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87新知府宴请

作者:晓春三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大早的她刚醒,相公就跟他说了这件事。


    “我想过了,今日五月十六,我六月底动身回京城,府城到和县的来回十日除了,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我没打算到处跑,不想太多的应酬,抽空就教教他们呗。


    再说这次回去说不定春燕要跟孟涛成亲,他们俩年纪都不大,晚一两年也成,可我跟孟涛短时间可能都很忙,在大理寺我们都是新人。


    何况孟家人这次不一定会跟着去京城,你说一两年后他们再成亲麻烦不麻烦?还不如趁这次热热闹闹把亲事办了,大不了晚上一年圆房就是,我都能,孟涛就不能?”


    不等盼儿瞪他。


    他继续说,“许巍这次回去一定要成亲的,小舅是他唯一的妹夫,不去可能不好。


    不过,最主要的是他们这些人都想回去一趟,我教的不会比他们先生差,马车又是现成的,何乐而不为呢?”


    盼儿一想也是。


    “昨日小舅母问我什么时候要孩子,我说我们还没有”


    陈知礼笑起来:“真正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小舅也问我了,盼儿,明年下半年我们就会有小娃娃了。”


    正在早餐,一个衙差送来了三张请帖,原来是新知府周大人请他们晚餐的。


    顾川忙带着人下去用茶,一个小荷包也塞进衙差的手里。


    “新知府不知道人是怎么一个性格,相公,晚上不可以多喝酒,喝酒最是耽误事。”


    “我知道。”陈知礼咽下一口小煎包,放下饭碗,“庆洲府这次带我们一起有十几个进士,不知道是不是都请?不管怎么说,新科进士回乡,知府大人宴请也是情理之中,你们不必担心。”


    因为大家都想回去, 吴再有几个人早餐之后去书院读书,随便请了长假。


    先生一听他们回去不会耽误读书,传胪官还会仔细教他们,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文元、高泽他们则带一部分人拿着盼儿的清单去街里补货。


    暮色四合时,陈知礼换上了那件靛青色直裰。


    盼儿为他重新束发,插上一支白玉簪,又取出一块青玉佩挂在他腰间。


    “这块玉佩是我娘去年去寒绝寺求来的,说是能避邪祟。”


    盼儿的手指轻轻抚过玉佩上的莲花纹,“今晚戴着它去吧。”


    陈知礼握住妻子的手,发现她指尖微凉:“你担心什么?”


    盼儿摇摇头:“你别多想,就是给你带着,我没预感到什么事,不过出门在外,酒一定不能多喝。”


    窗外传来许巍的嗓门:“知礼,准备好了吗?该出发了!”


    陈知礼应了一声,转向盼儿:“放心,我与许巍、孟涛会注意的。他们俩都是谨慎之人,大事上从不糊涂。”


    盼儿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这里面是解酒丸,若有人劝酒太过,含一粒在舌下。”


    她顿了顿,“还有...无论周知府说什么,你都且听着,莫要急着表态。”


    陈知礼笑着将锦囊收入袖中:“夫人教诲,为夫谨记。”


    府衙派来的轿子已候在门外。


    许巍穿了一身崭新的宝蓝色长衫,显得格外精神;孟涛则一如既往地沉稳,着一身天青色衣袍。


    三人上了轿,穿过渐渐安静的街道,向知府衙门行去。


    庆州府衙很是气派。


    朱漆大门前立着两尊石狮,怒目圆睁,威风凛凛。


    衙役见他们到来,立刻上前引路。


    穿过几重院落,来到后衙的花厅,这里灯火通明,隐约传来丝竹之声。


    “三位进士老爷到!”衙役高声通报。


    花厅门开,一位四十出头、面容清癯的男子迎了出来。


    他身着常服,腰间玉带彰显着身份,笑容恰到好处地挂在脸上。


    “久仰三位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周某之幸。”周知府拱手行礼,声音不疾不徐。


    陈知礼三人连忙还礼。


    周知府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透着久居官扬的从容。


    花厅内已摆好宴席,主宾落座。陈知礼注意到,除了他们三人,果然除了几个衙门官员,还有另外一些新科进士在扬。


    他松了一口气。


    一阵寒暄。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周知府放下酒杯,状似随意地问道:“听闻陈进士将任职大理寺?”


    陈知礼心头一紧,面上却不显:“大人消息灵通。下官确实蒙恩授大理寺寺丞一职。”


    “大理寺好啊。”周知府捋须微笑,“李寺卿为人刚正,最是赏识青年才俊。


    陈进士入大理寺,倒是赶上了好时候。”


    周知府笑道:“三位可知本官此前任何职?”


    许巍拱手:“听闻大人在京任户部郎中,去年底才调任庆州。”


    “不错。”周知府点头,“本官在户部时,曾与大理寺多有公务往来。”


    周知府又转向许巍和孟涛等人,问了些家常话。


    席间有官员提议道:“今日几位新科进士光临,何不吟诗助兴?周大人的诗才在京城时就是有名的。”


    周知府摆手谦让,目光却落在陈知礼身上:“久闻陈进士殿试时那篇策论深得圣心,想必诗才也是不凡。”


    这是避不开的考题了。


    陈知礼有些无奈,周知府是要通过诗词试探他们的志向与立扬。


    “下官惭愧,愿抛砖引玉。”陈知礼略一沉吟,望向窗外庭院中的一丛翠竹,朗声吟道:


    “虚心抱节自凌云,


    不逐群芳争早春。


    待到雪霜消尽后,


    青青依旧见精神。”


    席间静了一瞬,随即周知府拍掌赞道:“好一个青青依旧见精神!陈进士此咏竹诗,托物言志,妙哉!”


    许巍和另外两名新科进士也各自赋诗一首。


    周知府听罢,笑容更深:“各位果然才学过人。本官也献丑一首。”


    他沉吟片刻,吟道:


    ……


    ……


    莫道书生无胆气,


    敢为天下斩荆棘。”


    诗毕,周知府目光灼灼地看着大家。


    陈知礼心中暗惊,这诗锋芒毕露,几乎是在明示某种立扬。


    他谨慎地赞了几句,却不接那斩荆棘的话头。


    宴席将散时,周知府忽然冲陈知礼压低声音:“知礼可知,大理寺近日将有大事?”


    陈知礼心头一跳:“请大人明示。”


    “本官也是听闻。”周知府捋须道,“李寺卿母亲年事已高,恐…。朝中各方都在关注这个位置。”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陈知礼笑笑。


    回程的车子里,三人沉默不语。


    直到远离府衙,许巍才长出一口气:“这位周大人,句句话里有话,听得我后背都湿了!”


    陈知礼笑笑不语。


    大理寺卿李辉母亲的确年事已高,但她却不会很快让儿子守孝,硬生生拖着并不健康的身子,活了十年之久。


    十年后,快六十岁的李寺卿回家守孝,从此再也没有复出。


    接他位置的就是如今的寺正刘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