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90不一样的万民伞

作者:晓春三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次日拂晓,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顾家大院门前已是人影攒动,车马辚辚。


    穆家、陈家、顾家、明家四家的车队陆续抵达,汇合一处,准备一同北上。


    临行前的场面,充满了难以割舍的亲情。


    顾宇宸和顾宇翰兄弟俩站在门口,眼眶通红,强忍着泪意。


    他们望着年迈的祖父、父母、二叔二婶,以及即将远行的妹夫一家,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


    宇宸用力拍了拍堂弟的肩膀,声音沙哑:“祖父,爹娘,二叔二婶,你们放心去京城吧,家里有我们兄弟呢。”


    宇翰重重点头,哽咽道:“祖父,大伯,伯娘,爹娘,你们在京城一定要保重身体!江南的基业,有我们兄弟在,绝不会辱没了顾家门楣!”


    他们深知,祖父年事已高,原本就不放心妹妹一家,又有太上皇圣旨,此行可以说是非去不可。


    而守护家族在江南的百年根基,这副重担自然就落在了他们年轻的肩膀上。


    不过也确实是时候接过家族的重担了,大哥今年已经二十七,他也二十四岁了。


    顾四彦看着两个已然能独当一面的孙儿,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不舍,最终只化作一句沉沉的叮嘱:“好孩子,家里……就交给你们了。”


    就在车队整顿完毕,即将通过城门之时,一名骑着快马的护卫——正是打前站的高瑞——疾驰而来,赶到陈知礼和穆云的车驾前,语气激动又带着几分无措地禀报:“大人!穆大人!城门口……城门口聚了黑压压的人群!几乎……几乎半个城的人都来了!把路都快堵上了!”


    陈知礼与穆云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疑。他们立刻下了马车,快步走向城门方向。


    顾四彦、明山长等人也察觉异样,纷纷透过车窗望去。


    越靠近城门,那喧嚣之声愈甚。


    待他们穿过城门洞,眼前的一幕让这两位见惯了风浪的官员也瞬间怔在了原地,胸腔被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狠狠撞击着——


    只见城门外宽阔的官道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一眼望不到头。


    男女老幼,士农工商,许多人手里都提着篮子,里面装着还冒着热气的鸡蛋、刚蒸好的馍馍、自家酿的米酒、甚至还有带着露水的瓜果蔬菜。


    更多的人则是空着手,只是那样静静地、殷切地望着他们。


    方严知夫妇一刻钟前就到了城门口,看陈知礼、穆云走来,忙匆匆迎上去。


    方严知声音有些发颤:“穆兄,知礼……我,我也被吓着了……这怕是……半个余杭城的人都自发来了啊!”


    他的目光越过人群,看到了更远处那些熟悉的身影,“你们看,慈幼院的老人和孩子们也来了……。


    余杭城郊有两个慈幼院,剩下的就分在各个县城。


    就在这时,人群仿佛得到了某种无声的指令,如同风吹麦浪般,从近及远,齐刷刷地跪了下去!没有喧哗,只有一片寂静的、黑压压的跪拜。


    陈知礼和穆云的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模糊了视线。


    他们何曾想过,离任之时,竟会得到百姓如此规模的、最朴素却最隆重的送别!


    就在这时,慈幼院那位最年长的、须发皆白的老人,在胡老爷的搀扶下,颤巍巍地举着一把异常巨大的伞,一步一步,极其郑重地向前走来。


    那伞面并非寻常油纸或绸缎,而是由无数块大小不一的粗布拼接而成,上面用墨笔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


    有的字迹工整,有的歪歪扭扭,有的甚至只是按了个红手印。


    老人跟胡老爷身后,跟着慈幼院所有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在低声啜泣,小脸上挂满了泪珠。


    老人走到陈知礼和穆云面前,双膝跪下,老泪纵横,声音哽咽却清晰地说道:“陈大人!穆大人!余杭的百姓……没什么好东西能送给青天大老爷……这是我们这几日,一家一户,自发缝制、签上的‘万民伞’!上面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手印,都是感念三位大人恩德的百姓!


    今二位大人此去京城,愿你们鹏程万里,一世平安!余杭的百姓……会永远记得大人们的恩德!”


    陈知礼的心剧烈地跳动着,一股巨大的、滚烫的情感冲击着他的心灵。


    他没想到,自己只是尽了为官的本分,百姓却回报以如此深沉厚重的情意!


    他急忙上前,和穆云一起,亲手将老人和胡老爷搀扶起来,声音因激动而哽咽:“老人家!胡老爷,你们快请起!


    各位乡亲父老,都快请起!折煞本官了!我们所做的一切,皆是份内之事,皆是奉皇上旨意,行忠君爱民之本分!


    大家要谢,当谢皇恩浩荡才是!”


    方严知此刻亦是心潮澎湃,他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向黑压压的百姓,朗声道:“诸位乡亲!陈大人、穆大人所言极是!皇恩浩荡,泽被万民!吾等臣子,唯尽忠职守而已!让我们一同,叩谢天恩!”


    说罢,他率先朝着北方京城的方向,郑重跪拜下去。


    在他的带领下,陈知礼、穆云以及所有送行的百姓,都齐刷刷地转向北方,无比虔诚地行下大礼,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震撼的一幕,让顾四彦、明山长等人都为之动容,唏嘘不已。


    民心如镜,谁真正为他们做了事,谁真正把他们放在心上,百姓的心里,雪亮如明镜。


    一刻钟后,车队终究还是要启程了。


    陈知礼、穆云红着眼眶,不断向道路两旁的百姓拱手作揖,一步三回头。


    百姓们纷纷将手中的食物塞到车队护卫的手中,泣声叮嘱着“大人保重”。


    马车缓缓启动,驶离了城门。


    走出很远很远,陈知礼忍不住回头望去,只见那黑压压的人群,依然站在原地,如同凝固的雕塑般,久久没有散去。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那把象征着至高无上荣光的“万民伞”上,成为了陈知礼和穆云关于江南岁月,最深刻、最温暖的烙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