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秉持着这个战术思想,薛云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击败了围困栖霞镇的晋王军。
何况彼此兵力差距并不悬殊,战斗力更加无法比拟。
要知道薛云带来的骑兵里大半都深入草原扫荡过戎人部族,期间不知与戎人交手过多少次。
凡是能活到现在的,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的悍卒。
而比起戎人,晋王军的战斗力又如何?
“将军,这一战我们共歼敌七千六百余人,俘虏三万四千余,甚至连晋王军的一干领兵校尉以及监军都沦为了阶下囚……”
战事结束后,留下打扫战场的士卒,薛云便直接入驻了栖霞镇。
临近傍晚时分,卫超都才清点完战果前来禀报。
主要是他之前负责主攻南门晋王军大营耽搁了不少时间,最后还是薛云派人过来帮他迅速收了尾。
毕竟论及战斗力,骑兵无疑是军队里最强悍的存在。
“三万四千余的俘虏,真是比牛羊都好抓……”
薛云都没想到一战下来能俘虏如此之多的晋王军,换了是牛羊的话,恐怕三天三夜都抓不完。
因为牛羊会跑,人不会跑。
甚至还会乖乖配合束手就擒。
不过打仗是这样的。
一旦大军溃败无数士卒都会选择逃跑,逃无可逃的情况下往往都会选择投降。
这次薛云带来的都是骑兵,而晋王军里显然步卒占据着多数。
两条腿怎么可能跑得过四条腿。
所以晋王军溃败后,这些溃兵干脆直接跪地投降,反正跑了也跑不掉,还可能在逃跑过程中死在相互踩踏之中。
“将军,不知道您打算如何处理这些俘虏?”
尽管卫超已经非常疲惫,可大胜晋王军后他却一直都处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中。
“队正以上的武官全部收押软禁,队正以下的士卒都留下来给你重建栖霞镇。”
薛云沉吟了片刻。
为了避免俘虏私底下串联意图反抗逃跑。
那么必须彻底打散他们的组织架构。
只要队长以上的武官全部收押软禁,这些缺乏组织的俘虏都掀不起什么风浪。
至于粮草消耗的问题倒不用担心。
毕竟他之前北上草原前便给栖霞镇带来了大量粮草辎重,而这些粮草节省一点都足够三四万人半年的用度。
“将军,不需要收编部分降卒为己用吗?”
卫超的想法倒是不太一样。
主要是为了抵御晋王军的进攻,栖霞镇的守军都伤亡了将近三分之一。
如果俘虏都留作重建使用未免太过浪费,不如收编部分降卒补充栖霞镇的兵力。
“可以收编,但不是现在。”
薛云摇了摇头道,“而且你不要忘了,有不少弟兄都死在了晋王军手里,贸然收编很可能会引发内部剧烈的矛盾与冲突。”
“是属下疏忽了。”
卫超顿时恍然,随后不由轻叹了口气。
士卒们在军队里相处的时间越久,只要没有什么矛盾,彼此的感情都会越发深厚。
若是自己关系最亲密友好的袍泽让敌人给杀了,他们往往都会不顾一切给袍泽报仇。
一旦贸然将杀死袍泽的敌人收编为自己的人,势必会在内部引发不小的动荡。
“不仅如此,就算我们不顾下面士卒的意见收编了这些俘虏,而且你就能放心他们吗?”
薛云不是没有收编过降卒,甚至这些降卒同样是来自晋王的军队。
问题在于。
他收编这些降卒的时候都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手段,尤其直接将降卒都带到了远离山阳的幽都府,全部打散分配到了其他营队。
就算他们想闹事都闹不起来,想逃也逃不到哪里去,最后只能乖乖听从他们的指挥命令。
如今还活下来的人,丰厚的待遇赏赐估计早已让这些曾经的降卒忘记了山阳。
什么晋王?不熟!
