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希现在的确准备给祖辈们看电影。
一听刘晓希要放电影,祖辈们心情还很好。
天色晚了,大家也挺闲的,用来看电影刚刚好。
历朝历代边境上的士兵们,也顾不上对着月色寄托思乡之情,还是先看看电影放松一下,也能减轻不少边疆的枯燥乏味。
小孩子们也都乖巧的或坐或站,就等着刘晓希给大家放电影呢。
电影的名字简洁明了,《南京照相馆》,各朝人士都看得懂。
本来大家也没多想,毕竟名字听起来没有太特殊。
老祖宗们都知道什么是照相,虽然没去到后世的照相馆里面看过,但一听就是专门拍照的地方。
宋朝的街道上,好奇的小摊贩忍不住和旁边的摊贩说,“诶,你们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电影?总不能真的只说一个照相馆吧。”
老妇人转头和老伴儿八卦道:“老头子,我看呐,这电影肯定和应天府有关,从名字上看,可能会说一家照相馆的故事。”
少年也和小厮低语道:“这家照相馆一定很特殊,不然啊不会专门拍一部电影出来讲祂。”
......
历朝历代的南京人民都很热情,一个个身躯挺得直直的,没看电影带着‘南京’二字吗?
孙权今晚正休息在步练师的房里,眼瞅着现在也没什么事情,干脆转头冲步练师笑道:“夫人,我叫人烫壶酒来,再弄两个小菜一起喝一杯如何?”
后世的南京自然是他所在的建业,怎么能不看看电影呢。
步练师美眸流转,丹唇轻启,“妾听主公安排。”
朱元璋摸了摸胡子,不确定这个电影会讲什么,向妻儿招了招手说,“妹子、标儿,来,我们先看看电影。”
“好。”朱标想了想也应了,都进宫来了,他也不急着回去,倒不如先陪父母看一场电影。
“这电影名字,我倒是大概猜到和照相馆有关,但更多的内容就很难猜了。”马皇后想了想说道,顺带给儿子倒了杯水。
朱标含笑的双手接过,附和说,“娘,我猜的也和你差不多。”
民国
从静谧的乡野到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不管是乡亲们,还是城里的商人或知识分子,都在看着光幕。
夜晚,大部分清闲下来的战士们,伸手拍着蚊子,嘴里也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战友聊着。
现代时空
找到电影后,刘晓希照例先给祖辈们说一下电影背后的故事,方便之后的观看效果。
“这部电影是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
在1938年1月,倭寇送了一些胶卷到照相馆冲洗,负责冲洗的是一个只有15岁的学徒,他叫罗瑾。”
一听这个时间,祖辈们心瞬间下沉,1938年这个时间,距离倭寇搞大屠杀的时间没隔多久。
原本还在兴奋讨论、猜测电影内容的人们,基本上都明白了,这大概是个和抗战相关的电影。
至于故事的主角,大概就是这个学徒吧。
民国时期
南京城的人们虽然心里不好受,但电影他们看定了。
一户家境普通的罗姓人家,这有一对中年夫妻心中忐忑不安,他们家有一个儿子就叫这个名啊。
“1938年、15岁,年纪也对的上,所以会是咱儿子吗?”
“这,恐怕八九不离十,难道电影要讲咱儿子?”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心急如焚,怕儿子被倭寇弄死了。
在罗家门口,年幼的小男孩都顾不上和小伙伴玩闹了,他听到‘罗瑾’这个名字,竟然和自己一样,如黑玛瑙一样的眼珠子都瞪圆了。
先辈们并不着急手里的事情,只是在猜或许电影内容和这批照片有关系。
现代时空
刘晓希还在认真的解释。
“这个少年在冲洗照片时,他发现底片上清楚的拍摄有倭寇屠杀九州人民的暴行。
当时的那些倭寇拍下这些照片,仅仅是为了娱乐和发泄,可是上面却清楚的记录下它们做的恶。
少年心中满腔愤怒,他小心翼翼的选了16张照片做成了相册,还给相册做了封面。
封面上画着滴血的心,还有一把尖刀插在上面。
少年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这些照片保存下来,作为历史证据。”
听到这里,各朝人士也知道自己没猜错,这个电影或许真的是讲述了少年和这些照片的故事。
祖辈们自然是赞成少年的做法,咒骂倭寇的同时,也在肯定少年的行为。
民国时期的罗家
罗家父母紧张的对视一眼,又看向光幕。
他们虽然觉得儿子保留照片没错,但也担忧儿子的行为被倭寇发现,到时候把儿子害死了。
年幼的罗瑾告别了小伙伴们,进屋来就看到爹娘都紧紧盯着自己,顿时有些不安起来。
“爹?娘?”
罗母看着儿子,眼里泪水涌动,连忙背过身擦眼泪,“哎。”
罗父也红着眼眶,大手摸了摸儿子的头,“我儿是好样的。”
罗瑾舒服的眯着眼,咧着牙笑。
罗家的街坊四邻也纷纷上门来,也不管是不是天黑了,先是话里话外把罗家小子夸了一遍。
给年幼的罗瑾都羞红了脸,不好意思的拉着父亲的衣角,但他好喜欢大家夸他呀,小伙伴们也羡慕的看着他,这种感觉真好,他以后也要做得更好。
如今的南京城,虽然有人因为害怕选择离开,但大多数人都留了下来。
在此驻扎的军人不少,战士们又怎么会给机会再让倭寇来一次暴行?
