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刘备不愿意召见,而是现在的刘备连话都说不出。
独留下关张二人和刘禅于床榻前守护,朝政大事则交由诸葛亮处置。
赵云在成都有家,除每日和糜武来和诸葛亮谈事,平时都在家中待着。
糜武在成都还没有府邸,则在糜竺家住下。
这一日,诸葛亮和赵云糜武如往常一样坐在一块谈事。
宫中忽有人前来通报,就见来人急匆匆而来,见到诸葛亮三人,哭跪于地:“丞相,大将军,快进宫去吧。”
“好,好……。”
诸葛亮,糜武,赵云闻言立即起身,不用猜也知道刘备是不行了。
当下急匆匆赶往永安宫。
永安宫,刘备寝宫中,服侍的人皆跪于宫外,掩面而泣。
关羽和张飞,太子刘禅跪于床榻前,已是泣不成声!
刘备双眼涣散,嘴巴微张,躺于床上,不能言语,亦不能动。
“大哥,大哥啊……。”
“父皇,父皇儿臣不要你死……。”
张飞哭的最凶,趴在刘备身上,使劲摇晃着。
“陛下,陛下……。”
李严等蜀中官员,来到寝宫,无不落跪痛哭流涕。
不多时,诸葛亮,糜武,赵云来到寝宫,见寝宫中已上跪倒一片,刘备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心从悲来,跪于床榻前,哭泣道:“陛下……。”
整个永安宫哭声一片,让人动容。
而刘备也迎来自己最后的时光。
随着时间推移,房间哭声越来越悲,而刘备的生命也随之走到尽头。
就见刘备呼吸越来越急促,眼神越来越涣散无神。
“大哥,大哥,大哥……。”
张飞见刘备要死,急的起身将其抱在身上,急的边哭边喊。
关羽同样如此,伸手紧紧握住刘备的手:“大哥……。”
刘备似乎能听到他们的呼唤,眼角泪水缓缓滑落,呼吸越来越弱,不一会就没了动静。
“大哥,大哥,大哥啊……。”
张飞见刘备已死,抱着他放声悲哭。
关羽亦是如此,扑通跪地,泣不成声。
“父皇,父皇,你不要丢下儿臣……。”
刘禅扑在刘备身上,放声悲哭,令人动容。
“陛下……。”
文武官员无不痛哭。
随着永安宫传来几声钟声,同时宣告刘备已经去世。
整个永安宫哭声一片!
公元225年3月1日,一代雄主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享年65岁。
刘备一死,负责督办刘备后事的官员,第一时间在宫中悬挂白布,设灵堂。
天子殡天,礼仪繁多!
不多时,早已等候的官员带着人进来,为刘备换上天子服,整理遗体。
文武官员也在此刻皆披麻戴孝等候。
等刘备尸体收殓好,由太子刘禅,丞相诸葛亮,领衔众官员跪拜天子。
跪拜完毕,则由关张赵刘禅四人,护送刘备遗体进入灵堂入棺椁。
文武百官则在灵堂叩拜大行皇帝,为其守灵。
刘备虽死,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刘备留有遗诏,诸葛亮,关羽,张飞,糜武,李严四人一商议,决定于刘备灵前,宣读刘备传位诏书。
随着文武官员于灵前跪拜,诸葛亮手持刘备传位诏书于灵前宣读:
朕以不德,承汉祚之微,值天下崩乱,群雄并起,遂举义兵,志在匡扶汉室,救民于涂炭。历经艰辛,西取巴蜀,暂立基业,然未能北定中原,还于旧都,此乃朕毕生之憾也。
今朕病笃,恐不久于人世,念及社稷宗庙,不敢以私废公。
嫡子刘禅,虽年未弱冠,性本纯良,素承教诲,可继大统。诸卿当念朕创业之艰,辅弼新君,恪守臣节,勿负朕望。
诸葛丞相孔明,忠勇智略,冠绝当世,朕与相知,犹鱼之有水。今特托以身后之事,望丞相念朕知遇之恩,竭尽忠忱,安邦定国,早图中原,了朕未竟之志。
云长、益德于朕起于微末,生死相从,誓共匡扶汉室。数十载风雨同舟,破黄巾、讨董卓、拒曹操、定荆州,尔等皆身先士卒,功盖当世,情同骨肉,义贯金石。
念及社稷安危、嗣子刘禅年幼,需得忠勇重臣托以身后之事。云长素性忠义,智勇兼备,能断大事。
益德勇猛过人,忠心不二,可镇外侮。二人皆朕之左膀右臂,心腹之臣,堪当托孤重任。
今特诏封关羽为汉寿公,官授大司马。张飞西乡公,官授太尉,以辅佐嗣子刘禅。自朕之后,凡军国要务、朝政得失,皆需二卿共商共议,悉心教导嗣子,恪守臣节,兴复汉室,以终朕志。
大将军糜武,勇冠三军,智略深沉,自随朕以来,南征北讨,斩将夺旗,屡破强敌,累立不世之功,其忠勇可昭日月,其勋劳遍于天下,实乃朕之股肱,国之干城。
今朕病入膏肓,恐不久于人世,念及社稷宗庙之重,嗣子刘禅年幼,亟需忠贤重臣托以后事。糜武大将军,兼具勇略与忠忱,可当此托孤重任。
兹特诏封大将军糜武为托孤辅政大臣,辅佐嗣君刘禅。自朕崩后,凡军国大政、内外机务,糜武将军皆可与诸辅臣共商,悉心教导嗣子,整饬纲纪,安境保民,继朕未竟之志,力图兴复汉室。
李严、赵云等诸将,随朕征战多年,忠勤可嘉,当同心协力,共辅幼主,镇守疆土,勿使外敌有隙可乘。
蜀中百姓,久遭离乱,当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四海归心,复我大汉气象。
朕死之后,丧礼从简,勿扰民生。诸卿共勉,以安社稷。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昭烈皇帝 刘备。
章武五年三月一日。
刘备一口气册封四位托孤大臣,其中以诸葛亮为首,关羽,张飞,糜武为辅,蜀汉正是进入四辅政大臣执政。
其中又封关羽为汉寿公,张飞为西乡公,授予大司马,太尉一职。
也就是说,现在关张二人同为三公,等同于制衡了糜武一家独大。
“臣等接旨!”
文武百官无不跪拜接旨!
汉也正式进入刘禅时期,文武百官皆跪拜刘禅:“臣等拜见陛下。”
“众卿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