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2章 老街难题

作者:林书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在北川市的市中心,有一片保留着二百年前明清建筑风格的老街区,名叫“文昌巷”。


    按照最新的城市规划,为了修建高铁,这条文昌巷必须被整体拆除。


    规划图上,一条宽阔笔直的八车道马路将从文昌巷的旧址上横贯而过。


    这个规划在市委常委会上全票通过。


    老街的房子动不了,安全隐患极大,局里巴不得这地方一铲平除。


    所有人都认为,牺牲一条老街是值得的。


    当拆迁的公告贴出去后,却激起了文昌巷居民的强烈反对。


    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在巷子口挂起了横幅。


    “誓死保卫文昌巷!”


    “滚出去!你们都滚出去!”


    带头的,是一位名叫“周文海”的退休老教师。


    他生在文昌巷,长在文昌巷,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是土生土长的北川人。


    所有人都没当回事,个人的力量在发展面前,微不足道。


    周文海带着几个居民代表,找到了沈风的办公室。


    “沈书记,我们不是钉子户!”


    “我们不要补偿,我们不要新楼房!我们就要守着我们的根!文昌巷要是没了,我们北川的历史就断了!”


    老人的话说得情真意切,让沈风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赵启明陪同接见,但是他的态度很坚决。


    “周老师,您的心情我理解。”


    “但是,城市发展总要有所取舍,绝不能因为一条老街就停滞不前!”


    “你也知道每年文昌巷的火灾和爆炸起码也有二例,除了拆迁外,没有任何的办法了。”


    赵启明说的是大局的道理。


    周文海浑浊的眼睛闪过一丝不忍。


    他当然知道。


    可是,文昌巷是他的根啊。


    是他一辈子长大的地方。


    文昌巷如果没了,还怎么落叶归根?


    沈风挥手让赵启明冷静,亲自给几位居民倒上水。


    “老先生,大家的心情我明白。这件事,市委、市政府一定会慎重考虑,绝不会简单粗暴地处理。”


    “请大家相信政府,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送走周文海一行人,办公室里,只剩下沈风和赵启明。


    “书记,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赵启明皱着眉头。


    “高铁项目那边催得紧,这条路要是通不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到时候我们没办法向省里交代。”


    “启明,”


    沈风看着他问道:“你觉得一座没有了记忆的城市就算建得再高,再漂亮,它还有灵魂吗?”


    赵启明愣住了。


    他没想到沈风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我……”


    赵启明一时语塞。他是个雷厉风行的实干家,习惯了从效率和结果出发看问题。但沈风提出的,却是另一个维度。


    “规划,是人定的,就可以改。”


    沈风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


    “发展必定会碍了一些人的路,也必定会抛弃他们,但是别用这样上纲上线的法子。”


    “如果他们被逼到绝境,做出什么事情,那这样的发展,宁可不要!”


    沈风转过身,目光坚定。


    “这件事,我来亲自负责。你去告诉工程队,文昌巷的拆迁工作无限期暂停。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案之前,谁也不准动那里的一砖一瓦!”


    赵启明看着沈风,他再清楚不过,沈风做这个决定,要顶着多大的压力。


    这不仅是跟几十亿的工程进度在对抗,更是跟整个官场的惯性思维在对抗。


    “好!书记,我听您的!”


    赵启明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这就去安排!我陪您一起,啃下这块硬骨头!”


    接下来的几天,沈风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应酬和会议,一头扎进了文昌巷。


    他没有带秘书,也没有通知区里的干部,就像一个普通的市民穿着便装在巷子里微服私访。


    他越是了解,就越是发现这里的人持反对态度。


    这样的情况下,这条老街不能拆。


    可是,那条关系到未来交通又该怎么办?


    沈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这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那张巨大的城市规划图,一看就是大半夜。


    图纸上,文昌巷就像心脏上的一块小小的“血栓”,堵住了那条通往未来的“大动脉”。


    无论怎么看,都只有“切除”这一个选择。


    沈风烦躁地揉了揉太阳穴,目光无意间,扫到了墙角的一个布满了灰尘的档案柜。


    那是市政府搬迁时,从旧档案馆里搬过来的一些无人问津的故纸堆。


    鬼使神差地,他走了过去,打开了一个抽屉。


    里面是一卷卷已经泛黄发脆的旧图纸。


    他随手拿起一卷,吹开上面的灰尘打开。


    那是一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北川市的地下管网和人防工程图。


    图纸的绘制还很粗糙,用的是最原始的鸭嘴笔和墨水。


    沈风的目光在图纸上移动着。


    突然,眼睛猛地定格在了文昌巷所在的位置。


    在那片区域的地下,有一条用红色虚线标注的巨大的通道。


    通道的旁边,写着一行小字。


    “战备时期,军用物资地下运输主干道”。


    沈风的脑子闪过一抹白光。


    地下!


    对啊!他怎么没想到!


    既然地上走不通,为什么不能从地下走?


    一个大胆得近乎疯狂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迅速成形。


    他立刻叫来了市规划局和建设局的几位老专家,连夜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当沈风把那张五十年代的旧图纸,和那个“地下大动脉”的想法抛出来的时候。


    在场的所有专家,都惊得目瞪口呆。


    “沈书记……这……这太异想天开了!”一位老工程师扶了扶眼镜,连连摇头。


    “这个地下通道,已经废弃了几十年了,里面的地质结构,安不安全,谁也说不准。”


    “而且,把它改造成现代化的城市隧道,这个工程量和技术难度,比在地面上修一条路,要大得多!成本,更是天价!”


    “是啊,书记,风险太大了!”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沈风没有反驳,问了一句:“都说完了?”


    “都说完了那就该我说了。”


    他指着那张旧图纸,问了所有人一个问题。


    “我想问问大家,几十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在技术那么落后,设备那么简陋的情况下,都能靠着肩挑手扛,在地下挖出这样一条主干道。”


    “难道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反而修复的能力都没有了吗?”


    一句话,问得在场的所有人,都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是啊,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


    逐渐遗忘了曾经的“托举。”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