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5 章 汉宣帝为何不废太子

作者:新玥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汉宣帝说‘乱我家者,太子也’,那他为什么还让太子继位?}


    各朝人士还没反应过来,前面才说到汉宣帝的祖父,没想到就到他了。


    其他朝代的帝王还蛮高兴的,说汉朝好啊,只要不是说自家的八卦。


    汉朝皇帝们倒也不慌,反正历史该知道的也知道了。


    刘彻手里拿起此前刘晓希送的史书,对刘询的决定,他也管不了。


    刘恒和刘启父子俩想不明白,也懒得想了,后世人会给出答案的。


    刘邦倒是还有闲心和皇后猜测原因。


    “无外乎就是除了太子,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孩子了,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吕雉无语的看了他一眼。


    “不是说,刘询和他皇后的感情很深吗,加上皇后被毒死,或许是考虑到亡妻的缘故吧。”


    刘邦有些牙酸,“也有这种可能。”


    不过他老刘家,怎么就出情种了?


    本始年间


    刘询本来还和皇后闲话家常,突然看到光幕上提起儿子,瞬间心里慌乱了一下,他真的说过这话?


    不过他也知道,后世人不会拿这种事骗他。


    许皇后脸上的笑都僵硬了,还有些不知所措的轻唤了一声,“陛下。”


    刘询拍了拍她的手,安抚道:“没事。”


    霍府


    霍光准备先看看再说。


    虽然因为霍显毒杀皇后一事,对皇后和太子有些愧疚,但关系到储君的能力问题,如果太子真的很差劲,他也不会同意太子继位。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朝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君主之一。


    他的年少经历是很不幸的,他的祖父是刘据。


    因为巫蛊之祸,也导致刘病已这个孙子也受到了牵连。


    幸好他当时还小,免于一死。


    刘病已小时候过得不好,幼年多病。


    磕磕绊绊的长大后,娶了许家的女儿许平君。


    昌邑王刘贺被废后,刘病已被霍光拥立登基,改名刘询。


    刘询虽然长在民间,但完美继承了祖上的基因,对帝王之术十分精通。


    登上皇位后,对发妻的感情也一如既往}


    各时空,对汉宣帝的评判声音有很多。


    姑娘很羡慕的说,“汉宣帝真是重情重义,他和许皇后的感情真好。”


    读书人感慨不已,“民间长大,还精通帝王之术,这是多少乱世豪杰都羡慕不来的啊。”


    有其他朝代的大臣表示,“汉宣帝好是好,就是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眼光不太好。”


    ......


    历代帝王不乏羡慕,他们好好教育皇子,都不见得能培养出杰出的接班人,但汉宣帝这种,简直是天生的政治家。


    刘邦还算高兴的,毕竟后代优秀,这是好事,就是深情这一块,让他有点牙酸。


    本始年间


    许平君脸色微微泛红,有些羞涩,不过一想到儿子,就笑不出来了。


    刘询也挺头疼的,现在孩子还很小,倒是还有好好教导的机会。


    {…汉宣帝和许皇后所生的儿子—刘奭,生在民间,倒是多才多艺、好读书、又是音乐方面的大师,可以说他是个艺术家。


    都知道历史上艺术家当皇帝,都不太称职。


    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写得一手好词,但亡国了;


    宋徽宗的书法很厉害,也当了俘虏。


    汉元帝,不光才艺好,性子还宽厚、又听话又善良,还不调皮捣蛋,这一看,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不当皇帝的话,他啥都好}


    许皇后鼻尖一酸,没忍住哭了。


    儿子是什么都好,就是不适合做一个好皇帝。


    为了江山社稷,儿子真的能力不行,她也会劝阻陛下的。


    刘询也不知怎么说,他想着好好培养,希望能把儿子培养成合格的继承人,要是不能,那只能换继承人了。


    黄龙年间


    刘奭默默流泪,他知道愧对了父母。


    甚至自己的妻子和她的家族还篡了大汉江山。


    各朝代的人们对汉元帝,也比较包容的。


    很多人也觉得光幕上说的有道理,艺术家不适合当皇帝,汉元帝要是只是一个艺术家,那夸他的人会很多,但他是个帝王,就意味着世人对他的评判多是从帝王功绩上来看。


    刘邦十分不走心的说,“要不还是让刘询这小子重新培养继承人吧,和他媳妇再多生几个。”


    吕雉不发表意见,斯条慢理的喝茶,跟她没什么关系。


    {汉元帝的父亲还是汉宣帝,这位汉朝的传奇皇帝。


    汉宣帝从小长在民间,对妻儿的感情很深,继位后不仅立糟糠之妻为后,他们的儿子刘奭也八岁时被立为太子。


    刘奭长大后很喜欢儒家那一套,把儒家教条作为行为准则。


    他父亲汉宣帝重用法家人物,在刘奭看来他父皇太严厉。


    就劝他爹,让他爹不要太严了。


    汉宣帝就教育他,我们大汉是王道(儒家德政)和霸道(法家权术)结合使用,讲究的是务实灵活,那些个儒生厚古薄今,只会机械的模仿周礼,都没办法区别名义和实际的需求。


    说完了这话,汉宣帝就感慨了这么一句,“乱我家者,太子也。”}


    光幕下


    儒生们一时间无言以对,有人对号入座红了脸,也有人陷入思考。


    很多读书人也明白,儒生当中迂腐的真不少,只会模仿,但不会灵活。


    各朝帝王百官,都赞成汉宣帝说的,统治的真相可不是单纯用礼法就行。


    只能说,刘奭在政治这块,真没有他爹厉害。


    很多百姓也觉得汉宣帝这个儿子,大概是被儒家教得太迂腐了点。


    嬴政突然就想到了扶苏以前的样子。


    刘邦虽然觉得刘奭这小子当皇帝不太行,但的确也不是坏孩子,真骂不出什么话来。


    本始年间


    刘询眉头都能夹死蚊子了,儿子喜欢儒家,他不反对,但太迂腐这可不行。


    许平君看了看丈夫的脸色,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对教育这一块,尤其是怎么做一个皇帝,她是没办法教儿子的,只能看丈夫。


