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这天,天还没亮透,常青就摸黑进了厨房。
灶台上堆着昨儿和好的面团,案板上摆着两盆饺子馅。
一盆是剁碎的野猪肉拌大葱,另一盆是韭菜鸡蛋加虾皮,绿油油黄澄澄的,看着就喜人。
常安揉着眼睛进来舀水洗漱,看见满案板的饺子皮和馅,惊得差点把水瓢扔了。
“阿姐?你这是……”
“立冬了,吃饺子。”常青手里的擀面杖转得飞快,“素的荤的都有,去把小睿喊起来,再叫你扶黎姐姐洗漱。”
常安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以往,饺子是逢年过节才敢想的稀罕物,往常冬至能吃上一顿素饺子,就算是好日子了,更不要说今个只是立冬。
她瞅着那盆油汪汪的肉馅,咽了口唾沫:“阿姐,这都是白面,得花多少银子……”
“花不了多少。”常青头也不抬,“粉丝坊这个月赚了不少钱,还不许咱改善改善伙食?快去,别磨蹭。”
等常睿揉着眼睛晃进来,萧扶黎也披着外衣跟了过来。
屋里弥漫着面香和馅香,常睿“哇”了一声扑到灶台边,常安却还在犹豫。
常青把包好的饺子往盖帘上摆,瞅见他们那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
以前穷怕了,吃顿好的都觉得是罪过。
“都愣着干嘛?坐下吃啊。这饺子再不吃就该凉了。”
小竹几人怯生生地拿起筷子,夹起个饺子在碗里转了两圈才放进嘴里。
常睿早就狼吞虎咽起来,烫得直哈气也不肯松口。
萧扶黎尝了一口,野猪肉馅调得又香又嫩,带着大葱的辛香,比宫里御厨做的精致点心更有滋味。
她看着桌上一伙人拘谨的样子,也对普通百姓的日子有了大概的了解。
毕竟以她们的条件,吃顿白面都觉得奢侈,更不要说其他百姓的生活。
萧扶黎一时心中颇不是滋味。
“快吃,吃完了去上学。”常青给每个人碗里又夹了几个饺子,“中午送饭我再给你们送顿饺子吧,正好可以和林文分享一下。”
姐弟俩忙不迭点头,埋头苦吃。
等收拾完碗筷,常青把剩下的饺子装了两个食盒,对萧扶黎说:“走,先去给舅舅舅母送点,再回春河村给茗雪他们送。”
两人先到了舅舅张大山家。
李淑云正在院子里晒萝卜干,看见常青拎着食盒进来,忙擦着手迎上来。
“青丫头,咋还带吃的来了?”
“立冬了,包了饺子,给你们送点尝尝。”常青把食盒递给她,“常宁呢?还在忙?”
“嗯,毕竟要冬天了,一大早就接了不少新的单子。”
张大山从屋里出来,搓着手嘿嘿笑:“这饺子…… 是肉馅的?”
“有素的有荤的,你们赶紧趁热吃。”
常青没多待,匆忙回食肆准备学院的午餐。
送完餐食,她又拎着另一个食盒往春河村驾车。
萧扶黎坐在她身后,看她熟门熟路地穿过田埂,觉得这才是常青真正的样子。
接地气,又带着股不服输的韧劲。
家里,茗雪正在晾晒新收的辣椒,沉光坐在屋檐下挑拣花椒。
看见常青来了,两人都有些意外。
常青把食盒往桌上一放:“立冬饺子,赶紧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沉光打开食盒,看见里面白胖胖的饺子,眼睛一亮,嘴上却说:“姑娘,这太破费了……”
“破费啥?快吃。”
常青摆摆手,拎着剩下的一盘饺子出门。
“你去哪?”萧扶黎急忙站起身。
“还剩一份,我给王梅送去。她一个人住,估计也没心思包饺子。”她边说边往门外走,“你们不用跟着,好好吃饭,歇一歇。”
常青与三人告别,往王梅家的方向走。
还没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吵吵嚷嚷的声音。
常青皱了皱眉,加快脚步走进院子。
只见王梅站在堂屋门口,脸色苍白,她爹娘和哥嫂四个人把她围在中间,正指手画脚地骂着。
“…… 你说你,嫁出去才几年就被休回来,丢不丢人?我们老王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王梅她娘叉着腰,唾沫星子横飞。
“就是!”她哥王强跟着帮腔,“当初就不该听你的,非要嫁去里正家,现在好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王梅的嫂子李翠也撇着嘴:“丢人现眼的东西,还好意思一个人东跑西走?我看你就该找个没人的地方待着,别出来碍眼!”
王梅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一句话也没说。
她原本性子泼辣,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厉害,可此刻面对家人的指责,却像个被戳破的气球,蔫蔫地站在那里。
常青一看这阵仗,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
无非是王梅和离的事让娘家人觉得没面子,跑来兴师问罪。
她刚想开口替王梅说句话,王梅她娘就把矛头指向了她。
“还有你!林常青!是不是你撺掇的?我早就听说了,你自己嫁不出去,就眼红我们家梅儿嫁得好?现在把她弄成这样,你称心了?”
常青被这话气笑了:“婶子,话可不能这么说。王梅和离是因为里正家隐瞒实情,这事全村人都知道,怎么成了我撺掇的?”
“哼,谁知道你安的什么心!”
李翠抱着胳膊,上下打量着常青。
“一个大姑娘家,整天抛头露面,跟这个那个拉拉扯扯,像什么样子?我还听说,你那个粉丝坊也不是什么正经生意,指不定怎么回事呢!”
“就是!我们可听说了,你那粉丝坊里尽是些老娘们儿,整天吵吵嚷嚷的,影响村里风气!”
王强跟着起哄:“以后我们可不去买你的粉丝,脏了我们的嘴!”
这话一出,周围渐渐围拢来一些看热闹的村民。
常青叉着腰,冷笑一声:“影响风气?我粉丝坊请村里的婆娘干活,一天能挣二十文钱,谁家不是靠这钱买米买盐?一个月挣的钱够你们家半个月开销了,你们家没人在我那干活,怕不是嫉妒吧?故意说我影响风气!”
她这话一说,旁边立刻有人点头。
李芳兰立马站出来说:“常青姑娘说得对!我在粉丝坊干活,挣的钱给我家小子交了束脩,不然他哪能去镇上读书?”
“就是!”张翠娥也跟着说,“我家男人腿不好,全靠我在粉丝坊挣钱养家,常青姑娘可是帮了我们大忙!”
“还有那大棚和大炕,要不是常青姑娘教我们,今年冬天谁家能这么安心?谁家能睡上热乎炕?”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全是帮常青说话的。
毕竟粉丝坊的生意好了,村里大多数人都跟着受益,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