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1章 帝王心殇(二)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莫不是真傻了?”李乾望着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模样,再听陈玄礼所言,心中惊诧不已。若一代明君因杨氏一案而疯癫,必将成为千古笑话。


    “诸位是如何施救的?”李乾沉声问道。


    “先是太医诊脉开方,可陛下拒不饮药。”太医愁眉不展,“好话说尽,却如对牛弹琴。”


    “为何不强行灌药?”李乾追问。


    “灌药?”太医翻了个白眼,“谁敢?”


    不仅太医如此,群臣也都面露难色。李林甫和太子李亨望着李乾,苦笑摇头。


    确实,九五之尊岂容亵渎?即便是喂药,也得小心翼翼,生怕言语有失招来杀身之祸。


    “饮食呢?”


    “同样如此。”李林甫的回答简洁明了。


    李乾抚额沉思,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期盼这位屡创奇迹的将军能再显神通。可李乾心知肚明,自己虽善征战,对医术却是一窍不通。


    “看这情形,应是心结所致。”李乾委婉说道。其实更准确地说,李隆基这是心死了。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如今的皇帝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确是心结。”太子李亨忧心忡忡,“我们轮番劝说,说得口干舌燥,父皇却始终无动于衷。”


    自发现是心结后,群臣日夜不停地开导。可李隆基就像块顽石,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始终毫无反应。这种彻底的沉默,比暴怒更让人绝望。


    “让我试试。”李乾深吸一口气,迈步上前。


    群臣屏息凝神,期待这位智计百出的将军再创奇迹。


    李乾走近细看,只见李隆基面色灰败,若不及时施救,恐怕真要“坐化”于此,成为史上第一个坐着离世的皇帝。


    再看杨贵妃,这位曾经容光焕发、艳冠群芳的绝代佳人,如今也是容颜憔悴。肌肤失去了往日的水润光泽,显得干枯黯淡。


    数日不饮不食,即便是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再美的容颜也难掩颓败之色。


    “陛下。”李乾轻声唤道。


    李隆基纹丝不动。


    “陛下,臣李乾有本奏。”


    殿内依旧死寂。


    “陛下,杨氏作恶多端,非陛下之过。只需惩处杨氏,还百姓公道即可。”


    沉默如铁幕般沉重。


    李乾苦口婆心说了半晌,口干舌燥,李隆基却如同泥塑木雕,连眼皮都不曾抬一下。这种彻底的漠然,让李乾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感。


    “陛下!”李乾陡然提高声调,如雷贯耳。


    可李隆基依然无动于衷。


    李乾无奈转身,朝群臣摊手摇头。众人虽抱着一线希望,却也心知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林甫等人不甘放弃,纷纷上前劝谏。


    “陛下,臣李林甫上奏......”


    “父皇,儿臣有本......”


    “臣安禄山......”


    “臣陈玄礼......”


    群臣轮番上阵,言辞恳切,可李隆基始终如一尊石像,连睫毛都不曾颤动。最终,众人也只能黯然退下。


    “这可如何是好?”李乾、李林甫、太子等人面面相觑,一筹莫展。


    “陛下的心结源于杨氏一案,若能解决此事......”李乾转向太医求证。


    “理应如此。”几位太医点头附和。


    “可我们已就杨氏一案说了千百种话,陛下仍无反应。”李林甫揉着太阳穴,满脸愁容。


    所有人都明白症结所在,却无人能解。李乾尝试过谴责杨氏罪大恶极,也试过为杨氏开脱,可无论哪种说辞,都如泥牛入海,激不起半点涟漪。


    李乾绞尽脑汁,将与杨氏相关的方方面面都说尽了,李隆基却依然毫无反应,令人心急如焚。


    “说杨氏没用,谈朝政没用,论吐蕃也没用......我们能想到的都试过了。”太子李亨愁眉不展,“到底要怎样才有用?”


    “陛下最在意什么?”李乾突然反问。


    “自然是杨氏一案。”不少大臣脱口而出。毕竟李隆基是因杨氏一案才变成这样。


    “可这招没用啊。”李乾无奈摊手。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转向高力士。作为李隆基最亲近的侍从,他理应最了解皇帝的心思。


    “老奴也不清楚了。知道的都说了。”高力士满面愁容。这些天他已将所知尽数告知群臣。


    “这心结该如何解?”群臣束手无策。


    李林甫将李乾、太子、陈玄礼、安禄山等重臣聚在一处:“诸位可有良策?”


    陈玄礼等人只是摇头,连话都懒得说了。李乾则皱眉沉思。


    “李将军可有妙计?”李林甫见他若有所思,急忙问道。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走错了方向。”李乾斟酌道。


    “此话怎讲?”


    “我们说话时,都太过谨慎,就像平时上朝奏事一样。”李乾眉头紧锁,“眼下陛下这般模样,我们这样是不是太温和了?”


    “李将军说得有理。可为人臣子,又能如何?”就连狂妄如安禄山,也不敢在九五至尊面前放肆。群臣面圣必须谨守礼节,谁敢逾矩?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李乾沉声道,“或许该换个方式。”


    “什么方式?冒犯圣驾吗?”陈玄礼追问。


    “先救醒陛下要紧,其他容后再议。”李乾忧心忡忡,“若陛下再不醒,大唐危矣。眼下安西都护府告急,若大军不能及时西进,后果不堪设想。”


    大食数十万大军压境,若攻陷安西四镇,对唐朝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要夺回失地,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正是!大食大军压境,陛下又这般模样,对大唐极为不利。若陛下再......”心直口快的陈玄礼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众人心知肚明,却无人敢言。殿内气氛凝重,每个人都在担忧大唐的未来。


    “李将军,你可是想到什么办法了?”太子李亨满怀希冀地望着李乾。


    “我在想,既然寻常办法无效,何不试试非常之道。”李乾沉吟道,“比如大声说话,甚至...吼叫。”


    “吼?”李林甫等人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李隆基可是九五之尊,谁敢对他吼叫?连灌药都不敢,更别说吼了,这不是找死吗?


    “诸位可有更好的办法?”李乾环视众人。


    其实,若换作常人,一记耳光或许更有效。但面对天子,谁敢动他一根手指?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李林甫、太子、陈玄礼、安禄山和高力士快速交换眼神,沉默不语。他们明白李乾说得有理,但面对皇帝,谁敢有丝毫不敬?


    “重症需猛药。”李乾沉声道,“寻常办法无效,只能用非常之法了。我知道诸位顾虑,不如让群臣共同商议。”


    吼叫尚可,但若日后有人向李隆基告状,那可就大祸临头了。这个风险,谁不担忧?


    “也罢。”李林甫等人勉强同意。


    然而,当向群臣说明这个提议时,所有人都紧闭双唇,生怕发出半点声响。殿内静得可怕,仿佛连呼吸都停滞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