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541章 无名英雄

作者:新玥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路易十六该不该死?}


    这名字有点熟悉,各朝人士仔细一想,哦,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和乾隆有过书信往来的西方国王嘛。


    至于对方该不该死,老祖宗们摆摆手,他们哪知道啊,只晓得对方国家闹大革命,这国王就被咔嚓砍头了。


    “这国外的大革命就是不一样啊,国王说砍头就砍头。”


    “咱不也差不多,要是起义军抓到皇室成员,说咔嚓、也得咔嚓。”


    ......


    历代君王们此刻都看过来了,一方面是想看看西方这个国王是怎么回事,被杀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另一方面,如今光幕将后世全方位展现在世人面前,有眼睛的人都知道民智在开启,以前的各种政策措施该变动就要变动,想要愚民也要看百姓答不答应。


    明君们现在都在考虑变革,多了解一些内容对他们有好处,总比最后落到和这路易十六一样的下场好。


    要说心情最复杂的还是乾隆,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路易十六的下场,让他想到了现在民间对皇室的态度,他真怕有一天步对方的后尘。


    但不管怎么想,他还是先看看视频,再做打算。


    {路易十六,高卢鸡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砍头的国王。


    他在位期间,高卢鸡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


    同时,为了报复约翰牛,他又大力支持了鹰酱的独立战争,拿出巨资资助鹰酱和约翰牛叫板。


    这场战争,高卢鸡才是最大的输家,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他向贵族征税,贵族拒绝纳税,财政濒临崩溃}


    各朝人士都不知道该是什么表情了。


    掏空国库资助别国打仗,导致自己国家的财政出现问题,虽然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但各朝代的君臣百姓多是不赞同的。


    “这路易十六是怎么想的,明明是其他两个国家的事情,偏偏把自己国家都拖下水了。”


    “他这是想支持鹰酱打败约翰牛出气,可惜忽略了对本国的灾难。”


    ......


    民间在议论,君王们还不忘提醒自家的儿子,一定不要学这路易十六。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何苦急于这一时。”


    胤礽和胤祉他们在欧洲,对欧洲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不过如今这路易十六可还没出生。


    {…1789年,高卢鸡爆发了大革命。


    路易十六决定妥协,推行君主立宪制。


    此时的民众们都相信路易十六是真心支持革命,也衷心爱戴对方,视他为国王,没人想杀他。


    1791年6月,路易十六留下一份谴责声明后出逃,他和其他王室成员一起,一行人成功逃离巴黎。}


    老祖宗们的表情都愣了下。


    原以为这国王真的妥协了,结果看到他逃走,王侯将相们都有一种‘果然如此’的念头。


    原因也很简单,都是掌握过权力的人,多少人一旦掌握了就不可能撒手,那么路易十六怎么可能轻易妥协。


    霍去病抓了抓头发,“陛下,你说这法王会跑去哪儿啊?难道是去搬救兵?”


    刘彻眯了眯眼,说:“有这种可能,他想夺回权力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不然没必要跑,当个吉祥物国王不好吗?”


    这样想的人很多,但路易十六能不能跑出去,各朝人士都不看好,原因嘛自然是这家伙最后被砍头了,那就意味着最后还是被抓了回来。


    现代时空


    为了避免老祖宗们不懂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刘晓希也做了简单的解释。


    “君主立宪制是和君主专制相区别,保留下君主制,但限制君主权力...”


    民间时不时惊呼,这君主立宪制,说实话,百姓们没什么想法,毕竟都看过后世没有皇帝是什么样子。


    如果天下太平,大家也愿意维持现状就好,但要是一旦乱世,百姓们更愿意直接推翻皇帝当家作主。


    就像清末的时空,起义军们想到的就是直接掀翻皇权,一步到位。


    不同于民间,君王们看得很沉默啊,唉。


    如果君王的权力受限,这对大权在握的帝王是难以接受的事情。


    {在成功逃跑后,路易十六一行人没有掩饰行踪。


    第二天,国王出逃的消息就在巴黎传开了。


    这次出逃也暴露了他反革命的立场,失去了民众信任。


    很快,路易十六一行人被追回。


    1792年,他向奥国秘密通信求助,被国民公会定为叛国罪。


    1793年1月,距离大革命时隔四年,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处决,值得一提的是,断头台还是他改进的,因为他喜欢机械。}


