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07喜从天降

作者:晓春三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陈知礼深知此行队伍庞大,人员构成复杂——有年事渐高的岳祖顾老爷子,有尚在襁褓中的幼子钧儿,有重伤初愈仍需静养的吴清、常庚,还有两个半大的孩子穆之涵、穆之清,更有随行的仆妇、护卫、太医等数十人。


    因此,他早已与二叔顾苏合计议妥当:此行不求快,但求稳。


    得益于顾二叔这位“后勤总管”的未雨绸缪,行程安排得极为妥帖。


    他派出自己的得力管事,带着几名精干伙计,提前两日便已出发,沿着官道打前站。


    他们的任务清晰明确:预定沿途最好的、干净宽敞且有独立院落的大客栈;


    与信誉良好的酒楼打好招呼,预备好可口、新鲜且易于消化的饭菜,尤其是考虑到吴清、常庚的饮食禁忌;


    探听路况,避开可能拥堵或路况不佳的路段;甚至在预计停留的城镇,提前联系好可靠的医馆或药铺,以备不时之需。


    这么多人途中有个小病小灾的很正常,他们是带了不少药,但不可能都齐。


    有了前哨的保障,车队便能从容不迫。


    每日卯时(清晨5点)起身,趁着晨露未消、天气凉爽时启程,行至巳时(上午9-11点)阳光渐烈,便寻一处阴凉地或前哨预定好的驿站打尖休息,避开正午最酷热的时段。


    午休充足后,申时(下午3点)左右再次出发,一直行至酉时末(傍晚7点)甚至戌时初(晚上7-9点),天色将暗未暗时,抵达早已安排妥当的客栈下榻。


    如此,每日行程虽不算极快,但胜在舒适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旅途劳顿对老人、孩子和病人的影响。


    六月初的天气尚算宜人,早晚微凉,白日里虽有阳光,却还不算酷热。


    车队在官道上迤逦而行,车轮辘辘,马蹄声声。


    顾四彦精神矍铄,时常坐在宽敞的马车里,掀开车帘,饶有兴致地看着沿途变换的风景,偶尔在车厢里小憩一下,不但不累,还兴致勃勃。


    盼儿则悉心照料着儿子,不时去吴清、常庚的马车查看情况,根据脉象调整药缮的配比和施针的穴位。


    方严知夫妇带着一双儿女,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旅途,孩子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穆之涵、穆之清兄弟更是如同出笼的小鸟,在休息时围着车队跑跑跳跳,对袁有武等护卫的高头大马和武器很是向往。


    师父说到了江南 就一日不停地练功了,光读书也不行,最好是文武全才,这让俩孩子简直是欢呼雀跃,自家爹娘这方面没要求,但哪个少年不想自己有本事?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行程逐渐南移,空气中的热度也悄然攀升。


    半个多月后,时间进入六月下旬,白日骄阳似火,官道被晒得发烫,正午时分的热浪更是让人喘不过气。


    即便有前哨的安排,避开最热的时段赶路,车厢内依旧闷热难耐。


    顾四彦的额角开始冒汗,宝宝也变得有些烦躁哭闹,吴清和常庚虽然恢复良好,但在高温下也显得精神萎靡,需要更多冰镇的酸梅汤或绿豆汤解暑。


    “二爷真是有先见之明!”


    负责照看顾四彦的老仆感叹道,“这要没有提前安排,让咱们顶着这大日头赶路,或是找不到好客栈歇脚,可真要遭罪了!”


    盼儿也忧心忡忡,她一方面让随行的仆妇多准备消暑解渴的汤饮,一方面也叮嘱高泽,让前哨务必确保预订的客栈房间通风凉爽,最好能有冰块供应,并提醒酒楼多备些清淡解暑的菜肴。


    就在陈知礼一行人在炎炎夏日中向着江南稳步前行时,一封来自京城的加急家信,由顾家的信使日夜兼程,送到了江南余杭顾府大宅。


    收信人是宇宸。


    他拆开二叔那熟悉的、带着一丝江湖豪气的字迹,刚看了几行,便猛地瞪大了眼睛,脸上迅速涌起难以置信的狂喜!


    “爹!娘!快!快来看!二叔来信了!大喜事!天大的喜事!”顾宇宸几乎是冲进了正堂,声音激动得有些变调。


    顾苏沐和妻子钟氏还有弟妹王氏正在厅中商议铺子的事情,被儿子这模样吓了一跳。


    “宸儿,何事如此惊慌?”顾苏沐皱眉问道。


    “爹!娘!祖父!祖父他们……全都回来了!二叔信上说,祖父、二叔、宇瀚还有妹妹和知礼一家,全都动身南下了!


    而且……而且知礼被皇上任命为……为咱们余杭府的知府大人了!”顾宇宸一口气说完,兴奋得满脸通红。


    “什么?!”顾苏沐霍然起身,手中的茶盏都差点打翻,“父亲和你二叔还有盼儿他们都回来了?知礼……当了余杭知府?!”


    巨大的惊喜冲击着他,让他一时有些晕眩。


    父亲一直跟在女儿身边,离乡好几年了,老人家年纪渐老,当儿子的自然想能团聚在一起。


    如今不仅父亲回来了,连女儿女婿都回来了,女婿竟然成了自己家乡的父母官!


    二夫人王氏更是激动得捂住嘴,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大嫂!大嫂,这样真是太好了,他们都回来了!盼儿还当上了知府夫人!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她一直很喜欢那个温婉聪慧的侄女,想到她如今的身份和即将到来的团聚,心中满是欢喜。


    钟氏欢喜的呜呜直哭。


    “快!快把信给我看看!”顾苏沐迫不及待地接过信,和钟氏凑在一起,仔仔细细地读了起来。


    信很长,顾苏合详细描述了京城发生的一切:齐王谋逆大案、陈知礼夫妇力挽狂澜、九死一生、最终得授余杭知府;


    方严知同行任通判;靖国公府和兵部尚书府的公子也随行求医;甚至穆家也把两个儿子托付给了陈知礼……信息量巨大,看得顾苏沐夫妇心潮澎湃,又为京城的惊险捏了一把汗。


    信的最后,顾苏合特意强调:“大哥大嫂,父亲年事已高,盼儿带着幼子,知礼初到任上,身边还跟着几位身份贵重的病人和孩童,需得一处安稳舒适的宅院安顿。


    务必在知礼他们抵达前,寻一处上好的宅子!位置要佳,既要离知府衙门近便,方便知理处理公务,最好也离咱们顾家大宅近些,彼此好有个照应!宅子要宽敞洁净,最好带个花园,有活动之处。钱不是问题,务必办妥!这是咱们顾家的大事,怠慢不得!”


    “对对对!二弟说得对!”顾苏沐看完信,立刻拍板,“父亲回来,知礼又是新任知府,宅子必须体面!要快!要好!”


    王氏也擦干眼泪,雷厉风行起来:“我这就去找牙行的老熟人!把城里最好的宅子都筛一遍!离衙门近又离咱家近的……我记得城西柳叶巷那边有几处大宅刚腾出来?


    还有城南青石桥附近,张员外家那套五进的宅子似乎有意出售?我这就让管家去打听打听!”


    “二婶,我去找管家!”顾宇宸立刻领命,转身就往外跑,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


    祖父回来了,妹夫成了家乡的父母官,顾家在余杭的地位,必将水涨船高!


    整个顾府上下,都因为这封来自京城的家书,而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忙碌与喜悦之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