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2章 广交会

作者:一只山竹榴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林舟站起身,郑重地向三位领导鞠躬:"谢谢三位部长的支持,我一定不负重托。"


    走出军工部大楼,林舟长舒一口气,望着湛蓝的天空。他知道,自己刚刚迈出了一步可能改变历史的步伐。


    【广交会啊...】林舟在心里暗想,【龙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没想到我会成为这个转折点上的参与者。】


    他回忆起后世历史书上的记载——前几年春季开始举办的龙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新龙国成立后第一个对外贸易的窗口,被称为龙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最初主要出口轻工业产品、农副产品,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


    【如果我的方案能成功,或许能提前让龙国在某些领域走向世界,获取急需的资源和外汇...】林舟想到这里,不禁加快了脚步,心中充满期待和紧迫感。


    ———


    与此同时,军工部大楼内,王部长办公室。


    林舟离开后,三位部长仍在讨论这个大胆的方案。


    "这个小伙子思路很开阔啊。"李明远赞叹道,"我刚从几个黑洲国家回来,确实感觉到那边对工业品的渴望。如果我们能以物易物,用钢材换取资源,对双方都有利。"


    王部长点点头:"是啊,现在咱们国家正处于被封锁状态,资源短缺确实是个大问题。"


    "但出口军工产品,这风险太大了。"赵部长仍有顾虑,"万一技术外泄..."


    "技术管控是必须的,"王部长表示同意,"但我觉得林工的''阉割版''构想倒是可行。保留外观和基本功能,但核心技术严格保密。"


    李明远补充道:"而且我们可以采取试点方式,先选择几个可靠的友好国家进行合作,观察效果后再决定是否扩大规模。"


    "这方案涉及多个部门啊。"赵部长思索道,"外贸部、计委、外交部、甚至还有军部...层层审批,恐怕没那么容易通过。"


    王部长沉思片刻:"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眼下轧钢厂的生产线已经停摆,工人情绪不稳,这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出口换取资源,不仅解决了轧钢厂的困境,还能为国家开辟新的资源渠道。"


    "那就这么定了。"李明远拍板,"我们三个一起拟一份详细方案,争取尽快上报。"


    王部长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轮廓:"这个林舟啊,真是个奇人。先是无人机和三头犬,再是前进一号生产线,现在又提出这么大胆的国际贸易构想...他的出现,或许真的会改变很多事情。"


    "好了,不说这些虚的了。"王部长回到办公桌前,拿起笔,"开始起草方案吧。首先要强调这是解决当前紧急问题的临时措施..."


    三位部长开始埋头工作,一份可能改变国家发展路径的方案正在成形。


    ———


    广交会,全称龙国羊城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新龙国成立后在特殊国际环境下举办的第一个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它的创办背景是在西方国家实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龙国政府为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最初的广交会规模不大,主要展示纺织品、食品、工艺品等轻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


    参展的外商多来自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突破封锁的西方商人。


    尽管如此,广交会仍然是当时龙国对外经济交流的主要窗口,被称为龙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每届交易会期间,外商云集羊城,各国贸易代表团、采购商纷至沓来,成为龙国与世界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


    对很多刚刚获得独立的发展龙国家来说,龙国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工业品是他们摆脱西方经济控制的重要途径。


    如果林舟的方案能够成功,将使广交会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为龙国赢得更多国际贸易机会和资源渠道,这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具有重大意义。


    轧钢厂技术科办公室,林舟正在认真梳理可能的出口产品清单。


    【首先是钢材,前进一号生产的特种钢,质量绝对一流...】林舟在纸上写道,【其次是阉割版三头犬,去掉军用配件,降低精度和射程,但保留模块化设计,可以作为高级狩猎枪出口...】


    他思索片刻,又加上几项:【高强度建筑钢材、精密机械零部件、特种工具钢...】


    正当林舟沉浸在规划中时,办公室门被推开,小李探头进来:"林工,杨厂长让您去一趟会议室,说是有紧急会议。"


    林舟放下笔:"知道是什么事吗?"


    小李摇摇头:"不清楚,不过看样子挺急的,好几个车间主任都被叫去了。"


    林舟起身快步走向会议室,心中隐约有些不安。【不会是厂里出什么状况了吧?】


    推开会议室门,林舟看到杨厂长和几位车间主任已经坐在那里,气氛有些凝重。


    "林工来了,坐。"杨厂长指了指身边的空位。


    林舟坐下,环顾四周,发现与会者表情都不太好看。


    "出什么事了,厂长?"林舟直接问道。


    杨厂长叹了口气:"刚接到通知,三号车间十几个工人集体请假,说是家里有事。但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生产线停摆,他们闲着没事干,想自己找点活干。"


    林舟眉头一皱:"情况有这么严重吗?"


    "何止。"五车间主任苦笑道,"今天食堂里都在传,说厂里要裁员了,大家人心惶惶的。"


    "胡说八道!"杨厂长猛拍桌子,"咱们厂什么时候裁过员?造谣生事!"


    尽管杨厂长怒气冲冲,但林舟能看出他眼中的忧虑。在那个特殊年代,工厂是工人的"铁饭碗",裁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如果生产线长期停摆,工人们确实会担心自己的前途。


    "厂长,我刚从军工部回来,有些好消息。"林舟决定转移话题,"王部长他们对我的出口方案很感兴趣,正在拟文上报。"


    杨厂长眼睛一亮:"真的?那进展如何?有希望通过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