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2章 现场教学

作者:吃货不长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胡萝卜,青萝卜,按照1:3的比例切丝焯水。


    过凉之后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小段儿攥干水份,加花椒粉,盐,味精,葱花搅拌均匀。


    然后打入五个鸡蛋,加适量的面粉和淀粉搅拌成糊状,这时候就能汆丸子下油锅炸了。


    这一通操作,又把妇女们看呆了。


    等第一锅萝卜丸子炸出来,妇女们迫不及待的围了过来。


    “这,这就是用萝卜炸出来的?”妇女不可思议的问道。


    在农村,只有过年的时候炸豆腐丸子,她们还从来没见过用萝卜炸丸子的。


    实际上,热河的清真馆子,很早以前就有萝卜丸子,只是没吃过的人还有很多,特别是过日子节省的农村人。


    李春笑着伸手示意:“尝尝看。”


    李春发话,几个妇女可就不惯着了,抓起来就往嘴里送。


    “哎呀妈呀!”


    “这也太好吃了。”


    “外面脆的,里面软的,萝卜味儿特别浓,比豆腐丸子还要好吃啊!”


    【叮!来自刘素英的满意值+100】


    【来自张秋霞的满意值+100......】


    这个时期的农村可不是随时都能吃得上炸货,过年吃一次炸豆腐丸子都开心不已,现在尝到从未吃过的萝卜丸子就更为惊喜了。


    几个妇女毫不吝啬直接给了满分。


    “李师傅,你这是咋弄的?刚才我没看清,能教教我吗?”


    李春也不小气,一边继续炸丸子,一边把详细步骤讲给她们听。


    “就这么简单?”妇女难以置信的问道。


    “呵呵,我用的东西都在这儿呢,可不就这么简单么!你们回去试试,第一次炸的时候千万要注意火候,哪怕火候炸轻了,也不能炸过火。萝卜丸子炸过火,口感会变苦。”


    “还有,调面糊的时候切记少放盐,尝着稍微有些口轻,炸出来就正好。要是尝着正好,炸出来就有点儿咸了。”


    “而且,这种萝卜丸子不光可以干吃。放汤,煮面条的时候加几个进去,味道也很不错。”


    李春跟她们解释着,她们边吃边点头。


    “行了,大概就是这样,大家赶紧干活吧,先帮我把茄子切成条,一会儿我就着油锅把茄子炸出来。”


    “好的,我这就给你切。”


    经过这番沟通,妇女们跟李春算是混熟了,主动跟他搭话,这下就不寂寞了。


    丸子和茄子炸出来,大林几人也起来了。


    “二哥,早上吃啥?”大林问道。


    “没准备早饭,忍一忍中午吃席了。你们既然起来了那就别闲着,帮忙把桌子支上,凳子啥的都摆上,一会儿干活的人该下山了。”


    跟大林他们交代完,李春让刘凤莲赶紧去烙白饼,一会儿下山人回来,进院儿之前每人要吃上一口,这是规矩。


    不过,这种规矩以后也会随时代发展渐渐改变。


    这个时期是按照老传统吃白饼。


    再过些年,大家嫌白饼没滋味儿,制作还麻烦,干脆就改为用油糕。


    等到了千禧年之后,直接用动物饼干代替,一包撕开,每人来一小块儿意思意思就算了。


    改来改去,把老传统改没了,把其中的意义也改的面目全非。


    传统吃白饼,是因为“饼”与“病”同音,吃白饼寓意驱邪去百病。


    可改为吃油糕算什么?


    从哪方面也说不通啊!


    不只是吃白饼,后世随着时代发展,很多老传统都莫名其妙销声匿迹了。


    到那时再想想,没有传统,其他的形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九点半左右,下葬的大部队回来了,院子里又热闹起来。


    马三找到李春:“二哥,咱们几点开席?”


    “你给大家烧点水喝,让他们休息一会儿,十一点准时开席。咱们预计十二桌,你让大林他们查一下人数。没来那么多人,就撤下几桌。”


    “好,我马上去办。”


    不一会儿,详细数字统计出来了,跟预计的出入不大,全部人加起来能坐满十一桌。


    “要是数字准确,就让大林他们撤下一桌。”


    “那一会儿万一还有人来呢?”马三问道。


    李春呵呵一笑:“白事儿出殡之后不随礼,这时候没来的就不会来了,就这样安排吧!”


    “我知道了。”


    这时候,其他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李春来到厨房点燃大灶,给红烧肉加热,进行最后收汁。


    十点半,所有凉菜制作完成,就等装盘上桌。


    几个妇女“偷偷”品尝凉皮,一个个赞不绝口。


    拆分熏鸡的时候,那诱人的颜色以及独特的熏香味道,馋的她们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要不是李春瞪着眼睛盯着,非偷吃不可。


    时间来到十一点,宾客围桌,油盘到位。


    李春来到席前大声喊道:“各位,我代表马家感谢大家的到来。大家都辛苦了,咱们马上开席,大家都不要见外,一定要吃好喝好哈!”


    “好!”


    这是白事儿总理必须要做的,开席之前,一定要把现场气氛带起来。


    今天到场的多一半都是“场面人”,嗓门一个比一个大,齐声较好,气氛瞬间达到高-潮。


    李春笑了笑,大手一挥喊道:“各位酒倒满,咱们开席喽~~”


    “好啊!”


    李春回到“厨房”,对大林他们喊道:“油盘!”


    大林他们齐声答应:“精神!”


    这都是李春教给他们,并提前彩排过的。


    丧事虽然压抑,但逝者入土为安,就代表丧事结束。


    按照老辈儿传统,席间气氛越热闹越好,热闹代表人多,人多阳气旺,可以驱邪除灾。


    所以,即便本家还没能从亲人故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也同样希望场面越热闹越好。


    “马家大席,要肉有肉,要鱼有鱼,凉菜压桌喽!”


    “来喽!”


    “油着~”


    “慢回身喽~”


    五道凉菜上桌,坐席的宾客看到凉皮和酸辣粉条都是一愣。


    “这是粉条?”


    “粉条也能做成凉菜?”


    “这跟凉面似的又是啥玩意儿?”


    “管他啥玩意儿呢,先尝尝啥味道,甭管是啥,好吃就行啊!”


    “嗯~~?”


    “卧槽!”


    “这粉条凉拌还真不错,酸甜微辣还滑溜,真好吃啊!”


    “哎呦卧槽......”


    几十个“凶神恶煞”齐聚一场大席,席间顿时充满了各种“卧槽”,边角处王槐他们两桌本村人,听到这些声音脑袋直迷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