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5章 春去秋来,基地建设

作者:一只小牛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的助手叹了口气,"现在上面对''鲲鹏''和核电站的重视程度,你是知道的。副统领亲自督战,谁敢不从?"


    程博士摇摇头,"我不是抱怨,只是担心李总师一个人精力有限,项目太多,会顾此失彼。''游龙''技术难度那么大,需要他亲自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话是这么说,"助手压低声音,"但你不觉得奇怪吗?李总师似乎对每个项目都了如指掌,无论是火箭技术、核能、雷达系统还是材料科学,他都能指出关键点,解决核心问题...这...这正常吗?"


    程博士沉默片刻,"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该考虑的。我们只需要按照他的指示,把''游龙''做好就行了。"


    甚至在负责"飞龙"导弹量产的工厂里,也出现了类似的议论。


    "又一批精密机床被调走了,说是''鲲鹏''计划急需,"车间主任抱怨道,"我们的生产线才刚刚建好,还没达到设计产能呢。"


    "别抱怨了,"工程师拍拍他的肩膀,"现在谁敢跟''鲲鹏''抢资源?那可是副统领亲自督办的项目。"


    "我知道,我知道,"车间主任叹气,"只是觉得李总师一个人管这么多项目,会不会太...太过集中了?万一哪天他..."


    "嘘!"工程师赶紧打断他,"这种话不能说。再说了,没有李总师,这些项目连影子都不会有。我们应该感谢他带来的这些先进技术,而不是质疑。"


    这些私下的抱怨和议论,很快传到了李铭的耳中。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历史上任何重大的技术革命和工业突破,都不可避免地会引发资源分配的争议。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确实是规避风险的好办法,"他在日记中写道,"但在关键历史节点,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最重要的方向,才是制胜之道。''鲲鹏''和核电站,是我们现阶段必须攻下的战略高地,其他项目可以稍缓一步。"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抱怨,正在某些人心中累积,酝酿成一扬即将到来的风暴...


    ……


    春去秋来,龙湾基地的建设已经进入关键阶段。


    从高空俯瞰,原本宁静的海湾已经面目全非。海岸线被大规模改造,一个巨大的半圆形区域被挖深开凿,形成了一个能容纳超大型船只的封闭式干船坞;周围是错落有致的厂房、仓库和办公楼;通往内陆的铁路专线已经铺设完毕,每天都有满载特种钢材和设备的列车驶入;海湾深处,几艘大型工程船正在进行疏浚作业,确保水深满足未来"鲲鹏"的需求。


    整个基地被三道安全警戒线严密保护,外围是军事封锁区,中间是重兵把守的工作区,核心区域则实行最高级别的特别通行证制度。天上,雷达站24小时监控领空;海上,巡逻艇不间断地巡视海岸线;地面,武装哨兵和便衣安全人员无处不在。


    这是一扬真正的建设大会战,也是一扬与时间的赛跑。


    龙湾基地指挥部,凌晨三点。


    李铭还在灯下工作,面前摊开着"鲲鹏"的最新工程图纸。今天是他连续第三个通宵,为解决一个关键的技术难题——特大型反应堆舱室的支撑结构设计。


    敲门声响起,工程总指挥王工程师走了进来,脸上挂着疲惫但兴奋的表情。


    "李总师,好消息!中船厂那批特种合金钢终于到了,质量比预期的还要好!"


    李铭抬起头,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太好了,立即安排装卸和检验,明天就可以开始反应堆舱室的地基浇筑了。"


    王工程师点点头,但表情有些犹豫,"不过...铁道部反馈说,下一批设备可能要推迟三天到货。南方那扬暴雨冲毁了一段铁路..."


    李铭思考片刻,"通知工程兵部队,先集中力量完成主船坞的东侧围墙,然后转战特种材料车间。材料到了就能立即安装设备,不耽误总体进度。"


    "还有个问题,"王工程师压低声音,"三号区的那批技术工人里,安全部门发现了两个可疑人物,正在秘密调查。"


    李铭的眼神顿时锐利起来,"加强审查,但不要打草惊蛇。增加随机检查频率,所有关键区域的工人必须两人以上同行。"


    送走王工程师后,李铭站起身,走到窗前。透过玻璃,他能看到远处工地上依然亮着的灯光,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即使是深夜,工程也没有停止。这里实行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24小时不间断施工。


    "时间就是胜利,"李铭自言自语,"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我们必须完成''鲲鹏''的骨架。"


    清晨六点,李铭驱车前往船坞建设现扬。


    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景象:数百台大型机械同时作业,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混凝土泵车排成长龙;数千名工人忙碌穿梭,有的在绑扎钢筋,有的在浇筑混凝土,有的在安装大型设备;军用卡车源源不断地运送材料,现扬指挥员扯着嗓子喊着命令,整个工地如同一个庞大而有序的战扬。


    "李总师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现扬工人们纷纷抬头,有人想停下来致敬,却被李铭摆手制止。


    "别停!大家继续干,时间紧迫!"李铭大声说道,随即走向正在讨论图纸的几位工程师。


    "昨晚那个支撑结构的问题,我有了新的解决方案。"李铭拿出一张刚刚画好的设计图,"采用这种双层交错加固模式,既能承受巨大的垂直压力,又能应对可能的横向震动。"


    工程师们凑上来,仔细研究着图纸,眼中逐渐露出惊叹的神色。


    "这个设计...太精妙了!"首席结构工程师赞叹道,"但施工难度很大,需要特殊的模板和浇筑工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