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1章 动力来源

作者:吃货不长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快速煸炒的过程中,猪头肉片来到了八成干度,但由于是卤制成熟的猪头肉二次炸制,即便是八成干,瘦肉只会变韧而不会发柴,而肥肉类似油滋啦的口感。


    这时候加入孜然碎。


    没错,不是孜然粉也不是孜然颗粒,而是孜然碎。


    完整的孜然颗粒先一步炒熟,然后用擀面杖压成细小的孜然碎渣,使得孜然的味道更加浓郁,而且吃的时候颗粒感分明,比用孜然粉效果要好得多。


    最后再加入少许蒜末和白芝麻煸炒几下即可出锅。


    李春让妇女们用生菜叶铺在盘子底部,绿色衬托着干香的孜然猪头肉,视觉效果堪称完美。


    这个时期的农村人九成以上都没吃过孜然,独特的味道散发出来,妇女们都惊呆了,情不自禁抽动鼻子,满眼皆是陶醉。


    “这,这是什么味道?”


    “这味道怪怪的,但是闻着可太香了。”


    “妈亲,这真是猪头肉做出来的味道吗?”


    妇女们惊叹不已,一边擦着口水一边装盘。


    席间吃席的食客们还在感叹花椒西葫芦条的惊艳口感和味道,能把普普通通的西葫芦做的这么好吃,简直不可思议。


    尤其是曲轴厂的职工们更是赞不绝口,花椒西葫芦不仅好吃,而且成本极低,性价比可太高了。


    对于精打细算的普通人家来说,这又是席面儿上的一道必备菜肴啊!


    对于吃过拔丝土豆的一些职工来说,花椒西葫芦的惊艳程度甚至都不次于拔丝土豆了。


    苏志刚不住地点头,这道菜好,这道菜好啊!


    一会儿跟二春说一声,自己结婚办席的时候必须有这道菜。


    王世华一边吃一边竖起了大拇指:“啧啧~二春这手艺简直绝了,这是我第三次吃他做的席面儿,每一次都有新菜。更牛的是,每一道新菜都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现在都开始期待二春下一次做席的时候又会整出什么新花样来了。”


    王世华没想到都不用等下一次了,又一道他从未吃过的新菜端了上来。


    菜品刚刚放到餐桌上,孜然那独特的异香以及猪头肉的干香扑面而来,桌上所有人都伸长脖子看了过去。


    “这,这是什么菜?”王世华拉住上菜的油盘问道。


    “猪头肉!”


    “猪头肉?这竟然是猪头肉?猪头肉也能做成这样?”


    油盘尴尬的笑了笑:“这我也不知道啊!大师傅喊的是什么猪头肉来着?反正我就记住“猪头肉”这三个字了,要不我再去帮你们问问?”


    王世华摆摆手:“算了算了,我就是有些好奇,你们快忙去吧。不管是咋做出来的,只要好吃就行,我先尝尝。”


    王世华夹起一片猪肉头,只是凑在鼻子跟前闻了闻,口水就不受控制的分泌出来。


    放到嘴里一口咬下去。


    “咔嚓!”


    “哎呦卧槽!”


    “好吃,这你尼玛也太好吃了,二春这是咋研究出来的?牛逼啊!”


    【叮!来自王世华的满意值+100.....】


    孜然猪头肉成为继花椒西葫芦和拔丝土豆之后的又一大亮点,绝大多数食客都陶醉的不能自已。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习惯孜然的味道,这也没有办法,就跟很多人不喜欢香菜和榴莲一样,百人百味,无论什么食材,永远都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不过,不喜欢孜然味道的人们,今天却造福了同桌的其他食客,既然你不喜欢,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不到一分钟,第一轮十桌席面儿上的孜然猪头肉全部被消灭干净,就连沾有孜然味儿的生菜都被抢光了,所有能接受孜然味道的人们,无一例外全部打了满分。


    李春忙里偷闲抬头看了一眼席间疯抢的场面,咧着嘴笑了起来。


    作为一名厨子,最大的骄傲就是自己做的菜被人抢食,这是对厨子技艺的最大认可,也是最高的褒奖。


    除了赚钱和赚口碑之外,这种场面是李春最大的动力来源,每次席间发生这种场面,李春都能原地高潮。


    尤其是自己开发的花椒西葫芦得到认可,李春更是成就感爆棚,开心的不得了。


    “油盘!”


    “精神!”


    “上菜,四喜丸子!”


    “来咯......”


    第一轮菜品上齐,李春迫不及待拿出照相机把席间场景记录下来。


    唯一的遗憾是刚才疯抢孜然猪头肉的时候的场面错过了,那也没办法,他实在腾不开手啊!


    总不能放着手中的活计不做去照相吧,李大厨还是很讲究职业道德的,绝对不能做出那种不靠谱的事儿。


    不过,刚才那完美的素菜错过实在太可惜了,以后得把自己身边的帮手培养会使用照相机,类似这种场景,李春一个都不想错过。


    “诶?”


    李春刚准备点上一根烟休息一下,一对新人来到席间给大家敬酒,在他们身旁有一个抱着照相机的男人正在拍照,毛家果然请人来照相了。


    李春眼睛一亮,眼睛盯着席间,等敬酒结束上去把照相师父给拉住了。


    “师傅贵姓?”


    “哦,免贵姓刘。小师傅你有事儿?”


    “是这样,我想请刘师傅帮我拍两张照片行吗?”李春问道。


    刘师傅一脸为难的说道:“小师傅,不是我不帮你,我是东家花钱请来的,胶卷照片都是东家花钱,这事儿你得问东家。只要东家能同意,我这边肯定没问题。”


    李春笑道:“刘师傅你误会了,我自己带着照相机,想请你用我的照相机给我拍几张照片。”


    “哦!这样啊!那当然没问题了。”


    刘师傅很吃惊,真没想到,这年头就连厨子在外面做席都带着照相机,是照相机太便宜了,还是我们这一行越来越不值钱了?


    虽然很意外,但刘师傅还是爽快的答应下来,跟着李春来到凉棚。


    “嚯~你这照相机还是新的呢?”


    “没错,这还是新照相机的第一卷胶卷呢。”


    “啧啧~这款海鸥照相机在百货大楼要卖到两百多块呢,小师傅你还真舍得呀!”刘师傅感叹道。


    李春笑道:“我只想把农村大席的场面记录下来,多年后翻开照片看一看,一定很有意思。为此才咬咬牙买了这台照相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