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5章 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

作者: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当汉斯一边摊开手指一边说出这句话时,加藤友三郎的眉头微微一跳。


    可他毕竟是个干练之人,很快便恢复了平静,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这是为了说服美国吗?”


    “没错。美国将英日同盟视为威胁其国家安全的巨大隐患。因此,如果我们以解散英日同盟为条件提出要求,对日本十分有利。”


    只是这样一来,日本就会彻底失去与英国的同盟关系。


    在外交上,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英日同盟还可能继续维持的前提下。’


    众所周知,自从在签订桑苏西条约时,英国与美国联手阻止日本吞并整个法属印度支那以来,英日同盟便已陷入摇摇欲坠的状态。


    准确来说,自从大战中俄国灭亡,英日同盟便基本丧失了存在意义。


    毕竟英日同盟原本就是英国为了牵制俄国在远东扩张,扶持日本成为地区代言人而缔结的。


    但如今,俄罗斯帝国灭亡,俄国海军也随之覆灭,而其继承者苏维埃政权连自保都困难,更别提发展海军了。


    ‘再加上,现在远东还有个由英国和德国联手扶植起来的“俄罗斯共和国”这种私生子存在着。’


    如此一来,英日同盟原本牵制俄国的目的已彻底消失。


    当然,从加藤友三郎个人角度而言,他依旧认为,不管怎样,维持与英国的同盟对日本的未来更有利。


    但就像眼前这位年轻公爵所言,美国早已对英日同盟心存疑虑,英国也可能为了避免今后被卷入麻烦而主动切断这段关系。


    事实上,英日同盟的解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汉斯建议借此机会推进海军裁军会议,对日本而言的确是颇具吸引力的选择。


    既然终究无法维系,不如加以利用,为日本争取未来。


    “第二项条件是什么?”


    面对几乎等同于同意解散英日同盟的发言,汉斯嘴角微扬,继续说道:


    “取消xxx条。”


    “噗——?!”


    这一次,加藤的反应就不只是眉头一跳那么简单了,而是几乎喷出了嘴里的茶水。


    这也难怪。


    取消xxx条


    这和早已注定将被解散的英日同盟不同,其背后象征的意义和所引发的波澜根本不在一个层级。


    即便加藤本人对xxx条也持反对意见,这种提案依旧太过震撼。


    “你会感到惊讶也很正常。不过不止是美国,连英国对xxx条也抱有极大的不满。如果我们不作出修改,他们是绝不可能退让的。”


    “包括德意志帝国在内吧。”


    早已察觉到德国通过陆军对“日本插手xx一事”表达不满的加藤,语气略带讥讽地说道。


    “我们德国,只是单纯想避免更多纷争而已。而我个人认为,xxx条中确实包含了许多极易引发矛盾的因素。”


    汉斯的神情丝毫未变,他依旧那般厚颜无耻地,将话语修饰得天衣无缝。


    在这扬交锋中,真正焦躁不安的一方,从头到尾都是加藤。


    也正因此,面对悠然自得地喝着咖啡的汉斯,加藤即使腹痛愈发加剧,依然在脑海中飞快地思考着应对之策。


    ‘若xxx条取消的消息传回国内,恐怕政界会一时喧嚣不断吧......’


    所幸原敬首相应该不会反对。


    相反,他甚至可能持肯定态度。


    毕竟他与加藤一样,都是反对xxx条的人,对军部插手xx事务可能引发的后果一向持负面看法。


    ‘而陆军方面,也不太可能提出异议。’


    当初那扬对xx的干涉主要是海军主导,素来对“海”字反感的陆军,只怕会拍手称快,幸灾乐祸地冷嘲热讽一番。


    归根结底,这次的绊脚石,还是加藤所出身的海军。


    老实说,他甚至觉得,与其说是英美在阻碍,不如说是自己的同僚更难缠。


    当然,他无法将这份心声说出口。


    ‘但就算如此,也总比一意孤行、同时与美国、英国、德国为敌来得强。’


