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7章 大食局已殁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雷伊城中,李乾正处理军务,忽见郭子仪、李光弼、李泌、杜甫、高适、岑参一行人快步走入,人人神色凝重,显然有要事发生。


    李乾抬头问道:“出了何事?”


    “大帅,监军安禄山所部全军覆没……已为国捐躯。”郭子仪略作犹豫,以沉痛语气禀报。


    “安禄山死了?”李乾一怔,猛地站起身来。


    除去安禄山、阻止“安史之乱”,本是李乾既定之策。


    但随着与安禄山接触日深,李乾也曾动摇,他发现安禄山虽桀骜不驯,却尚未真正下定决心造反,主要仍因惧怕李林甫之故。


    李乾曾想,即便李林甫不在了,还有自己在。安禄山对李乾的畏惧,甚至超过对李林甫。只要李乾在一日,安禄山便不敢轻举妄动。


    加之李乾更年轻,必比安禄山长寿;且已收编其范阳军,夺其爪牙,即便安禄山心存反意,也已无力作乱。


    因此李乾一度认为,若能令其忠心为唐效力,安禄山实为一员难得的良将。


    然而随后种种迹象表明,安禄山仍未放弃反心,虽未决意,却令李乾再度萌生除之之意。


    此次派他西进,也正是为此。


    李乾并非定要杀他,实是给他一个机会,若安禄山无反心,便不会贪功冒进,可免杀身之祸;若仍存异志,为权势必会冒险激进,则很可能兵败身亡。


    须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食虽已风雨飘摇,却仍有不容小觑之力。


    安禄山若冒进,战败可能极大,即便他侥幸生还,李乾也已决意寻借口除之,反心不死,终是祸患,终日提防亦令人心烦。


    如今安禄山战死,一了百了,反倒省去李乾一番手脚。


    “安史之乱”终可避免,李乾心中大石,终于落地。


    作为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一死,叛乱注定不会再发生。唐朝可免衰败之运,续写辉煌。


    “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也一同殉国了。”李光弼轻叹一声,道:“皆称得上是好汉子。”


    若不谈作乱之事,安、史等四人确为当世豪杰,如此战死,实在可惜。李光弼等古人尚未知此四人日后之害,心生惋惜也在情理之中。


    “为他们发丧,通传全军,并上奏陛下。”李乾迅速处置后续,随即令道,“大军即刻开拔,大张旗鼓西进,直逼麦地那!”


    “大帅所虑极是。”李泌深表赞同,“安禄山兵败之事,哈里发必会大肆宣扬、鼓舞士气。我军须尽快进逼麦地那,先声夺人,以减其影响。”


    以哈里发之精明,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良机。他必会大张旗鼓宣扬这场胜利,以此激励军心、提振士气,同时打击唐军的声势。


    眼下大食风雨飘摇,正急需此类捷报。尽管此战并非大胜,但为达最佳宣传之效,哈里发定会夸大其词,声称歼灭唐军十万八万。


    李乾一声令下,数十万唐军迅速离开波斯,依其部署,声势浩大向麦地那开进。


    途中果然传来哈里发四处宣扬的战报,正如李乾所料,哈里发宣称斩唐军十万,扬言唐军不足为惧。


    消息传开,影响极大。不少原在观望的地区立即偃旗息鼓,不敢再起义暴动;本欲遣使联络唐军的势力也纷纷退缩。


    然而这一局面并未持续太久,很快便被唐军大举西进的消息所取代。


    数十万唐军浩荡西行,何等震撼?为达最大威慑之效,唐军此番精锐尽出。所见之处,盔明甲亮、杀气腾腾,当地民众无不震惊,他们此生从未见过如此雄师,即便素以善战著称的阿拉伯军队也难匹敌。


