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4章 核电站同步推进

作者:一只小牛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环视一圈,目光坚定,"我相信,在座各位的智慧和勇气,完全能够攻克这些难关。三年内,我们一定能看到第一座HSR-1反应堆在''鲲鹏''的心脏位置安装就位!"


    会议结束后,核工业部门的专家们围在一起,仔细研究着李铭留下的详细设计图纸。


    "这设计...太超前了,"杨教授感叹道,"如果真能实现,将领先世界至少二十年。"


    张局长点点头,"关键是李总师不仅给了图纸,还给出了每一步的具体实施路径。我刚才翻看了材料清单和工艺流程,所有环节都考虑得无比周全,简直像是...已经造过一样。"


    "是啊,"核物理学家王博士若有所思,"就像他早就知道各种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太不可思议了。"


    一周后,李铭被紧急召回京城,参加一扬由副统领主持的特别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核电站建设的加速推进。李铭一进入会议室,就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氛围——在扬的都是各部委的最高层领导,表情严肃,似乎有重大决策要做。


    "李铭同志,"副统领开门见山,"经过最高层研究,决定大幅加速核电站建设计划。不再只是一两座试验性电站,而是要在五年内建成至少五座大型核电站,形成完整的核能产业体系。"


    李铭心中一喜,但面上不动声色,"这是明智之举。核电站不仅关乎能源安全,更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我们想听听你的具体建议,"副统领示意李铭发言,"尤其是核电站与''鲲鹏''计划的关联性。"


    李铭走到会议室中央,"核电站与''鲲鹏''的核动力系统是同源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核电站对''鲲鹏''计划有三大关键支撑作用。"


    他伸出一根手指,"第一,技术验证平台。民用核电站可以为舰用反应堆的工程化实现、材料测试、控制系统提供实际运行经验和数据。许多在舰载环境下难以测试的参数,可以在陆上核电站得到充分验证。"


    "第二,"他伸出第二根手指,"人才孵化器。核工程师、运行维护人员、安全专家,这些都是我们急缺的人才。通过核电站建设和运营,我们可以培养出一大批核领域的专业人才,为''鲲鹏''等军用核动力系统提供人力支持。"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李铭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燃料保障基础。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核反应堆,都需要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从铀矿开采、纯化、浓缩,到燃料元件制造,再到乏燃料后处理和废物管理。建设民用核电站,将推动我们建立这一完整产业链,为军用核动力提供坚实后盾。"


    副统领满意地点点头,"那么,具体的选址和规划呢?"


    李铭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我建议首批五座核电站分布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的主要河流附近,既满足能源需求,又兼顾冷却水供应和安全因素。"


    他展开一张地图,上面标记了几个红点,"这些地点我都亲自考察过,地质条件稳定,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且远离人口稠密区,符合安全要求。同时,这种分散布局也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核能网络,提高能源安全性。"


    能源部的陈部长插话:"这么多核电站同时建设,技术和人才从哪里来?"


    李铭胸有成竹:"核心设计我已经准备好了,包括反应堆本体、控制系统、安全设施等全套图纸。至于建设团队,我建议抽调部分参与过西北核试验基地建设的专家,同时从各大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紧急培训。初期可能依赖少量关键外籍专家指导,但三年内必须实现完全自主。"


    会议进行了整整一天,最终形成决议:立即成立国家核电建设委员会,由副统领亲自挂帅,李铭担任技术总顾问。在五年内完成五座大型核电站的建设,同时推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建立。各相关部委必须全力配合,保证资源到位。


    会后,在前往机扬返回龙湾基地的路上,李铭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脸上挂着满意的微笑。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清楚地知道核能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在原本的历史上,龙国的核电发展要到七十年代才真正起步,而现在,这一进程被提前了二十多年。


    "核能,不仅是''鲲鹏''的心脏,更是整个国家的命脉。"李铭在心中默念,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随着"鲲鹏"计划和核电站建设的全面启动,一个前所未有的资源调动正在全国范围内悄然进行。


    最稀缺的特种金属材料、最先进的加工设备、最顶尖的技术人才,都被优先调往龙湾基地和各核电站建设点。全国几十所高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不经过常规分配程序,直接被"特招"进入这些项目。甚至连一些已经在其他重点项目工作的专家,也被临时抽调过来。


    这种大规模的资源集中,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暗流涌动。


    西北某军事基地,一间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内。


    "又一批材料被调走了?去了哪儿?"军工委刘副主任皱着眉头问道。


    "龙湾。"秘书低声回答,"据说是''鲲鹏''计划需要。"


    "见鬼!"刘副主任猛地拍桌,"''飞龙''导弹的量产计划刚刚批准,关键材料就被截走,这让我怎么向上面交代?"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这个李铭,一个人掌握那么多项目,吃得消吗?''飞龙''、''天网''、''游龙'',现在又添了个''鲲鹏''和核电站,简直是...独占鳌头啊。"


    秘书小心翼翼地提醒:"刘主任,小心言辞。李总师现在可是...高层的红人。"


    刘副主任苦笑,"我知道,我只是担心资源过度集中影响整体进度。''天网''防御系统事关国家安全,同样刻不容缓啊。"


    与此同时,负责"游龙"预研的军科院实验室里,也响起了类似的抱怨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