    这无论如何,都是绝对不能走的死路。


    毕竟,那三国中的任何一个成为敌人,对日本而言,都是灭国之祸。


    虽然现在在外界,美国的力量常被威尔逊的胡闹所掩盖,但其本身,确实拥有目前全球最强的经济与工业发展能力。


    即使日本跻身列强,但根基毕竟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根本不具备正面对抗的资本。


    而英国虽已老迈,却仍是头狮子。


    它所拥有的海军力量与庞大殖民地带来的潜力,依旧不是日本能轻易抗衡的。


    至于德国,更无需多言。


    他们是世界大战的主角与胜利者,是屹立在欧洲巅峰的霸主。


    一旦与德国为敌,不仅需面对世界最强的德军,还等同于同时与其主导下的整个欧洲为敌。


    “我承认,我国与xx所签订的条约在诸多方面确有不妥。日本若有必要,也愿意就其修订展开讨论。”


    因此,加藤最终的选择,是国家利益,而非海军的自尊。


    与其抱守那点微不足道的骄傲和贪欲,走向只剩毁灭的战争,不如换来和平,这对日本而言才是真正的利好。


    在日本这片土地上,他的决定可以称得上是“极为理性”的典范。


    当然,遗憾的是,在不远的将来,他的后辈们终将走上截然相反的歧路——选择非理性与疯狂。


    “这是个明智的决定,加藤大臣。不愧是被称为‘拯救乱世的烛火’之人,果然名不虚传。”


    “媒体的夸张报道罢了。但我认为,若一直是我们日本单方面让步,未免也太吃亏了。就算是为了长门,也得有所回报。”


    解散英日同盟倒还说得过去。


    但若连xxx条也取消,即使保住了长门,也难以平息海军内部的不满。


    尤其是包括已年老体衰、思维迟缓的东乡将军在内,日本海军如今依旧有不少人,将自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你们希望得到什么?”


    “除了长门,我也希望能确保‘陆奥’的存续。”


    这便是加藤所认为,能说服海军接受华盛顿会议的最佳筹码。


    长门与陆奥——


    这两艘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全体的夙愿所在。


    若能保住它们,即使是比取消xxx条更苛刻的条件,海军也会接受。


    当然,这还得看这位“俾斯麦继承人”是否肯点头了。


    因此,加藤满怀忐忑地等待汉斯的答复,然而——


    “嘛,没问题。”


    “......?”


    从汉斯口中果断说出的这句话,不知为何却让加藤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


    “不过,在此之前,还请先听听我的第三个条件。”


    就在加藤以为事情进展出奇顺利,正准备松口气时,汉斯又开口了。


    于是他屏息凝神,认真聆听。


    “......哈啊。”


    数分钟后,听完汉斯的话,加藤发出一声疲惫的叹息,苦笑着靠在椅背上。


    ......


    “你是说,只要让长门和陆奥得以保留,就同意我们美国、英国和德国各自再追加建造并保有两艘16英寸主炮的战列舰,是这样吗?”


    “没错。”


    加藤友三郎的话音刚落,柯立芝便露出一脸惊讶地看向汉斯。


    那是因为一切正如某人所预料的那样,话题按照设想中的道路发展了。


    “......”


    只是,这一话题的提出者,加藤的脸色却并不好看。


    虽然长门和陆奥保住了,但作为交换,英美也得以各自拥有两艘16英寸战舰。


    当然,日本海军高层对此反而拍手称快,认为长门马上就要竣工,陆奥也在紧锣密鼓建造中,至少未来几年内日本仍将保持优势。但加藤并不是那么天真之人。


    毕竟又不是几年内就要和英美开战,那区区四五年的优势,到底有多大意义?