    黄龙年间


    刘奭如今也知道自己想岔了。


    可是他没有父亲的能力,如今的朝堂真不是他的一言堂。


    现代时空


    这时候,刘晓希还补刀。


    “汉元帝养的那一大帮儒生,眼高手低的,整天啥事也不干,就知道批评朝廷。


    他们拿着笔杆子说谁贤明、谁就贤明,对不喜欢的人就打成奸侫,说他们是社会不安定因素都抬举了。


    关键是当时汉宣帝是严惩了一些以严酷为能的官员,但同时还嘉奖了一些以道德感而非刑法治理地方的官员。


    这种情况下,元帝手下那帮儒生是怎么有脸批评宣帝重刑轻儒的?


    偏偏儿子还是非不分,不去调查清楚,就偏听偏信门客的话。


    作为一个储君,这是大忌,以后继位了真不会出问题吗?”


    各朝人士:...


    百姓们也悟了,合着还真是一帮没本事、就会写文章批判朝廷的流子啊。


    这样一想,百姓们都觉得汉宣帝说得都委婉了,尤其是看到儿子还跟这样一帮人混在一起的时候。


    关键是儿子还不去调查事实真相就来说自己,这这这,简直是气死个人。


    小摊贩摊了摊手,说,“作为太子,理应先去调查,听别人的,怎么就不怕别人骗你?”


    街上的行人们也在聊着,“虽然汉宣帝这儿子各方面都好,但当皇帝是真不合适。”


    ......


    先秦的儒家子弟们,都不好意思听了,实在是后世这些儒生,太掉他们的档次。


    平时只要先秦的诸子百家开口水战的时候,这些后世儒生都成了别家炮轰他们的话题。


    孔子也不是很想看这些后面朝代的儒生,虽然他觉得不是他们儒家的弟子,但架不住名头就是啊。


    刘邦、刘恒这些祖上,都不约而同的皱眉,没想到事情竟然是这样,虽然刘奭偏听偏信有问题,但这帮儒生,那是有很大的问题。


    嬴政还不由得点头,就是嘛,他不喜儒生是有道理的,整天屁事不干,就知道批评朝廷。


    这汉朝的刘奭被洗脑的厉害,他家扶苏之前也一样,好在现在脑子清明多了。


    扶苏还不知道亲爹这么吐槽自己,此刻看到汉元帝养的这些儒生,他都嫌弃的不行,也明白父皇之前的感受了。


    本始年间


    刘询感觉真的是要被气死了。


    之前都还没那么生气,但得知事情真相后,对这个儿子也是真失望。


    许平君也憋了一肚子气,她也明白,虽然儒生有问题,但儿子这性格也很有问题。


    还得好好教啊,哪怕以后不当皇帝,也不能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霍家


    霍光对刘奭肯定是不满的,他忠心的是大汉朝廷,如果皇帝不行,他自然就想要换皇帝。


    要是陛下的儿子不行,还是另外立太子吧。


    虽然他也知道陛下轻易不会放弃这个儿子,唉。


    现代时空


    吐槽完后儒生,刘晓希继续翻页。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汉宣帝明知道儿子的能力不行,还不废了太子呢?


    其一,汉宣帝自小就是孤儿,漂泊了十几年,对亲情很看重。


    和许平君结为夫妻后,这个妻子弥补了他前十几年的精神寄托。


    所以许平君的死,对汉宣帝是遗憾。


    许平君留下的唯一一个儿子是刘奭,某种意义上,这是妻子留在这世间唯一能抓住的东西。


    所以即便太子能力不足,但汉宣帝还是不忍心废太子。}


    光幕下


    各朝人士一思索,也的确是这个理,汉宣帝对发妻的感情或许也和从小的经历有关。


    “怪不得了。”大家闺秀越想也有道理,“他从小流落民间,孤身一人,成家后,才有了妻儿,组成自己的小家庭,结果被霍家母女破坏了,自己的幸福被打破,汉宣帝怎么可能不恨霍家?”


    书生沉吟了一番,表示,“其实,汉朝两位比较深情的帝王,不管是汉宣帝还是光武帝,他们的深情大概真的和从小的经历有关系。”


    小妇人一脸可惜,“历史上许皇后被霍显母女害死了,也不知道这辈子,他们夫妻能不能避免?”


    各朝大臣们也在议论,“汉宣帝不废太子也正常,其实汉元帝除了做皇帝能力不够外,其他方面没什么问题。”


    ......


    本始年间


    看光幕上提到霍显,霍光眼里有些愧疚,沉沉叹息。


    他想,能怎么补偿,大概就是尽可能把刘奭教导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这才能弥补霍显的错。


    皇宫内


    许平君虽然对丈夫爱重自己和孩子很感动,但涉及到江山,她觉得还是应该劝劝。


    “陛下,立太子必须慎重,刘奭的能力不足,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啊。”


    虽然是自己的亲儿子,可是总不能让丈夫为难。


    刘询心里一暖,但还是摇了摇头,“你啊,总是为朕着想,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早。”


    许平君闻言点点头,丈夫心里有成算,她不担心。


    ......


    {另外,刘奭从小的成长也不顺利。


    许平君死后,霍成君当了皇后。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