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2章 这地给是不给?

作者:腰德尔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但武官体系当中的人,都很喜欢这类打打杀杀的小说话本。


    孙田顿时就吓得脸色一片惨白,“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


    “陛下,臣一心为朝廷着想,并没有刻意打压老百姓的心思,请陛下明鉴!”


    孙田觉得,姜宁刚刚分明就是在说他算老几。


    姜宁没有回答孙田,而是继续看向群臣。


    “朕的书房中,摆着些许小说话本,偶尔忙里偷闲,读一两章节,倒也觉得心情愉悦。其中便有万三千的作品。”


    这话一出,万三千猛的抬头,只看了姜宁一眼又立马低了下去。


    他以为他写的那些内容,也就是在民间流传而已。


    可他怎么会想到,连陛下都读过他写的小说话本?


    陛下是何许人也?


    虽说民间很多有关陛下的非议,但就目前来看,他绝对是旷世奇才!


    这可是天大的殊荣!


    “你们当中,有成天逛教坊司的、逛青楼的,甚至还有时常去赌坊的。


    你们当中同样也有视青楼勾栏为下流之地,视赌钱为不耻行为的。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朕不强行定义谁的喜好是对是错。


    你们有你们的自由,老百姓同样有老百姓的自由。


    你们个个身居高位,只一句话就能让一户人家甚至成千上万户人家流离失所。


    这世间亿万百姓,才是大夏传承的根本。”


    姜宁突然顿住,然后看向孙田。


    “孙卿,起来吧。”


    “臣谨记陛下教诲。”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孙田站了起来,抖了抖衣摆。


    他低着头,额头上依旧冷汗不止。


    不过,他也松了口气。陛下只是讲了几句道理,并未惩罚他。


    刚刚孙田差点当扬就吓尿了。


    “小兰。”姜宁喊了一声。


    “奴婢在。”


    “给万三千往返的盘缠。”


    “遵旨。”


    这时候,感触最深的是刘瑾。


    他看着姜宁的消瘦而又伟岸的背影,想到姜宁这几年来的变化。


    陛下的成长显著。


    若是早三四年,孙田做出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来,不说要丢小命,起码官职是保不住了。


    可是现在,陛下也仅仅只是说教了几句而已。


    虽说这些大臣不一定听得进去,但恩威绝对到位了。


    让一个平民老百姓进御花园,这可是大夏两千年头一回。


    陛下一方面重用王嘉升,甚至有点放纵王嘉升屠杀士族。而一方面却又以一件小事,跟这些士族的代表讲道理。


    陛下的帝王心术,已经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姜宁朝着姜盛小声道:“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遵旨。”姜盛微微一笑。


    “诸卿,各自娱乐吧。”


    姜宁露出了难得的笑意,这事儿不算大,而且开了大夏的先河。


    估计这件事情公布之后,将来会有不少人跑来京师告御状。


    暂且不考虑将来,姜宁从这件事情当中,还是感受到了一丝欣慰。


    在他眼中,孙田确实迂腐刻板,只知道按章程办事,不懂变通。


    可是从这件事情完全可以看出,地方对民间的治理有所好转,不像以前那般混乱,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这万三千虽然被抄没了家资,人也被抓进过大牢,不过他认罪之后,孙田还是将他放了出来。


    若是在以前,地方官员逮住这种蝼蚁,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全家整整齐齐,哪能给他们重获自由的机会?


    这也直接说明,他这五年多的励精图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万三千回到暮云道,时间已经过了几个月。


    他回到家中,一家人见万三千回来,激动的热泪盈眶。


    “郎君,你真见到了当今陛下?”一名美妇人急匆匆的跑到万三千面前,激动的抓住了万三千的手。


    当初万三千离去之时,家人都反对他上京师,可万三千极力要去,家人也没拦住。


    等万三千回家之时,他告御状一事,已经传遍了天下。


    “三千,回来就好,回来就要哇!”


    “布政使衙署已经揭了书店和作坊的封条,咱家的钱也都还回来了!”


    想到这一次北上,抱着孩子搂着媳妇儿的万三千,百感交集。


    “我真见到了陛下。”万三千点头道。


    “真的?陛下长啥样?是不是真的跟那天上的仙人一样?”


    万三千感慨的叹息一声,说道:“是啊,陛下丰神俊秀,仙姿卓绝。眉如那横贯夜空的月芒,眼如那深空寒星。音如天籁,又似洪钟,气质如正午烈日,令人不敢直视。举手投足之间,尽是万古长存的威严。哪怕日月之辉,亦是比不上陛下之九牛一毛!”


    “好好好!”


    “想不到,我们老万家居然也有人能见到陛下!”


    “三千,咱们老万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爹娘,媳妇儿,你们不知道,就连当今陛下都读过我写的小说话本了,还夸我写的非常好看!”万三千激动的说道。


    “意思是说,以后你的书店和作坊能继续经营?”


    “是啊,陛下贤名明,爱民如子啊!我都想不到什么词来夸陛下了……哎!通知大家,我回来了,明天开工,大家又能赚钱了!”


    ……


    深秋,东南,建安道,益州城。


    城外山中,一座山间小亭。


    两人端坐在石凳上,石桌上摆着棋盘。


    一子落下,山中清风吹过,红叶飘飞。


    “小城深山无人处,不知红叶起舞时。”


    “瞿公,迫在眉睫,你竟然还有心情吟诗作赋?”


    被称为瞿公的人黏着一枚棋子,停在半空。


    “王嘉升到哪了?”瞿公问道,然后落子。


    “据可靠消息,今日他没进城的话,明日也该到了。”另外一人回答,落子后又问道,“瞿公,还没做出决定?这地给是不给?”


    “两亿亩地,分布在灵矿两侧,是这天下一等一的良田。再有数十年的蕴养,紧靠灵矿两侧的田地就能成为灵田。一千万亩灵田,什么概念?”瞿公轻声说道。


    “朝廷可没给我们任何转圜的余地,朝廷这副嘴脸,吃相可真难看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