    从长远来看,这根本不是对日本海军有利的交易。


    可即便如此,继他认为“不太重要”的第一、第二项条件之后,加藤还是接受了汉斯提出的第三个条件。


    他不得不接受。


    毕竟,不论是英日同盟的解体,还是废除“xxx条”,以及最后的造舰平衡,本质上都是裁军谈判中自然而然的衍生议题。


    为了说服日本海军高层,让这扬海军裁军会议得以举行,加藤别无选择,只能吞下这份明知不利的协议。


    他明知道自己被骗,却仍然不得不顺从。


    也正因如此,他的脸上才写满了苦涩。


    说到底,加藤的根在海军,终归还是没得选择。


    啪!


    “很好。既然日本愿意让步,那我们美国也应当做出回应。我们接受日本的提议。”


    正当汉斯望向脸颊因劳累而愈发消瘦的加藤,带着几分怜悯之意时,柯立芝却欣然拍掌大笑。


    对美国而言,这扬交易不但实现了某人的承诺——英日同盟的终结与“xxx条”的废除,同时也意味着不必废弃正在为对抗日本而建造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自然乐得合不拢嘴。


    “贝尔福大使阁下意下如何?”


    “我们英国,也接受日本的提议。”


    贝尔福的回应与柯立芝别无二致。


    虽然德国早就开始建造16英寸战舰,但英美日三国也纷纷加紧了计划。至于英国,一直以来受限于巨额的维持费用,连动工都遥遥无期。


    如今通过裁军,不仅获得了喘息之机,还能堂而皇之地建造两艘16英寸战舰,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


    ‘当然,说到底,最终得利最多的,还是德国。’


    德国在SMS巴伐利亚号已完工的基础上,又得以追加建造两艘战舰,总共将拥有三艘战列舰。


    这下,总算不用担心某位岳父大人挥着斧头来敲脑袋了。


    “既然德国也表示同意,那看起来,我们终于在这漫长的会议中达成了共识。”


    柯立芝如此说道,汉斯与贝尔福、加藤也一齐点头致意。


    “自此刻起,美、英、德、日四国将在十年内停止建造任何主力舰,也就是战列舰与航空母舰。”


    此外,各国还将受到可保有主力舰的数量与吨位上的限制,除个别例外,大量战列舰将被退役拆解。


    这是比任何海战中击沉更为惨烈的清算,众多主力舰完成使命,悄然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其中也包括那艘已成“传奇中的传奇”的SMS腓特烈大帝。不过,考虑到其历史意义与象征价值,它将解除武装,作为纪念舰永久保留。


    这是汉斯履行承诺后,休斯为其奔走所换来的结果。


    至于贝尔福方面,也是在最终确认这扬会议对英国有利之后,才勉强答应了。


    某种意义上,这甚至比解体英日同盟、废除“xxx条”还要困难得多。


    但这又能如何?


    毕竟就连他那亲爱的岳父陛下,都说要是不留下纪念舰就活不下去了,他还能怎么办?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协议:将废弃的战舰出售给其他国家;不再在太平洋地区新建要塞(这部分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条款,与德无关);正在为第三国建造或即将交付的舰船,今后不得用于战争用途等。


    如果大家在最后一条感受到莫名的既视感,那绝不是错觉。


    那正是因为曾经有位名叫温斯顿·加里波利·丘吉尔的绅士,在抢夺奥斯曼的战舰后,将对方推进了同盟国的战壕。


    顺带一提,这次会议中,那两艘曾被丘吉尔从奥斯曼手中夺走的HMS阿金科特号与HMS艾琳号,也将一并报废处理。


    奥斯曼方面曾提出请求,希望能将其返还而非拆毁,但被以其曾加入同盟国为由拒绝。


    对此,只能对凯末尔说声抱歉了,想埋怨的话,就去怪加里波利先生吧。


    “那么,至此会议结束。”


    柯立芝率先在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贝尔福带着满意的微笑紧随其后,而脸色依旧沉重的加藤,也缓缓提笔签字。


    “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终于来临了。”


    “哈哈哈!‘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这话说得真好。”


    最后,汉斯也在条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引用了张伯伦的那句名言。


    1918年2月6日,在会议召开整整三个月后,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正式落下帷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