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如实相告:"困难不小,但有希望。他们建议我们先准备一些样品和技术资料,以便一旦获批就能立即行动。"
"好好好!"杨厂长连说三个好,脸上终于有了笑容,"那咱们得抓紧准备了。"
他转向各位车间主任:"听到了吗?有希望了!现在要安排一下,准备一些高质量的样品和技术资料,可能要参加广交会!"
车间主任们面面相觑,显然没跟上节奏:"广交会?咱们轧钢厂?"
杨厂长简要解释了林舟的出口方案,车间主任们听完后,表情从困惑逐渐变为惊讶,最后是兴奋。
"这...这可是个好主意啊!"三车间老王激动地说,"咱们的钢材质量确实一流,拿到国际市场上绝对有竞争力!"
"可以啊,林工!"五车间主任竖起大拇指,"这脑子就是灵光!"
杨厂长拍板定案:"好,从现在开始,各车间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小组,准备广交会的样品和资料。林工负责总体规划和技术指导。"
他环视一周,神情严肃:"这事暂时保密,不要对外宣扬。只有参与准备工作的同志才能知道,明白吗?"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
会议结束后,林舟被杨厂长单独留下。
"林工啊,"杨厂长的声音压得很低,"你老实告诉我,这事儿有多大把握?"
林舟知道杨厂长是在担心什么。如果出口方案最终被否决,而厂里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工人情绪造成二次打击。
"厂长,说实话,这事能不能成,现在还很难说。"林舟坦言,"但我认为值得一试。即使最终不能参加广交会,我们准备的样品和资料也不会浪费,可以用于国内展示和技术交流。"
杨厂长点点头:"我明白了。那咱们就按两条线走——一边准备广交会的事,一边想其他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
林舟同意这个策略:"没错,两手准备,才能应对各种可能。"
……
三天后,林舟正在车间研究一批特种钢的配方,小李匆匆跑了进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林工!林工!大消息!"
林舟从一堆数据中抬起头,"什么事这么高兴,捡到钱了?"
小李喘着粗气,"比捡到钱还刺激!军工部打来电话,让您马上去开会!说是...说是出口方案批了!"
"这么快?"林舟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他愣了半晌,"真他娘的批了?"
小李用力点头,"杨厂长已经在外面等您了,说是要立刻出发!"
林舟连忙抓起外套,脑子里还有点懵。
按照他对这个年代的了解,任何涉及对外贸易的事情,尤其是军工产品出口,都应该层层审批,至少得拖个把月。
怎么会这么快?
杨厂长站在厂门口,来回踱步,见林舟出来,立刻招手,"快快快,车都等着了!首长们催得紧呢!"
坐上吉普车,杨厂长压低声音,"林工,你那方案上去后,据说直接惊动了高层!昨晚连夜开会,今早就批了!"
林舟心里咯噔一下,"这么大动静?会不会出什么意外?"
杨厂长神秘地笑了笑,"能有什么意外?只有好事!你小子这回可立了大功了!"
到了军工部,林舟发现气氛明显不同——平日里沉闷的办公楼今天显得格外忙碌,不少身着军装的高级官员在走廊上匆匆走过,会议室里不时传出激烈的讨论声。
王部长办公室外,赵部长和李部长正在等候,见到林舟,两人眼睛一亮。
"来了来了!"赵部长快步迎上前,"可把你盼来了!"
李部长拍了拍林舟的肩膀,"好小子,这次真是立了大功!走,咱们进去说。"
办公室里,王部长正在电话里急切地说着什么,见几人进来,匆匆挂断电话,转身招呼,"都来了?快坐快坐!"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红头文件,慎重地放在桌上,"林工,这是上面的批示,你自己看看。"
林舟小心接过文件,只见上面简洁有力的几行字:
"关于轧钢厂出口换汇方案,原则同意。必须打开资源瓶颈,为国争气!成立专门小组,优先保障。"
林舟倒吸一口凉气,这批示的分量太重了。
"这...这么重视?"林舟有些难以置信。
王部长笑着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不仅如此!上面还专门成立了联合小组,军工部、外贸部、计委,甚至还有外交部都派了人。你猜组长是谁?"
林舟一脸茫然,"谁啊?"
"你!"王部长笑着吐出一口烟圈,"技术总负责人,直接对上级负责!"
林舟彻底懵了,"我?这不是开玩笑吧?我就一厂里的技术员啊!"
赵部长笑着解释,"正是看中你的技术背景和创新思维,上面特批的。而且,这次广交会关系重大,技术是核心,谁比你更合适?"
李部长也补充道,"林工,你别担心。虽说你是总负责人,但每个部门都会派出得力干将协助你。刚才我们已经联系了十几个单位,大家都很支持。"
林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时间够吗?距离广交会只有不到一个月了。"
王部长胸有成竹,"时间紧,任务重,但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今天下午就召开第一次联合会议,制定详细计划。你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拿出一份详细的出口产品清单和技术要求。"
杨厂长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这...这也太重视了吧?我们轧钢厂何德何能啊..."
王部长看了他一眼,"杨厂长,这不仅是轧钢厂的事,这关系到国家战略。上面的意思很明确,这次广交会是打破西方封锁的重要一步,必须成功!"
林舟深吸一口气,思绪万千。
他没想到自己随口提出的一个想法,竟然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
但转念一想,也不难理解——六十年代的龙国,正面临着西方封锁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急需打开对外贸易的窗口。
"我明白了,"林舟坚定地点头,"请各位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