是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地质难题和文物保护的临时开销,最终的总投资很可能要突破一百五十个亿。”


    一百五十亿!


    这个数字,对于北川市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去年一整年,北川市的财政总收入,也才刚刚突破二百亿。


    这一个项目,就要花掉全市半年所有的财政收入。


    这仗,还怎么打?


    “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专项资金有多少?”


    沈风沉声问:“二十亿。”


    赵启明回答,“这是能争取到的最大额度了。毕竟,我们这个项目虽然有开创性,但终究不属于国家级的战略工程。”


    沈风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二十亿,加上市财政东拼西凑,最多再挤出十个亿


    剩下的,还有超过一百亿的巨大缺口。


    沈风问:“我们之前引进的伟航科工和多图科技,他们的投资不是已经陆续到账了吗?那笔钱不能动用?”


    “书记,那两笔是企业投资,专款专用,都投到他们自己的产业园区建设里去了,我们政府这边一分钱都不能挪用。”


    “而且,为了留住这两只金凤凰,我们给出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是底线了,未来五年内,他们给市财政带来的直接税收贡献,其实很有限。”


    赵启明叹了口气。


    “我们现在是看起来满桌子都是菜,但真正能吃到嘴里的,没几样。我们最大的本钱,还是土地。”


    “土地财政,不能再碰了。”


    沈风断然否定。


    “这是寅吃卯粮,饮鸩止渴。我们好不容易才把北川的房价稳住,绝不能再走这条老路。”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寂。


    窗外,是北川市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窗内,两位主政官一筹莫展。


    “一百多个亿……”


    沈风看着规划图上那条地下隧道和被完整保留下来的文昌巷,喃喃自语。


    “看来,光有情怀和魄力,还是不够的。我们得去找个真正的‘财神爷’来帮忙才行。”


    赵启明眼睛一亮:“书记,您有办法了?”


    沈风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上的那个名字。


    京城。


    能解决这个难题的人,不在北川,也不在江州。


    而在那个执掌着国家金融命脉的地方。


    “有啊,怎么没有办法。”


    沈风的动作很快。


    在和赵启明商议之后,他立刻让市政府团队准备了一份详尽得无以复加的项目报告和招商引资计划书。


    这是一份足以让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投资人心动的计划书。


    沈风没有通过常规的渠道去京城招商。


    他将这份计划书,连同自己的一封亲笔信通过韩卫东的关系直接递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


    国家开发银行。


    这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政策性银行,专门为国家大型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


    它的掌门人,行长,周建国,是一个在国内外金融界都声名显赫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周建国和韩卫东,曾经是同一期在大学学习的同学,私交甚笃。


    当然,沈风很清楚,这种级别的项目,光靠私交是远远不够的。


    最终能打动周建国这样人物的,只有项目本身过硬的质量和巨大的潜力。


    他要做的,就是收服他。


    信送出去之后,沈风像往常一样,处理着市里的日常工作,仿佛已经忘了这件事。


    他越是镇定,赵启明心里就越是没底。


    “书记,这都一个月了,京城那边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别急。”


    沈风安抚他:“这种事,急不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更细致。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话虽如此,但一百多亿的资金缺口,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就在北川的干部们在期盼与煎熬中度过了半个月后,消息,终于来了。


    一纸由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办公厅发出的公函,送到了北川市委。


    公函的内容很简单。


    国开行将委派一支由副行长亲自带队的专家考察团,于下周抵达北川,对“文昌巷项目”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考察和投资评估。


    消息一出,整个北川市委、市政府都沸腾了。


    国家开发银行


    副行长亲自带队!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他们有戏了!


    赵启明激动得脸都红了,冲进沈风的办公室。


    “书记!来了!财神爷真的要来了!”


    沈风胸有成竹,自己的第一步棋,走对了。


    下达命令:“立刻通知所有相关单位,以最高的标准,做好一切迎接准备!”


    “我们北川这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一周后,一架从京城飞来的专机,平稳地降落在江州国际机场。


    沈风和赵启明亲自在机场等候。


    机舱门打开,一个身材高大,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了下来。


    他就是国家开发银行的副行长,魏建兴。


    一个在金融圈里,以眼光毒辣、作风强硬著称的传奇人物。


    “魏行长,欢迎您来到江州,来到我们北川。”


    沈风快步迎了上去,伸出双手。


    魏建兴和沈风握了握手,露出笑容,目光却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


    “你就是沈风同志吧?果然是年轻有为啊。”


    这句开场白,和当初郑宏的何其相似。


    但沈风却从魏建兴的眼神里,读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意味。


    审视,探究,甚至还带着……挑剔。


    沈风心里咯噔一下,但脸上带着热情洋溢的笑容。


    “魏行长过奖了。我们北川的干部群众,可是盼星星盼月亮,才把您这尊‘财神爷’给盼来了。”


    简单的寒暄之后,考察团一行人直接驱车赶往了北川。


    晚上的接风宴,北川市委拿出了最高的规格。


    但气氛,却和所有人预想的不太一样。


    魏建兴和他的团队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甚至是有点冷淡。


    令人摸不准头脑。


    这态度是要干啥?


    他们话不多,问的问题,却个个都切中要害,犀利无比。


    “沈书记,你们这份项目报告我看过了,写得很漂亮。但是,一百五十亿的投资,你们打算用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你们测算过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吗?”


    “赵市长,你们北川市去年的负债率是多少?这么大的项目上马,你们有没有做过债务风险的压力测试?”


    “这个地下隧道的技术方案,国内有成熟的先例吗?安全性如何保证?”


    这是来合作的还是来审犯人的?


    一个个问题如同一颗颗子弹打得在场作陪的北川干部们有些措手不及。


    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位京城来的“财神爷”,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他不是来听你讲故事,画大饼的。


    他是来算账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