    用自己改进的断头台砍了自己的脑袋,各朝人士都有些同情了。


    其实按古代祖宗的想法,君王死社稷,改朝换代,皇族哪有不死的,所以这路易十六的死在大家看来算正常。


    至于他想联合国外势力,然而没有成功 ,在被抓到后要杀头,这也没什么不能理解的,谁让他和民众站在对立面了。


    杀皇帝嘛,几千年来,又不是没有杀皇帝的事情。


    祖宗们表示没必要大惊小怪,路易十六该不该死,也要问高卢鸡的百姓,他们的意见比较重要,既然都决定要砍他脑袋了,说明高卢鸡人都认为他该死,外人最多就是看个热闹。


    只有乾隆有些唏嘘,好歹是自己的笔友,说死就死了,他其实也怕的。


    现代时空


    刘晓希哪知道乾隆的复杂心态啊,已经点开下一个视频了。


    {你知道哪些无名英雄}


    无名英雄,祖辈们都知道,后世还有无名英雄纪念碑。


    不过要问知道哪些无名英雄,这倒是让不少百姓难住了,他们知道的也多是从光幕上了解的。


    孩子们没那么多想法,单纯就是爱看大英雄的故事。


    很多少年都已经安静下来,目光灼灼看着光幕。


    {今天要聊的是一些无名英雄的故事。


    我们知道,在抗战时期,无名英雄辈出。


    有很多人没有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也有人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


    比如在旅顺大屠杀时,有个旅顺的‘蒋铁匠’,他躲在自家的门后面,用铁锤袭击打死了五个训练有素的鬼子。


    虽然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被杀害,但他的事迹被流传下来,让后辈们传扬}


    老祖宗们是有些难受又有些自豪。


    看看,咱华夏的孩子也是有勇有谋的,哪怕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也干掉了五个鬼子兵。


    古代的铁匠们更是纷纷竖起大拇指,“这后生真不孬,是个好样的,太争气了。”


    历代姓蒋的人家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这一脉的后代,但他们骄傲。


    霍去病挠挠头,“其实若非这个铁匠一个人单打独斗,最后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可惜敌人太多了。”


    张飞毫不吝啬的夸道:“厉害啊,至少力气是杠杠的,可惜遇上了一群畜生,不然还得多杀几个。”


    岳飞难受的说,“他们本就是一群普通百姓,面对敌人的入侵,只能拿起吃饭的工具上,归根结底,这些倭寇真不是东西。”


    同治年间


    此时的旅顺还算安定。


    这个人称蒋铁匠的中年男子,脸型方正,一身腱子肉,这当然是常年打铁练出来的。


    看着视频在说‘自己’,他心里一动,高兴是真的,但难过也是真的。


    天杀的小鬼子,若非他们入侵,家乡又怎么会变成人间炼狱?


    好在现在的旅顺当地百姓,因为知道了历史发展,大家都不愿意就这样等死,很多人加入到起义军,就是想拼个未来。


    总比等着倭寇入侵强。


    蒋铁匠如今也是如此,他现在其实也忙的很,打铁啊,给大家打造趁手的武器,热武器他没办法,但刀啊、匕首啊这些防身的东西还是可以的。


    保卫家乡他们指望不了别人,唯有靠自己。


    {二、妇女独立团的女战士


    要说的这三位妇女独立团的女战士,倒是留下了照片,却不知她们的姓名。


    三位女战士不幸被俘,照片里的她们视死如归,神情没有害怕,慷慨就义。


    她们是那个年代最美的人之一。


    她们死的时候轰轰烈烈,可确是不被世人所知的普通战士。


    她们的存在也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这世上从未有什么救世主,是这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才换来了这个崭新的华夏。}