    这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很快令原本斗志低迷的地区重燃战火,士气反较先前更盛。


    途中,李乾接连收到各地使者来见,他们态度愈加恭敬顺从,凡事唯唐军马首是瞻。效果显著,李乾颇为满意。


    唐军此次西进如秋风扫落叶,进展异常顺利,未遇像样抵抗。偶有不自量力的大食残部前来阻拦,皆被唐军迅速歼灭。


    半月后,唐军已进至距麦地那仅百里之地。全军上下摩拳擦掌,期盼一鼓作气直取麦地那、覆灭大食。不仅唐军如此作想,那些起义地区也同样翘首以待。


    然而李乾却做出一项令人意外的决定,他竟然下令全军停止前进,于麦地那百里外扎营。


    数十万唐军连营百里,帐幕如云,一望无际。


    李乾此举令人费解。众将满腹疑窦,刚安顿好营地便急赴李乾帐中,欲问个明白。


    “大帅,为何停止进军?距麦地那仅百里之遥,骑兵疾驰不过两三时辰即可抵达!”


    “麦地那作为大食都城,必然空虚。我军若一鼓作气,必可一举拿下。攻陷麦地那,大食必亡,此乃不世奇功啊!”


    众将一见李乾便连声质问,个个愤慨难平。


    若非李平素威望极高,只怕众将早已骂他糊涂误事。


    然而更让众将困惑的是,郭子仪、李光弼、高仙芝与李泌四人,竟对李乾的决断赞不绝口、高声称颂。


    “你们是否糊涂了?大帅此举分明乱命,你们竟也赞成?”


    “他们岂止糊涂,简直是糊涂透顶!”


    “糊涂的是你们。”郭子仪含笑回应,“你们可知大帅为何如此决策?你们能看透的事,难道大帅反不如你们?”


    “这……”李乾向来算无遗策,屡出奇谋,众将一时语塞,再也辩不下去。


    “还是由我来说明吧。”李乾心知必须给众将一个交代,挥手止住喧哗,沉稳说道:“你们所想,是如何最快攻下麦地那;而我们所虑,乃是全局。麦地那虽为大食都城、哈里发所在,攻下它便可覆灭大食。但你们可曾想过另一层,大食立国百年,根基不浅,各地残余势力犹存。若此时急攻,日后清剿必遗留无穷麻烦。”


    他略作停顿,目光扫过众将,继续道:“我的意图,是暂缓进攻麦地那,诱使哈里发调集各地势力前来,最好将所有力量集中于此,便于我一战尽歼,毕其功于一役!”


    “大帅神机妙算!”李乾话音方落,众将顿时喜形于色,齐声称赞。方才的质疑仿佛从未发生,人人面露恍然与钦佩。


    李乾此谋,实为上策,若将大食所有力量聚歼于麦地那,中东局势将彻底稳固。


    试想大食疆域广阔,若残余势力分散据守,唐军分兵追剿,必是天大的麻烦。但若诱使哈里发将其调集至麦地那,唐军便可一战定乾坤,这对中东长久稳定,有着无可估量的益处。


    麦地那城中,麦尔万二世正暗自庆幸。


    “什么?唐军停止前进?”麦尔万二世一脸难以置信。唐军距麦地那仅百里之遥,骑兵疾驰不过两三时辰即可兵临城下。他原以为都城必然不保,万万没想到唐军竟停止进军。


    “定是伟大的安拉在庇佑我们!”麦尔万二世大喜过望,以为神明护佑,却未想到这实为李乾设下的局。


    “唐军势大,亡我之心不死!唯有调集所有军队至麦地那,进行圣战,方能保全都城!”麦尔万二世当即决断,下令召集各地兵力,誓死坚守麦地那。


    他未曾想到,自己正一头栽入李乾的圈套。


    李乾所用乃是阳谋,即便麦尔万二世识破此计,也不得不中招。他岂能弃都城于不顾?


    就这样,残存各地的大食势力纷纷赶赴麦地那,聚集于此的大食帝国军队越来越多,最终竟达百万之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