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69一眼万年

作者:晓春三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正月里的京城,年味尚未完全散去,但街市上已恢复了往日的几分繁忙。


    陈府和顾家两家人,因着顾四彦偏爱庄上的清净宽敞,以及宇瀚需要更安静的环境研读医典,决定提前返回佳宜庄居住。


    几辆宽敞结实的马车载着行李和女眷孩童,护卫们骑马随行,一行人浩浩荡荡驶出陈府,向着城门而去。


    陈知礼骑着那匹温驯的枣红马,亲自护送家人出城。


    他策马行在盼儿所乘的马车旁,隔着窗帘的缝隙,能看到盼儿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宝,正指着窗外来来去去的人,柔声细语地对孩子说着什么。


    阳光透过薄薄的窗纱,勾勒出她恬静的侧颜和温柔的笑意。


    看着这一幕,陈知礼心中满是暖意和安宁。


    前世孤寂,今生能得此贤妻爱子,相伴左右,共享这平凡温馨的时光,已是莫大的福分。


    他想着到了庄上,能陪祖父下盘棋,看看宇瀚的医书笔记,再和盼儿带着小宝趁着白天春阳正好时在庄子里转转,享受几天难得的清闲,再有三日,衙门就改了上职了。


    他的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了温和的笑意。


    车队缓缓驶出高大的城门,官道在眼前铺展开来,远处的田野已隐隐透出春意。


    陈知礼正待放松缰绳,让马儿小跑起来,却听得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寺正大人!寺正大人请留步!”


    陈知礼勒住马,回头望去,只见一名身着大理寺衙役服饰的年轻差役,正策马狂奔而来,脸上带着急切。


    差役冲到近前,翻身下马,气息未定地抱拳行礼:“大人!李大人急令!城西柳林巷发生命案,死者身份特殊,涉及宗室旁支!李大人命您即刻回衙,主持勘查!”


    陈知礼的心猛地一沉。


    柳林巷?宗室旁支?年节刚过便发生命案,且牵涉宗室,绝非小事!大理寺卿李大人亲自点名让他回去,此案必然棘手。


    可一时之间他竟然想不起来这件案子…


    一股浓浓的愧疚瞬间涌上心头。


    他看向盼儿的马车,车窗的帘子已被掀起,盼儿抱着小宝,正关切地望着他。


    那双清澈的眼眸里,有理解,有担忧,唯独没有埋怨。


    陈知礼驱马靠近车窗,俯下身,对着盼儿露出一个充满歉意、又带着安抚意味的苦笑:“盼儿……庄上……我怕是去不成了。李大人急召,有要案。”


    盼儿看着他眼中的歉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心中虽有不舍,却立刻温婉地点头:“夫君公务要紧,快去吧。庄上有祖父、爹娘和二叔他们在,你放心。我和小宝等你回来。”


    她甚至轻轻推了推怀里懵懂的小宝,“小宝,爹爹要忙去喽!”


    小宝似乎感受到母亲的情绪,咿咿呀呀地朝着陈知礼挥舞着小拳头。


    陈知礼心中酸涩又温暖,他伸出手,隔着车窗,极其轻柔地碰了碰小宝的脸蛋,又深深地看了盼儿一眼。


    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一眼无声的凝望和那个满含歉疚与爱意的笑容。


    这笑容,是给盼儿的,是他对无法履行陪伴承诺的歉意,也是对她无怨支持的感激。


    就是这一笑,隔着车窗,隔着官道上扬起的微尘,落入了另一双眼睛的视线里。


    就在陈知礼车队侧后方不远处,一辆低调却难掩华贵的翠幄青绸马车正缓缓驶出城门。


    马车帘幕用的是上好的云锦,只掀开了一角透气。


    车内,靖国公府那位寡居在家的大小姐赵晴,正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初春的景致。


    赵晴年约双十,正是女子最盛的年华。


    她继承了靖国公夫人的好相貌,眉目如画,气质清冷中带着一丝不易亲近的疏离。


    自从两年前夫君病逝,她便深居简出,鲜少在京城贵妇圈中露面。


    靖国公赵老将军,当年在御驾亲征时曾拼死救过当今圣上的性命,是简在帝心的老臣。


    国公爷为人低调,不结党不营私,唯独对这个新婚丧夫、性情愈发孤寂的女儿心疼不已,几乎是有求必应。


    此次出城,也是因赵晴在府中闷久了,想去城外自家温泉别院散散心。


    赵晴的目光原本随意扫过官道上的人马,却在掠过那匹枣红马上的身影时,骤然停住。


    那是一位如玉般俊美的年轻人,身着淡青色长袍,外披同色的大氅,身姿挺拔如松,侧脸轮廓分明,文雅中又带着英姿勃发。


    他正俯身对着马车窗内的人说话,脸上露出的笑容……


    赵晴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


    那笑容,不同于她惯常在勋贵子弟脸上看到的浮夸、讨好或故作深沉。


    那笑容里有无奈,有歉意,有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毫不作伪的温柔与眷恋。


    那是对家人的歉疚,更是对家人的深爱。


    那笑容里蕴含的复杂情愫和真实温度,像一道暖阳,猝不及防地穿透了她长久以来包裹着自己的冰冷外壳。


    笑容竟然有三分像她那无辜早亡的夫君,五年前轰动京城的年轻状元郎…


    她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车窗里是一位抱着婴孩的年轻妇人。


    小妇人容貌清丽,气质温婉,正用同样温柔包容的目光回望着他。


    两人之间那种无声胜有声的默契和温情,如同磁石般牢牢吸住了赵晴的视线。


    “他是谁?” 赵晴下意识地低声问身边的贴身丫鬟,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急促。


    丫鬟顺着小姐的目光看去,低声回道:“小姐,那位像是新任的大理寺正陈知礼陈大人。


    年前忠勇伯府那桩大案,就是他破的,如今在京城名声正盛呢。


    车上那位抱着孩子的,应该是他的夫人,顾家的小姐。”


    “陈知礼……顾氏……” 赵晴喃喃重复着这两个名字,目光却依旧胶着在那个挺拔的身影和那抹温柔的笑容上。


    就在这时,陈知礼似乎交代完毕,直起身,对着马车内最后点了点头,随即猛地一拉缰绳,枣红马长嘶一声,调转马头。


    他脸上的温柔笑意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锐利沉凝的威严,仿佛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剑。


    他对着等候的差役沉声道:“走!” 双腿一夹马腹,骏马小跑起来,向着城内而去。


    那瞬间的转变——从温柔丈夫到威严寺正——带着一种强烈的反差和难以言喻的魅力,再次深深冲击了赵晴的心房。


    她的夫君曾经也有这样的一面。


    翠幄青绸马车的帘角悄然落下,隔绝了外面的尘土和喧嚣。


    车内,赵晴靠在柔软的锦垫上,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丝帕。


    窗外那道策马疾驰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但那双温柔含笑的眼眸和瞬间转为锐利的侧脸,却如同烙印般刻在了她的心底。


    一种久违的、陌生又悸动的感觉,悄然滋生。


    一眼万年。


    赵晴从未想过,一次寻常的出城散心,竟会在城门之下,猝不及防地撞见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笑容,这样一道目光。


    让她又有了那种久违的冲动。


    大理寺正陈知礼……这个名字,连同那个瞬间的惊鸿一瞥,注定在她沉寂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再也无法忽视的石子,荡开层层涟漪。


    而策马疾驰回城的陈知礼,对此一无所知。


    他心中只有即将面对的棘手命案,以及对未能陪伴家人的深深歉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