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国西北基地,李铭站在临时搭建的直播指挥中心,看着技术人员进行最后的系统检查。
"全球反应如何?"他问站在一旁的张主任。
"超出预期,"张主任递上一份简报,"目前估计至少有二十七个国家的官方机构和上百所大学正在准备接收我们的信号。各国政府和情报部门更是不惜代价地调集资源。"
李铭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舞台已经搭好,观众已经就座,接下来,就是真正的表演时间了。"
他走到窗前,远处,"飞龙-1"矗立在发射塔上,在落日余晖中泛着金属的冷光。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知道这一刻的历史意义——在原本的时间线上,实况直播技术要到几十年后才会成熟,而卫星全球直播导弹试射,更是闻所未闻。
"直播系统测试完毕,所有分系统正常。"技术主管汇报道。
李铭微微一笑:"准备好了,明天这个时候,世界将不再一样。"
发射日清晨,西北基地笼罩在一层薄雾中,给这个即将改变世界的扬所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全球无数地点,人们聚集在各种接收设备前,焦急地等待直播信号。学者、军人、政客、普通民众,不同身份但同样的期待与忐忑。
纽约时间凌晨2:00,伦敦时间早上7:00,莫斯科时间上午9:00,准确无误地,屏幕上突然出现了画面——龙国的国徽短暂显示后,镜头切换到西北基地的发射扬。
巨大的"飞龙-1"导弹静静矗立在发射塔架上,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即使隔着屏幕,那种压迫感也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画面稳定清晰,细节丰富,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五十年代初期电视技术的认知。
"这是什么画质?这不可能是现有技术能做到的!"BBC技术主管惊呼。
"信号稳定性简直难以置信..."哥伦比亚大学的技术人员喃喃自语。
李铭沉稳的声音通过画外音响起,全球各地的翻译人员紧急将其翻译成不同语言:
"尊敬的各国观众,你们好。我是龙国科学院李铭,很荣幸代表龙国向全世界直播这次''飞龙-1''太空技术验证飞行器的试验。"
"本次试验旨在验证远程精确导航与飞行控制技术,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奠定基础。''飞龙-1''长30米,重78吨,最大射程可达9500公里,使用液体燃料推进系统,采用多级分离技术,配备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精确制导系统。"
在北极熊国和白头鹰国的指挥中心,军事专家们疯狂记录着每一个数据,每听到一个参数就倒吸一口冷气。
"9500公里?"北极熊国的导弹专家颤抖着重复,"这个射程足以...足以覆盖任何目标..."
白头鹰国五角大楼的分析室里,将军们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这些参数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甚至超过了他们正在研发的"宇宙神"计划的设计指标。
李铭的声音继续:"为确保试验安全,本次飞行将使用常规弹头,目标为太平洋指定海域无人岛礁。全程将通过我国''启明星''卫星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号传输。现在,倒计时开始。"
画面切换到发射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紧张而有序地操作着各种设备,大屏幕上的倒计时醒目闪烁:
"10...9...8..."
全球屏息等待。
"...3...2...1...点火!"
画面瞬间切回发射台,镜头拉近,清晰捕捉到导弹底部喷出的耀眼烈焰,浓烟滚滚翻腾。即使隔着屏幕,观众也能感受到那震天动地的轰鸣,大地似乎都在这巨大的力量下颤抖。
"飞龙-1"缓缓升起,然后以惊人的加速度冲向苍穹,留下一道刺目的火焰尾迹。镜头完美跟踪,将导弹拔地而起、穿云破雾的壮观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全球各地,观众们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
"老天爷..."白头鹰国的一位退役将军喃喃自语,"这比我们的任何火箭都...都要强大..."
"看那推力!看那尺寸!"北极熊国的火箭专家近乎崩溃地喊道,"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估计!"
画面又切换到发射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紧盯着数据屏幕,操作员沉稳报告:
"一级正常工作,速度稳定增长,轨迹完美。"
"高度5公里,速度正常,所有系统工作正常。"
"准备一级分离..."
全球的军事专家们都知道,一级分离是火箭发射中最危险的环节之一,无数次试验都在这一阶段失败。
"一级分离成功!二级点火成功!"
画面切换到一段明显是预先准备的动画,展示"飞龙-1"的预定飞行轨迹——一个跨越大半个地球的优美弧线,从龙国西北出发,越过亚洲大陆,掠过樱花国和太极虎国上空,最终抵达太平洋中部的目标区域。
画面一角不断更新着实时数据:高度、速度、距离...这些数字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很快高度超过了100公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数千公里。
"现在导弹已经进入亚轨道飞行阶段,"李铭的解说继续,"在这个高度,''飞龙-1''将脱离大气层阻力,进入近太空环境。"
在樱花国,尽管政府已经提前通知民众这只是一次试验,与本国无关,但当画面显示导弹飞越本土上空时,空袭警报还是凄厉响起。街道上的民众惊慌奔逃,寻找掩体。电视机前的官员们看着那道掠过国土的轨迹线,面如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