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1章 卫星导航

作者:一只小牛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材料学专家张教授的手指轻轻抚过图纸上的材料配方,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这种耐高温材料...我们甚至还没开始研究...李总师,你是从哪里..."


    "这些都是我根据理论推导出来的,"李铭轻描淡写地打断道,心里却在暗笑,"现在材料工业还不成熟,但我们可以从小批量试制开始,逐步完善生产工艺。"


    他转向副统领:"重点是,这些材料都不依赖进口,全部可以在国内生产。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要优先发展基础工业的原因。"


    副统领深深点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作为一个老革命,他深知科技自主的重要性,而李铭的设计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即使是最尖端的武器系统,也必须建立在自主可控的基础上。


    李铭继续展开更多图纸,涵盖了从推进系统到姿态控制,从燃料配方到点火装置的方方面面。每一张图纸都绘制得精确到毫米,每一个参数都经过严格计算,甚至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应力分布、疲劳极限都有详尽的数据表格。


    这不是概念设计,而是完全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的工程图纸!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专家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不同的图纸前,激烈讨论,有人拿出笔记本疯狂记录,有人取出计算尺反复验算,还有人干脆坐在地上,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在草稿纸上画着示意图。


    刘老将军,那位最初对"鲲鹏"计划表示强烈质疑的人,此刻已经完全被征服了。他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导弹的整体设计图,眼中闪烁着老兵才有的复杂情感:"有了这个...龙国就真的安全了..."


    李铭听到这句话,心中一暖。


    "这还不是全部,"李铭提高了声音,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他身上,"刚才展示的只是基础部分,现在,我要向大家展示''冬风计划''真正的核心技术。"


    他走向第二个保险柜,输入密码,取出一组特殊的图纸,这些图纸用红色印章标记着"最高机密"的字样。


    "这是导航卫星制导系统,"李铭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严肃,"这才是我们领先北极熊国和白头鹰国的关键所在。"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图纸,众人立刻围拢过来。这套图纸与前面的基础导弹设计完全不同,充满了复杂的电子线路、天线设计和信号处理算法。


    "这是导弹上的卫星信号接收装置,"李铭指着图纸中央的一个复杂模块,"它能够接收''启明星''卫星发出的特定频率信号,通过三角定位原理,精确计算自身位置。"


    他翻到下一页,展示了一套复杂的计算方法:"传统的惯性导航系统误差会随着飞行距离增加而累积,8000公里的射程可能导致数公里的偏差。但有了卫星导航,误差可以控制在100米以内!"


    这个数字引起了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在扬的军事专家都清楚,100米的精度意味着什么——几乎可以精确打击任何军事目标,而不仅仅是轰炸一座城市。


    "这...这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技术!"电子通信专家吴教授震惊地说,"我们甚至还在用真空管,而这套系统已经用上了...晶体管?"


    李铭点点头:"是的,晶体管是未来电子工业的基石。我已经设计了小型晶体管的生产工艺,目前正在实验室进行小批量试制。"


    吴教授的眼睛瞪得滚圆:"李总师,你...你不仅设计了导弹和卫星,还准备了全套的电子工业升级方案?"


    "当然,"李铭微微一笑,"武器系统需要工业基础的支撑,没有先进的电子工业,再好的设计也只是纸上谈兵。"


    副统领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李铭同志,你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全面升级电子工业,才能支持这套系统的建设?"


    "是的,但这恰恰是我们的机会,"李铭的声音充满激情,"北极熊国和白头鹰国都被传统思维束缚,他们的导弹依然使用惯性导航系统。而我们可以直接跨越这一阶段,进入卫星导航时代!这就是所谓的''弯道超车''!"


    这个论断让会议室里再次爆发出一阵惊叹。与会者中不乏战略眼光敏锐的人物,他们立刻意识到李铭提出的不仅是一种武器,而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从落后国家直接跃升为技术领先者的捷径。


    "不止是导弹,"李铭继续道,"有了卫星导航系统,我们的军舰、飞机、坦克都能精确知道自己的位置,这将彻底改变现代战争的面貌!"


    正当众人还在消化这一震撼信息时,李铭已经走向第三个保险柜——最大的那个。


    "诸位,前面说的都是进攻武器,"他输入密码,打开保险柜,从中取出一大摞图纸,"但我知道,有矛必有盾。所以,我同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防御系统。"


    他将这批图纸展开,铺满了整个会议桌的另一半。众人不得不分散开来,围着不同区域的图纸研究。


    "这是''天网''防御系统,"李铭的声音回荡在会议室内,"包括三个关键部分:早期预警、拦截导弹和指挥控制中枢。"


    他指向第一张图纸,上面是一个巨大的雷达天线阵列:"这是''朝阳''预警雷达系统,采用相控阵技术,探测距离3000公里,可以在敌方导弹发射后的第一时间发现并跟踪。"


    雷达专家们立刻被吸引过去,他们对照着图纸上的参数,低声交谈,不时发出惊叹。


    "这种相控阵设计...至少领先现有技术二十年..."


    李铭转向第二组图纸:"这是''长空''拦截导弹,分为两个系列:''长空-1''用于大气层外拦截,采用动能撞击技术,直接摧毁来袭导弹;''长空-2''用于大气层内拦截,装备高爆破片弹头,通过爆炸碎片摧毁目标。"


    导弹专家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图纸,有人甚至激动得手指发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