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1章 糜武劝关羽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魏军今夜过后,士气低至极点,将士们经过一夜的激战早已饥肠辘辘,无精打采!


    加上主营被汉军夺下,各路兵马又无胜绩,对将士来说是雪上加霜。


    张郃和郭淮也没想到,明明是将计就计,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事已至此,张郃和郭淮也无可奈何,二人就在营门等候司马懿。


    不多时,司马懿骑着战马,出现在营门外。


    张郃和郭淮随即出营相迎,二人躬身拜道:“大将军。”


    司马懿翻身下马,微微颔首:“进营再说吧!”


    “诺!”


    司马懿在张郃和郭淮陪同下进入大营,王基带着残兵败将陆陆续续进入大营。


    这一下子来那么多人,大营还无法安置下。加上现在大雪纷飞,将士们饥寒交迫,怨声载道的。


    “弟兄们,忍一忍,进入营中就没事了!”


    王基只好不停的安抚将士们的心。


    司马懿来到大帐外,抖了抖身上的雪花,进入帐中,立刻感觉一股暖意席卷全身。


    大帐内灯火通明,张郃早已命人烧火取暖。


    “奉茶!”


    张郃进入大帐,吩咐军士奉上热茶。


    待热茶奉上,众人皆看向司马懿,等着他发话。


    司马懿只是坐在火前,捧着热茶盯着眼前的明火,一言不发。


    张郃等也不敢打搅,只站在一旁微微叹息!


    不知过了多久,王基走了进来拜道:“大将军,将士们经过一夜激战,饥肠辘辘,嚷嚷着要吃东西。”


    司马懿闻言,眉头轻微皱起,目光落在张郃身上:“军中粮草还能维持多久?”


    张郃拜道:“大将军,我军粮草只够本部人马半月。”


    “够了够了,吩咐下去,让将士们饱餐一顿。”


    “诺!”


    “大将军,今主营被夺,粮草物资皆被汉军所得。现外又下大雪,天气只会越来越冷。如无粮草和御寒衣物,恐将士哗变啊!”


    “是啊大将军,现在主营丢失,叶县之围已解,我军士气低落,当如何是好?”


    司马懿沉思片刻,言道:“今夜之败,皆因我中糜武之奸计。主营虽丢失,我军粮草难以为继,糜武又占据北大营,不可不防。我意休整兵马,择日撤至宝丰,以防糜武继续北上。同时在可在宝丰征调粮草兵马,以待时机再战糜武。”


    “诺!”


    “诸位将军不要气馁,糜武虽小胜一仗,但只要我们扼住其北上,此役就是大胜。何况,糜武未必就敢北上。”


    “诺!”


    司马懿现在也只能这么安抚张郃等人,今夜之败让他对待糜武更加谨慎。


    尤其是现在这种局面下,根本无法继续交战,撤离是最好的办法。


    真要是继续对峙下去,一旦粮草跟不上,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到了那时,糜武真就可以一支独军直取许都。


    司马懿想着撤退,关羽想着进攻。


    随着天逐渐放亮,汉军大帐内,糜武等人还在庆祝着来之不易的胜利。


    酒过三巡,关羽言道:“大将军,司马懿大败而归,魏军士气必然低落。何不趁此机会,一举歼灭魏军。而后继续北上,袭取许都?”


    赵云等就是心中想,也不会说出来,随着关羽说出心中想法,众人皆看向糜武。


    糜武心知众将都想建功立业,但他作为主帅,不得不考虑一切。


    这个问题糜武不是没想过,其中还是存在高的风险。


    糜武回道:“关将军这个战略提的不错,只是目前还不是最佳时机。我军虽大胜,但魏军尚存数万众。何况魏军尚存两营,互为犄角。如强攻,魏军必然誓死抵抗,另外一营兵必会袭击我军后阵。如分兵攻之,又恐兵力上欠缺。司马懿也非泛泛之辈,必然也想到我军可能会攻打,定会严加防范。加之天气寒冷,我军将士缺乏过冬寒衣,此时不宜再战啊!”


    糜武考虑的方方面面,如果能战肯定会。


    关羽微微颔首:“大将军考虑周到,倒是我有些急功近利了。”


    “关将军此言差矣,大家都是为了早日匡扶汉室,多提意见没有错。何况,我也并非说什么都是对的,如有不妥之处,大家只管指出。”


    “大将军言重了!”


    “我知道诸位将军都想早日匡扶汉室,我何尝不是。只是此番本就是夺取襄樊,以襄樊为根基,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而后一举克定中原。魏国也绝非我们看到的那么不堪一击,战争也不是单独比拼军队实力。更多的其实就是经济,粮草,物资等方面。自古以来,由南而上北伐最为困难,往往多以失败告终。而南方政权,往往只能偏安一隅,不能一统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口经济比不上北方。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差距越来越大。我之所以注重发展经济,就是为了积蓄力量,等真要北伐之时,就能源源不断的输送物资补给。就算北伐不成功也能迅速的恢复,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南方严重缺乏御寒衣物,每逢冬季,多少百姓一家都凑不齐一件棉衣,而被冻死?我军中将士皆南方士卒,如在北方长期作战下,不能适应北方寒冷,又无御寒所需的棉衣,这对我军来说是致命的。”


    “大将军所言极是啊!”


    糜武将心中所有问题都说了出来,关羽和赵云等将纷纷点头赞同。


    大家都是将军,这些问题也是他们必须知道的。行军打仗,也绝非带着一波人就干另外一波人那么简单。


    赵云言道:“大将军极力培养印度棉,是不是就是为了北方而准备?”


    糜武微微颔首:“还是老将军懂我,棉一直以来都是在北方培养种植。南方虽能种植,却难以存活。而交州所产出的印度棉,虽不及北方棉,但却可解决将士冬季无棉的困境。只要大量种植,不出二三年,我军就能凑够所有将士过冬的棉衣。如此,再北伐时,则事半功倍!”


    “大将军未雨绸缪,令我等佩服!”


    “在其位,自当谋其事!今司马懿主营丢失,粮草辎重损失严重。我料司马懿会撤军,毕竟再留此地,魏军也无力再战。我军也不可长期逗留魏地,待司马懿退军后自当引军返回樊城,诸位将军也早做准备。”


    “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