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后事宜,摊派?

作者:祭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承乾动作沉稳,无声,却仿佛有定鼎乾坤。


    一种无以言表的气势.......在殿内无声地弥漫开来。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脚步轻捷却沉稳地趋前,躬身低语,声音中亦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意:“启禀殿下,天上人间管事来福殿外求见,呈上……赵先生特意嘱咐送来的一壶酒。”


    李承乾眸光微动,瞬间了然于心。


    他微微颔首,挥退了殿内侍立的宫女内侍,只留下心腹侍卫于殿角肃立。


    很快,一只通体温润、毫无纹饰标记的精致青玉酒壶被恭敬地呈了上来。


    入手微沉,带着玉质的凉意。


    李承乾拔开软木塞,一股清冽甘醇,带着熟悉淡雅果香的酒气瞬间飘散出来,奇异地冲淡了殿内浓郁的烛烟与墨汁气息。


    没有只言片语的问候,没有多余的解释,只有这一壶酒。


    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承乾执壶,手腕稳定,将清冽如泉的酒液缓缓注入案头一只空置的白玉杯中。


    琥珀色的酒液在跳跃的烛光下荡漾流转,映照着他眼中那沉静似海却又燃烧着革新之火的光芒。


    他端起酒杯,对着舆图上那片被朱笔圈定,象征着北疆安宁的广袤区域,对着桌案上那份染着边关将士热血象征胜利的捷报,也对着桌角那些承载着帝国未来,等待推行的新政文书。


    最后,仿佛也对着空气中那个无形的洞悉一切的身影,无声地举了举杯。


    随即,李承乾仰头,将美酒一饮而尽。


    清冽的酒液滑入喉咙,带来一股奇异的暖流,瞬间贯通四肢百骸,更点燃了他心中那早已蓄势待发,足以涤荡乾坤的燎原之火。


    “传孤令旨......”李承乾的声音在空旷的承恩殿中响起,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如同金铁交鸣足以穿透宫墙的威严与力量,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砸落,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即刻宣召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入宫觐见!”


    “着东宫属官,携所有相关案卷,一并听令!”


    “云中仓纵火焚粮案!”


    “蒲津渡刺杀朝廷命官案!”


    “凉州豪族郑氏、崔氏等勾结官吏阻挠新政,隐匿田亩丁口、侵吞国家税赋案!”


    “以上种种所有卷宗、人证、物证!”


    “限两日内重新梳理明晰,条陈奏报东宫!”


    “孤......要亲览!”


    “凡有涉案嫌疑之京官、地方官吏、豪强家主,着百骑司即刻加派人手,对其本人、府邸、私宅、产业,实施严密监控!”


    “无孤亲笔手谕,这些人不得离京,不得传递消息!”


    “违者,以同谋论处!”


    “再传令凉州刺史:郑坤下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凉州清丈田亩、厘定新税、推行均田之事,着其亲自主持。”


    “限期完成,若有阳奉阴违推诿拖延者....”


    “无论何人,立拿问罪!”


    “孤,只问结果!”


    他的目光如同穿透了厚重的宫墙,投向长安城那仍未平息,如同海啸般的万民欢呼。


    煌煌功业已铸就,东宫根基坚如磐石。


    此刻,正是廓清朝堂积弊涤荡污浊。


    彻底推行新政,以奠定帝国万世之基的最佳时机!


    大势已成,利剑当出鞘!


    唇齿间,赵牧那壶清冽的酒香似乎仍在萦绕。


    李承乾嘴角微微上扬,那并非冰冷的弧度.


    而是一种掌控寰宇挥斥方遒的绝对自信与从容。


    仿佛大唐的未来,已在掌中徐徐展开....


    与此同时。


    那份承载着帝国北疆将士鲜血与荣耀的八百里加急捷报。


    如同两柄无形的利剑,劈开那沸腾欢呼的长安,直抵太极宫御案。


    太极宫内,两仪殿中。


    李世民端坐御座,手中那份由百骑司更早一步呈上的密报内容与捷报副本几乎一致。


    他威严的面容上,不见狂喜,只有一片沉凝如渊海的平静。


    这份平静之下,是帝王对胜利理所当然的掌控,以及对胜利背后代价的审视,许久之后,却是喃喃自语道:“朔州…总算守住了。”


    李世民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内。


    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力量。


    他指尖轻轻拂过捷报上“尉迟恭力竭昏迷”,的字样,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惜与欣慰。


    “李勣用兵老成,深谙穷寇莫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之理。此战,斩其爪牙,仆骨、同罗元气大伤,夷男纵逃回漠北,亦是丧家之犬,薛延陀十年内,再无力南下牧马。”他缓缓放下捷报,目光投向侍立阶下的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有李靖等重臣,字字铿锵有力说道:“此番.....太子坐镇中枢,调度粮秣军需,功不可没。”


    “陛下圣明!”众臣躬身齐贺。


    长孙无忌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复杂,但面上依旧恭谨道:“陛下,太子殿下临危受命,却依旧调度有方,确为社稷之福。”


    “然朔州大捷,实乃陛下威德,将士用命,太子襄助之功也。”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却陡然转厉。


    “战场之胜,乃将士浴血所得。”


    “朝堂之蠹,却如跗骨之蛆,侵蚀我大唐根基!”


    “前线将士血染黄沙,后方宵小竟敢焚我粮仓!”


    “甚至还敢刺我命官阻我新政,坏我社稷大计!”


    “是可忍,孰不可忍!”他猛地一拍御案,声若雷霆:“太子今日所请奏之事,朕亦准了!”


    “那云中仓,蒲津渡还有凉州郑氏崔氏诸案。”


    “全都着太子李承乾全权督办!”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东宫属官协理!”


    “务必查个水落石出!”说着,李世民突然又强调了一句。


    “无论牵扯何人,一律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阶下重臣心中一凛,知道一场远比北疆之战更凶险、更复杂的朝堂清洗,已随着朔州捷报的余音,正式拉开了帷幕。皇帝的旨意,不仅是对太子能力的认可,更是赋予了他一把尚方宝剑,一个彻底清算,立威立信的绝佳舞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