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章 经验推广

作者:一只鱼腿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半个时辰后,牛车出了食肆后门。


    车上堆着新买的四袋糙米、两袋白面,还有晨曦连夜清理的鸡肉。


    小竹坐在车辕上赶车,林文缩在粮食堆里裹紧棉袄,车轮碾过融雪,留下两道深辙。


    常青正在粉丝坊验货,突然听见村口传来牛叫声。


    她心里“咯噔”一下,扔下手里的账本就往外跑。


    只见一辆平板牛车停在祠堂门口,小竹正费力地卸粮食,林文冻得直搓手,旁边还站着李芳兰。


    “青丫头!”李芳兰眼尖,看见常青就抹起了眼泪,“多亏了你家食肆收留文儿,这孩子要是冻在路上,我……”


    常青完全懵了,看看粮食,又看看冻得嘴唇发紫的小竹和林文。


    “你们咋来了?这路……”


    “路都通了呀!”小竹擦着汗,咧嘴一笑,“常安姐让我们送粮食来,说您肯定惦记坏了。这车还是常安姐用食肆的钱买的呢!”


    常青看着堆成小山的粮食,鼻子一酸。


    “快进屋烤火!”她拉着李芳兰往家走,“沉光!快去烧热水,给小竹和林文泡泡脚!”


    茗雪端着热茶进来,看着粮食笑得合不拢嘴:“可算有细粮吃了,再吃红薯我都快变成红薯了!”


    常青给小竹递过一双厚棉袜,看着她冻得通红的脚,心里又是心疼又是后怕。


    “路上没出事吧?这大雪天的,牛车好走吗?”


    “好走!”小竹把脚塞进热水盆,舒服得直叹气,“就是过冰面时得慢点,林文还下去推了车呢!”


    林文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应该的。”


    李芳兰在一旁看得眼眶发热,拉着常青的手直晃:“青丫头,你说说你,咋就这么会过日子?文儿跟着你,我一百个放心!”


    正说着,萧扶黎端着烤红薯进来:“尝尝吧婶子,这是炕头烘的,可甜了!”


    李芳兰接过来咬了一口,烫得直呵气,却笑弯了眼:“甜!真甜!”


    常青看着屋里热热闹闹的景象,心里那块悬了半个月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粮食到了,更是食肆那边的牵挂到了。


    有常安守着食肆,有小竹和林文冒着风雪送粮,就算前路再难,她们也能挺过去。


    道路能通行没几天,田元祥正对着镜子整理官服,琢磨着奏折啥时候能有回音呢,就听外头衙役扯着嗓子喊。


    “大人!州府派人来了!”


    田元祥心里“咯噔”一下,该不会是冻灾的事儿出岔子了吧?


    他急急忙忙迎出去,就见一辆马车停在县衙门口,下来好几个穿着官服的人,领头的那位脸拉得老长,一看心情就不好。


    “田大人好啊!”


    那领头的县令一开口,语气里全是酸溜溜的劲儿。


    “我们那儿都快被雪灾折腾散架了,您倒好,藏着掖着这么好的法子!”


    田元祥一头雾水,赶紧作揖赔笑:“这是哪儿的话!您把话说清楚,我咋就藏着掖着了?”


    原来,其他县雪灾比清溪县还严重,好些村子都断粮了,县令们没办法,只能跑到州府去诉苦求援。


    州府老爷被吵得头都大了,一怒之下就把清溪县抗灾的事儿抖搂出来了,说人家清溪县有辙,你们咋就不行?


    这些县令一听,敢情还有这好事儿?


    当下离清溪县最近的几个县令就拉帮结派赶来,非要他把大炕、大棚还有撒盐化冰的法子原原本本说清楚。


    田元祥这下可犯难了,这些法子都是常青琢磨出来的,他就是个传声筒,咋说得明白啊?


    可看这些县令的架势,不说清楚是走不了了。


    没办法,他只好硬着头皮说:“各位大人,要我说,咱还是去春河村看看吧,那儿最清楚。”


    一群人浩浩荡荡往春河村去。


    路上,有个县令阴阳怪气地说:“田大人,听说想出这些法子的是个乡下丫头?您可真行,让个丫头片子压在一众大男人头上。”


    田元祥心里不爽,嘴上说话也开始不客气:“丫头怎么了?丫头有本事,关键时候也能派上大用场!”


    气得几个县令后槽牙都咬碎了。


    到了春河村,常青正带着村民检查烟道,清理大棚顶上的积雪。


    她一抬头,看见这么多官老爷,心里也有点打鼓,但还是不慌不忙地迎上去。


    “常青姑娘,给各位大人说说,这大炕咋砌的?”


    田元祥赶紧把她往前推了推。


    常青也不怯场,张口就来:“这大炕关键在烟道设计,柴火在灶膛烧,烟从炕底走一圈再出去,省柴还保温。砌的时候得注意坡度,不然烟排不出去,呛人。”


    说着,她拿起根树枝,在地上画起了烟道走向图。


    这段时间几个知识点快讲烂了,自然信手拈来。


    有个县令皱着眉头问:“这得用多少砖?我们那儿穷,怕是买不起。”


    “用土坯也成,只要烟道结构对就行。”常青解释道,“实在不行,拿石头垒也凑合,就是保温效果差点。”


    接着,常青又讲起大棚怎么加固,撒盐化冰咋操作。


    这些县令听得直点头,有的还掏出小本本记下来。


    可那个一开始阴阳怪气的县令还是不服气,冷不丁来了一句:“说得好听,谁知道是不是纸上谈兵?”


    这话一出,春河村的村民可不乐意了。


    柱子家的婆娘站出来,嗓门老大:“这位大人,您可别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不是常青姑娘,我们村老的小的早冻坏了!您看看我们这炕,再看看村口化了冰的官道,这能有假?”


    其他村民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把常青的功劳全抖搂出来了。


    那个县令被说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不吭声了。


    常青只是笑了笑,接着对那些县令说:“各位大人,这些法子看着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得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调整。要是有啥不懂的,尽管来问。”


    这话一说,那些县令的态度明显缓和了不少。


    有个县令还主动跟常青抱拳:“林娘子,刚才多有得罪,您大人有大量,别往心里去。我们那儿实在没办法了,还得靠您多指点。”


    常青连忙还礼:“您客气了,都是为了百姓,能帮一定帮。”


    事情谈完,这些县令准备打道回府。


    临走前,那个一开始找茬的县令走到常青跟前,有点不好意思。


    “林娘子,是我眼拙。要是我们村能扛过这场雪灾,日后定当重谢。”


    常青笑着摇摇头:“谢啥,只要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就好。”


    看着这些县令的马车走远,田元祥松了口气。


    “常青啊,多亏有你,不然今天我可下不来台。”


    常青谦虚地说:“田大人言重了,这都是为了百姓。”


    雪还在下,但春河村却比往常更热闹了。


    常青知道,自己的法子能帮到更多人,再辛苦也值了。


    她也盼着,这场雪灾赶紧过去,大家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﨔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