    各朝代,不少泪点低的人眼泪汪汪的。


    哪怕是古代迂腐的儒生,也不会说出什么不中听的话。


    在大家眼里,这些保家卫国的女娃娃,她们的精神世界更宏伟。


    当然,三位女战士的事迹,也刺激到了历代女性。


    在大是大非、保家卫国面前,女子也不比任何人差。


    这世上,爱国不分男女。


    很多人感觉自己的思想一下就升华了。


    太平年间还看不太出来,但身处战乱的时空,妇女们也逐渐大着胆子,参与到各种战斗当中。


    尤其是西北边境一带,民风比较开放,与其等着蛮夷来抢夺,还不如各村组织起来到时候拼一把。


    如今已到秋天,收获的季节,地里都是金灿灿、成片的庄稼。


    蛮夷为了冬天过得好,势必会在秋收之际南下。


    边境的这些村子,最近都在组织村民、族人开会,妇女们也纷纷提议要一起保卫家乡。


    东汉时期一西北的村子


    村长大叔站在村里一处空地前,冲周围的村民们说,“匈奴如今年年南下,就是欺负咱大汉国势衰微,但咱得让他们知道,大汉百姓也不是孬种。”


    大嗓门的大娘抬手一呼,“对,看看民国这些女娃子,她们都不害怕敌人,我们这些祖宗可不能怕,到时候咱一起杀蛮夷。”


    姑娘红着脸深呼一口气,“我不怕,到时候多杀几个,只有把蛮夷打怕了,他们才不敢南下抢劫。”


    脸上满是皱纹的老婆婆也说,“别看老妇年纪大了,但递把锤子,烧几盆烫水给泼过去,还能行的。”


    ......


    听着村里这些大婶子、小媳妇、大姑娘的话,平时熟悉她们的爹/丈夫/儿子/兄弟们都傻眼了,啥时候他们的老娘/媳妇/姊妹这么虎虎生威了。


    好吧,其实也知道,是受到民国孩子们的影响,刺激到了。


    因为啊,刘晓希现在又提到了好些女英雄的故事,把历朝历代姑娘们的内心都点燃了。


    边境这些村子的里正、村长们大手一挥,全村无论男女都加入到家乡保卫战。


    若说民国孩子抵御的是列强侵略者,那他们就是抵御北方的蛮夷。


    接下来这些村民还要忙着商议计策,毕竟蛮夷的实力不敌,大家都是普通村民,只能取巧。


    什么泼烫水啊、设陷阱啊、统统能安排的都安排。


    当然,村里的主事人也会和周边的村子相互沟通,还要上报县太爷,毕竟还需要多备些刀具什么的。


    至于清末就更别说了,因为面临的敌人更强大,男女老少都站出来,为了亲人孩子,也为了这片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土地不被外人糟蹋,哪怕敌我实力悬殊甚大,但没人退缩。


    民国


    先辈们对三位女战士的遭遇心痛,这是大家的战友,看着战友牺牲,对敌人的怒火就越重。


    很多在校的民国学生,恨不得现在就去前线战场支援。


    但大家都知道,前线需要人,同样国际上也需要人,需要掌握话语权,如今的九州势薄,还需要很多外交和合作。


    还有一群风月场所的姑娘眼眶红红的,也奔走在救国的路上,或许她们的身份被人看不起,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些道理她们也明白。


    在陕北某个营地里


    有十来个女战士看着光幕上的照片,很难受。


    她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年纪,如果放在现代,也许还在上大学,正值青春年华,可在这个时空,已经成了优秀的战士。


    其中有三位女战士,长得和照片上一模一样。


    她们顾不上太多的伤心,都在安慰自己的战友们。


    最沉稳的姑娘温柔的给战友擦眼泪,“别哭,从我们加入部队的那天起,生死早就置之度外了。”


    活泼好动的姑娘调皮的眨了眨眼,“对呀,我们的照片还传到了后世,看,这些孩子可都认识我们了。”


    娴静的姑娘笑着说,“我们还是无名英雄呢,我们做的一切从没有白费,后世的孩子们教得很好,都是一帮好孩子,还挂念着我们。”


    ......


    {第三位、普通渔民陈根土


    在1942年,有一位普通渔民,他叫陈根土。


    倭寇入侵九州后,百姓们原本的安宁日子也被打破。


    陈根土目睹了倭寇的凶残,为了妻儿的安危,他决定先带全家住在船上,等倭寇走了再回去。


    有一天,一群被倭寇追击的本土士兵逃到了江边,陈根土见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受伤了,就主动将这些士兵送到江的对岸。


    他的举动很冒险,但他选择了冒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