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7章 以东击西

作者:林书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既然找不到他,那就逼他自己走出来。”


    “怎么逼?”


    “杨市长,您还记得我们申报国家级创新中心的项目吗?”


    沈风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杨宪民一愣,点了点头:“当然记得,省里不是还派了工作组下来吗?这件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工作组已经回去了,报告也递上去了。总体来说,省里对我们的‘茶谷小镇’模式非常认可。但也有专家提出,我们的方案,在产业的广度和深度上,还略有不足。”


    沈风解释道:“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经开区的盘子,做得更大。”


    他走到办公室的规划图前,指着城东区和经开区交界的一大片区域。


    “这里,是北川市的老工业区。几十家半死不活的国营小厂,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但产值几乎为零,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我的想法是,以申报创新中心为契机,由市政府牵头,对整个老工业区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造升级。”


    “把这些老厂子,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全部盘活。土地重新规划,厂房升级,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团队。”


    杨宪民听得心头一震,他立刻明白了沈风的意图。


    “你的意思是,通过这个大项目,把水搅浑?”


    “不是搅浑,是换水。”


    沈风纠正道,“这个‘二哥’和‘伟哥’,能在北川隐藏这么多年,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过去几十年北川这种相对落后、封闭的经济环境。”


    “他的洗钱网络必然要依附在一些实体产业上。这些老旧的工厂,混乱的管理,不清不楚的账目就是他最好的藏身之地。”


    “我们现在搞这个要清产核资,要审计账目,要更换管理层。这等于是在对他进行一次釜底抽薪。”


    “他过去用来洗钱的那些渠道,那些合作了多年的老关系,都会被我们连根拔起。你说,他会不会慌?”


    杨宪民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一招,太狠了。


    这已经不是在查案了,这是在用一个更大、更具正当性的阳谋,去碾压对方的阴谋。


    无论那个“二哥”是谁,只要他的根在北川,就绝对逃不过这次地毯式的清洗。


    “这个项目,牵扯的利益太大了。那些老厂的职工安置,债务问题,都是头疼的事情。市财政能拿出这么多钱吗?”


    杨宪民提出了现实的困难。


    “钱不是问题。”


    沈风自信地笑了笑。


    “我们有十个亿的专项资金做启动,文辉集团那边也可以再拉一部分投资。”


    “至于职工安置就更不是问题了。我们不是要关停工厂,而是要升级改造,需要的是更多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需要扩大人手。”


    杨宪民沉思一会。


    的确,沈风说得是事实,这也是一条出路。


    沈风这几年还是没变,思路清晰,做事利落。


    相比之下,反倒是他,做事磨磨叽叽婆婆妈妈。


    杨宪民不是不知道这几年背后的评论,任谁坐上他这个位置,都是看十步走一步,年轻时养精蓄锐的精血在这两年全都耗完了。


    怪不得老师提前退休,鬓边的头发都熬白了。


    杨宪民彻底被说服了,下定了决心。


    “好!就按你说的办!”


    “明天,我就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这件事。你今天晚上辛苦一下,连夜把方案做出来,不给任何人反映和阻挠的时间!”


    沈风用力地点了点头,“是!”


    从市长办公室出来,沈风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


    他有预感,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二哥”,很快就要坐不住了。


    .......


    第二天上午,北川市市长办公会准时召开。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关于推动“北川转型示范区”建设的报告。


    主讲人是市委常委、经开区书记沈风。


    杨宪民亲自主持会议,大大小小的干部都坐在会议室。


    沈风准备得非常充分,整个报告逻辑严密,数据详实。


    会议室里,副市长和各局委办的负责人们听得聚精会神。


    将一个包袱沉重的老工业区改造成一个转型示范区,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官员来说,都具有吸引力。


    更何况,负责人是沈风啊!


    沈风是谁啊!


    现在是北川市内的大名人!


    干实事办绩效的第一人!


    沈风在私底下有一个外号叫“沈三哥”!


    跟着沈三哥走,定能吃香喝辣的!


    就在所有人以为这个方案将毫无悬念地通过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有点不同的意见。”


    说话的人,是常务副市长钱伟宏。


    钱伟宏五十岁出头,是杨宪民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在市政府里根基深厚,说话也极有分量,他一直被看作是杨宪民最信任的副手。


    “沈书记的这个构想确实很宏大。”


    钱伟宏不紧不慢地开口,脸上带着微笑。


    “但是,我们做决策不能光凭一腔热血,更要考虑到现实的困难。这个项目在我看来,摊子铺得太大了。”


    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全场。


    “首先是资金问题。沈书记说有十个亿的启动资金,听上去很多,但真要投到这么大一个片区,恐怕是杯水车薪。”


    “后续的贷款和补贴,都还是未知数。万一项目进行到一半,资金链断了,留下一个烂尾工程,这个责任谁来负责?”


    “还有这个就是时间问题。清产核资,兼并重组,职工培训,厂房改造……这一套流程下来,没个三年五载,根本不可能完成。”


    “我们申报国家级创新中心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样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上,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核心任务?”


    “最后一个,就是稳定问题。”


    钱伟宏的语气加重了几分。


    “老工业区那几万名职工,思想观念陈旧不愿意折腾,对改革有抵触情绪。这么大的动作,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我们全市的安定团结大局。”


    “我认为,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不能操之过急。”


    钱伟宏的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句句都打在要害上。


    一些原本还很兴奋的局长,听完之后也开始变得犹豫起来。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


    杨宪民的脸色看不出任何变化,没有插话。


    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负责人都是人精,都不知道是在干啥?


    这一个个的,都是什么情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