但栖霞镇却没有这样的土壤。
一方面是栖霞镇兵力有限,威慑力欠缺。
另一方面则是栖霞镇离山阳太近了。
如果想要逃跑实在太方便了,只需要往红石山脉一钻便没了踪影。
毕竟这些降卒的家都在山阳,没有人不会想家的。
“如果可以的话,属下宁愿将军带走一半的降卒,至少都能减轻减轻栖霞镇的负担。”
卫超如何不清楚薛云的意思,可正因为清楚才感到无奈。
“还是留着吧,三万多俘虏留着来年屯田,那么来年你们都不需要幽都府的补给了。”
薛云自然有他的考虑。
与其说是三万多的俘虏,不如说是三万多的免费劳动力。
再者凡是能进入军队的,最起码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保证。
不管是种田也好,兴修水利也罢。
这都能大大加快栖霞镇重建的速度。
“属下遵命。”
卫超也知道这些俘虏留下来的好处,并没太多纠结便一口应下。
“至于那些收押软禁的武官们就先晾着吧,等我到时候审完他们再说。”
早在薛云将晋王军一干校尉俘虏后,他便已经让余贵带人去审问了。
因为他迫切地想要从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知道的。
比如目前山阳的情况,晋王突然发兵北境的目的等等。
“属下明白,只是属下斗胆问一句,将军打算在栖霞镇驻留多久?”
卫超神情都重新变得严肃起来。
“我需要看情况而定。”
帐内没有外人,薛云对他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将军的意思是?”卫超追问道。
“如果能确认山阳方面兵力空虚后,我有一个大胆的计划。”
薛云直接吐露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要奇袭山阳!打晋王一个措手不及!”
这个大胆的想法是他在行军途中萌生的。
他通过不同的渠道仔细了解过山阳的情况。
京城大败后,晋王军损失惨重。
回到山阳后晋王便重新招募兵马积蓄力量。
一年下来,晋王都明显恢复了不少元气。
问题在于五万兵马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偏偏晋王却把这些兵马派来攻打了北境,想要趁着薛云扫荡草原期间来个釜底抽薪,彻底断了他的后路。
可是不知道晋王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万一他派来的五万兵马都折损在了北境该怎么办?
要知道薛云如今麾下兵马都总共才五万人。
一旦折损了五万兵马,无论他还是北境都会彻底一蹶不振。
诚然。
山阳远比北境富饶,人口数量更没有可比性。
但一下子损失五万兵马,恐怕晋王也难以承受。
想到这里。
薛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兵不血刃拿下山阳的机会!
如果他能一战解决围困栖霞镇的五万晋王军,如果山阳方面确认兵力空虚。
只要率军奇袭山阳,那么他都有很大机会能顺势拿下山阳。
“这正是属下想说的。”
卫超脸上都浮现出一抹激动之色。
都是战场直觉敏锐的人,薛云能想到的他同样也能想到。
尤其栖霞镇还临近北山道,非常方便进攻山阳。
“但除了需要确认山阳是否空虚外,天气问题也是一个关键。”
“你说的没错,天气确实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
薛云神情凝重地点头认同道。
眼下天气已经相当寒冷,凛冬随时都会降临。
倘若行军过程中忽然下起大雪,无疑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行动。
甚者可能会因此出现不小的伤亡。
“所以我们必须速战速决,尽量赶在寒冬到来前拿下山阳。”
卫超语气沉重道。
“报!”
这时候。
帐外传来了余贵的声音。
“进来!”
薛云一听顿时迫不及待道。
“大人,根据您的交代,属下已经审完了统领晋王军的主将以及监军等一干校尉。”
余贵进来后直接开门见山。
“很好,仔细和我说说审问的结果!”
薛云忙不迭道。
“是……”
很快,在余贵的娓娓道来下。
无论薛云还是卫超脸上都露出了一抹激动兴奋之色。
事实上薛云猜得没错。
晋王出兵北境是故意掐着时间,一直等到确认薛云率兵北上深入草原。
从幽都府方面收到消息的他立刻便调动兵马,以红霞关为大本营向着北境发起了突袭。
他的目的非常明确。
先下手为强直取幽都府,彻底切断薛云的后路。
奈何晋王没有想到的是大军出师未捷,刚出北山道便让小小的栖霞镇给拦住了去路。
五万大军连续多日猛攻,结果硬是啃不下栖霞镇这块硬骨头。
偏偏大军又无法绕开栖霞镇。
只要大军敢绕开,那么栖霞镇势必会切断他们的后勤补给。
所以说。
晋王的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为此他都一度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必须尽快拿下栖霞镇。
但身处在前线的晋王军等一干校尉心里都已经清楚。
他们的计划已经失败了,凛冬到来前他们根本无法拿下栖霞镇。
如果继续死磕下去,反倒是晋王军会更加损失惨重。
因此晋王军一干校尉都不得不硬着头皮派人返回山阳,恳请晋王下令他们撤军,来年再伺机攻打北境。
毕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战场的形势,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山阳的虚实。
为了能一战定北境。
晋王这次都掏出了大半的家底。
眼下抽调了大量兵马的红霞关守军都只剩下了八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