更何况前线的倭寇占不到一点便宜,它们想早日攻占九州的计谋,战士们又怎么会让它们如意。
“奶奶的个熊,它们敢来,先尝尝咱的火药弹。”
“我就不信了,这一次我要把这些狗东西统统留下,以慰同胞们的在天之灵。”
......
现代时空
刘晓希还在继续介绍着电影背景。
“...少年将这些照片偷偷藏起来,虽然他知道这种行为很危险,但还是选择这样做。
他在厕所的土墙上掏了个洞,这本相册被他偷藏在洞内,用砖头遮住。
有一天,少年发现这个洞被人找到了,里面的相册也消失不见。
少年不知道是谁拿走了相册,他之后也离开了南京。”
祖辈们听到这里也懵了,所以到底是谁把相册拿走了?
各朝人士众说纷纭。
秀才公思考两秒,又摇摇头,“肯定不会是倭寇,若是它们拿走的,不会那么平静。”
大娘气得直翻白眼,“呸,谁的手那么欠啊,先不说是不是你的东西,你就拿走。”
小伙子红着脸解释,“这是在厕所,会不会有人上厕所的时候,给用了?”
......
不过到底是何人拿走的,大家猜来猜去,也没有确凿答案。
民国的罗家,人特别多,还很热闹。
街坊四邻都在和罗父罗母说话。
这对中年夫妻都被人群包围了,夫妻俩面上有些忧愁,历史上儿子离开了南京城,他又能去哪儿啊。
至于罗瑾,又被小伙伴们包围着了,被大家崇拜的目光注视着,脸上红彤彤的。
“罗瑾,你真厉害,我爹娘都夸你呢。”
“哇,我小叔说了,罗瑾是英雄。”
“爷爷叫我和罗瑾学习呢。”
……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之前说到相册消失了,离奇的是,这本相册出现在毗卢寺的一处草丛里,更戏剧性的是还被罗瑾的同学吴旋发现了。
吴同学捡到相册后,看到了里面的内容后大吃一惊,他将相册辗转藏匿,一直保存到了1945年。
1946年,审判倭寇战犯时,法庭征集证据。
吴同学将相册交了上去,这本相册也成了审判的核心证据。
如今,这本相册被保存在华夏的第二历史档案馆。
两位老人,一个活到了1998年,一个活到了2005年。
这部电影也就是取材于这个史实。”
说完,刘晓希就开始给祖辈们播放电影了。
各朝人士也明白了这是个什么情况。
得知了背后的故事,大家对电影都重视了几分。
虽然没有亲历过,但谁都清楚,这两个少年当时是冒着极大的风险,才把照片一直保存下来。
一旦被倭寇知道,那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最终结果是好的,相册没被发现,最终还发挥了祂的价值。
历朝历代的年轻人一边佩服的同时,影响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这两个少年也成了大家心里的英雄人物。
罗家的邻居们,都把人夸出花来了,有点条件的还送来一些吃的过来表示表示。
“罗叔,你家孩子教的好啊,这是家里做的豆干,给孩子尝尝。”
“瑾娃子是个好孩子,是我们的大英雄。”
“要是没有这个相册,证据只怕就少了。”
......
听着这些话,罗父罗母心里高兴,但又止不住的后怕,但若是在那种情况下,他们也不会阻止孩子。
另一户姓吴的人家
这一家也迎来了不少街坊邻里,都是来夸孩子的。
聊着聊着的功夫,大家正好也一起坐在院子里,干脆等看完电影再回家。
影片大概两个多小时。
随着电影的播放,各时空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大伙儿都沉浸了进去。
影片虽然取材自真实历史,但和真实史实肯定会有所区别,好在祖辈们也不挑。
一场电影看完,大家的心潮起伏,还有不少人看哭了,因为那些照片是真的。
老祖宗们是记仇的,虽然是礼仪之邦,但历朝历代消灭倭寇已经成为了必须做的大事。
已经出兵消灭了倭寇的帝王,还感觉让倭寇死得太容易。
至于还没出兵的帝王,已经在抓紧去东瀛的路上。
先秦时期因为太靠前,造船技术都不足,没有办法。
诸侯王们思来想去,干脆给后人留下祖训,让后人来。
嬴政想了想,他感觉时机已经到了。
之前大秦一直在发展,虽然现在也一样,但逐渐稳定下来后,出兵东瀛没必要拖了。
只是该让谁去呢,边境需要蒙恬坐镇,王贲要负责咸阳的安全,李信也在南方。
或许可以让韩信试试,反正有火药,况且如今的倭人也不足为惧。
韩信倒是还不知道秦始皇的打算,他调整好心态后,和刘季、卢绾他们的关系现在也处得还不错。
一群人聚在刘季家里看电影,喝着酒,时不时咒骂一下倭寇,顺便畅聊一下人生。
汉高祖时期
刘邦也打算让人带兵跑一趟东瀛。
北方匈奴有火药压制,匈奴又不知道是怎么做的,如今不足为惧。
本来刘邦也想把匈奴赶得远远的,但大汉现在休养生息为主,震慑住匈奴,等缓几年也不迟。
因此,他也不担心出兵东瀛,匈奴敢来偷袭。
刘邦背着手嘀咕着,“派谁去呢?韩信?不行不行...”
东汉初年
刘秀深思熟虑后,看着器重的儿子,“你带兵去一趟东瀛如何?”
“儿子领命。”刘阳虽然惊讶,但父亲的安排,他没有犹豫就点头应下了。
刘秀看着稳重的儿子,心里满意,“如今的倭人不足为惧,主要还是那里的矿产,大概需要多耗费点时间。”
虽然舍不得儿子,但东瀛这一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