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37旧事暗查

作者:晓春三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知礼,你是真的打算……”穆云道。


    “是,我仔细查阅了此案的卷宗,这里面绝对有冤情。”陈知礼神色凝重,“如果这案子是一块铁板,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能撬开铁板缝隙的东西。


    只是这件事务必要谨慎,绝不能走漏风声,争取一击即中,否则就是适得其反。”


    穆云何尝不知道这些?衙门如今风声正好,如果一个不慎,说不定就被有心人大肆宣扬,以后再做事就难了。


    两个人商量起来…


    与此同时,高泽、向南开始留意朱劲松的动向。


    他们在朱家附近悄悄留意,得知朱劲松退役归家后,平日里沉默寡言,只是埋头干活,偶尔会长时间待在母亲坟前,眼神冷冽如冰。


    他并未立即动手,显然是在等待时机,或者说,内心的挣扎尚未结束。


    陈知礼听到高泽、向南的汇报,他知道,时间正在一点点流逝。


    他必须在朱劲松被仇恨彻底吞噬之前,在他举起屠刀之前,将真相揭开,将正义,至少是程序上的正义带到他的面前。


    这不仅是为了挽救那些不该死的人,更是为了挽救朱劲松这个被仇恨毁掉的一生,为了杜绝后面那些恶劣的模仿之风。


    一场无声的较量,在明媚的春光下悄然展开。


    一方是他这个手握权力、决心拨乱反正的知府,另一方是盘踞地方、自以为一手遮天的宗族势力,而核心,则是一个被仇恨煎熬了十年的灵魂。


    陈知礼要做的,就是与时间赛跑,抢在悲剧发生之前,用律法和证据,阻止这场积怨已深的血仇。


    然后让早该服罪的人去服罪,该好好生活的人再次有了笑容。


    高瑞几日后跟主子报告了他们这些日查到的情况,结果还是不错的。


    陈知礼大喜,次日清晨,他只是悄悄的告诉了方严知和穆云,换上了便服,只带了高瑞、高泽这两个绝对心腹的护卫,趁着沐休之日,亲自骑马去了陶家村所在的钱塘县境内。


    他没有惊动当地县衙,而是如同寻常过客般,在村里村外慢慢行走观察,与田间地头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农“闲聊”。


    经过一番旁敲侧击和耐心寻访,他找到了几个当年事件的潜在知情人。


    一位当年住在村长家不远处、如今已搬去县城的老人,这是高瑞通过其仍住在村里的亲戚找到地址;


    一位当年在附近砍柴,隐约听到争吵呼救声的樵夫,如今年纪六旬,早已老眼昏花,不过精神不错;


    还有一位当年在县衙当过差、后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役的老书吏。


    而当年的县太爷已经调到邻县,这么多年仍还是一个七品小官,想升怕是根本不可能,…


    而那个仵作自那个县令调走后,也辞了仵作一职,如今在宛平县城买了两个铺子,靠着收租过日子。


    ……


    陈知礼以“重审旧案,为民伸冤”的名义,私下分别见到了其中一些人。


    起初,他们依旧心存恐惧,不愿多言。


    但在陈知礼保证绝对保密并确保他们及其家人安全后,又感受到这位知府大人真诚的态度,终于有人松了口。


    那位老书吏叹道:“大人,那案子……唉,小的当时就觉得蹊跷。


    朱母身上伤痕明显非摔跌所致,但上头(指当时的县令)打了招呼,陶家又使了银子,仵作哪敢说实话?


    陶大林那时不仅是村长,还是陶姓族长,在地方上势力很大,那果农和村民们谁敢为了一个外姓人得罪他家?何况他家那三个牛高马大的儿子?大家伙都是昧着良心说了瞎话。”


    那位老樵夫也颤巍巍地回忆:“那天天快黑了,我收工下山,听到陶家方向有女人哭喊叫骂,还有男人的吼声……我没敢凑近,但听着不像是一两个人……后来就没声了。没曾想,第二天就听说人摔死了……那声音不小,虽然村长家离村子有一段路,我不相信没人听见,那时候做事的人都回家了。”


    最关键的是那位搬去县城的老人,他当年卧室的窗户正好对着村长家院子一角。


    他压低声音对陈知礼说:“大人,我那日从窗缝里看到……陶家那三个儿子,确实在院子里推搡殴打朱家媳妇……朱家那半大小子冲过来,被陶老大一把就摔地上了……后来他们把人拖出去了……具体扔哪儿我没看清,但肯定不是她自己走出去的!”


    零碎的证言,逐渐拼凑出十年前那个傍晚的真相:


    朱母因承包果园之事半途被截胡,与村长陶大林发生争执,傍晚前去理论,却遭陶大林及其三个儿子(陶勇、陶刚、陶强)的集体殴打乃至致命伤害,并为了掩盖罪行,趁夜色将尚有气息或已死亡的朱母丢弃山脚,制造意外假象。


    随后,陶家利用权势和金钱,勾结当时的地方官,威逼利诱证人,一手遮天,冤屈了朱劲松父子十年。


    了解了全部真相后,陈知礼心中已有决断。


    他不能直接以十年前旧案抓人,证据链仍不完整,且容易打草惊蛇,逼得朱劲松可能提前动手。


    他的目的不仅是惩罚罪恶,更是要阻止更大的悲剧发生。


    他得让人去逼朱劲松报官,一边以迅猛的速度带回这些证人。


    光有这些还是不行,陶村长完全可以说这些证人是事先串通好的,就是为了看不得他家日子红火。


    如此就得开棺验尸。


    已经埋葬十年的母亲,再一次要被打开棺材验骨,不是谁都有这份勇气的。


    但这一步非走不可!死者是真正可以跟世人说清楚真相的,再佐以人证、物证,不愁不能把涛陶家父子送入大牢…


    陈知礼光想想这些,就感觉心里热情如火,当官不能为民做主,还不如回家跟二叔做生意去。


    这个朱劲松,他一定要保下来,而那个陶家三兄弟,他是一定要把他们送进大牢,强取豪夺也就罢了,凭什么就那样要了一个孩子母亲的性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