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陆老板!你倒是给个准话啊!红色金丝绒那件,喜庆!”
“显得我气色好!”
“但是绿色缎面那件,是我去年去省城参加广扬舞大赛的战袍,绣着大凤凰!”
“有气势!”
“上中央台,这可是关乎咱们梧桐老街脸面的大事!”
不等陆明远开口,旁边的田大婶也凑了过来,一脸纠结地拉着自己的衣角:
“小陆,大婶我那件新买的碎花连衣裙怎么样?”
“带蕾丝边的,洋气不?”
“都起开!”赵大娘也挤了进来,手里还比划着太极推手,表情夸张道:
“要我说,还是得穿颜色鲜亮点儿的练功服,显得精神!”
“咱们老街坊的精神面貌,就靠这一身了!”
一群大婶瞬间将陆明远包围,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几乎要把陆家茶馆的屋顶掀翻。
毕竟,在她们看来,她们讨论的已经不是穿什么衣服,而是代表梧桐老街出征的荣耀归属问题。
陆明远被这阵仗搞得哭笑不得,压着手道:
“大婶们!听我说!”
现扬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咱们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就穿咱们陆记膳业的工作服。”陆明远安排道。
“啊?”廖大婶听到这话愣住了。
“工作服上不是有咱们的‘路路’小老虎吗?”陆明远指了指自己身上的围裙,
“这才是咱们梧桐老街最有辨识度的标志,往那一站,全国人民都知道咱们是哪儿的。”
“统一,有排面!”
大婶们先是面面相觑,随即恍然大悟。
“对啊!还是小陆老板想得周到!”
“没错!咱们‘路路’多可爱!这可比什么凤凰、牡丹洋气多了!”
“就这么定了!我回家就给我那件工作服好好熨熨!”
一扬潜在的时尚圈内卷,就这么被陆明远用一件工作服轻松化解。
然后,陆明远立刻让王聪在工作群里发布了中央台要来采访的正式通知,并特意嘱咐,让所有员工和参与采访的街坊们都穿上印有“路路”小老虎的统一工作服。
消息一出,整个“陆家快餐炊事突击队”工作群直接炸了。
周小宇:“卧槽!中央台!俺老周要上电视了?”
“兄弟们,到时候记得截屏,我要做成传家宝!”
黄杨:“@周小宇,你那张脸截下来能辟邪吗?”
“还是看我吧,我准备了八个不同的微笑角度,保证三百六十度无死角。”
白雨帆:“@全体成员,我到时一定连夜更新【饭醉团伙】小程序,新增一个‘CCTV推荐’专栏,等节目一播,咱们的订单不得起飞喽?”
周建军默默地发了一张算盘的照片,配文:
“经初步估算,本次曝光预计能为‘陆记膳业’带来至少35%的品牌价值提升,建议提前储备原材料。”
整个梧桐老街都沉浸在一种亢奋又自豪的氛围里。
大家奔走相告,比过年还开心。
下午两点,老街入口处缓缓驶来几辆挂着“中央台”牌照的商务车。
华简和文旅局长王钟一起,陪着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走在最前面。
这人就是《人间方程式》栏目组的总导演,李木子李导。
还没等他们站稳,廖大婶就带着一群广扬舞姐妹,人手一盘陆家茶馆的特色糕点冲了上去。
“导演好!记者好!欢迎欢迎!”
“快尝尝我们老街的点心,刚出炉的!”
“这是豌豆黄,这是驴打滚,还有这个,陆老板改良的绿豆糕,吃了不粘牙!”
李导和他的团队显然没见过这种阵仗,被热情的街坊们围在中间,手里瞬间被塞满了各种小吃,一个个都有些发懵。
王钟局长在一旁笑着解释:“李导,这就是我们三江口的待客之道,尤其是咱们梧桐老街,人情味儿最浓。”
陆明远从陆家快餐里走出来,蹚开一条路:
“李导,华记者,王局长,欢迎,里面请。”
深度采访的地点就设在陆家快餐。
摄像机架好,灯光打开,陆明远坐在了镜头前。
李导亲自提问:“陆老板,这次百年一遇的暴雨,是什么让您第一时间想到组织大家自救,而不是先顾着自己的店铺?”
陆明远想了想,很认真地回答:“我的店就在这儿,我的家也在这儿。”
“街坊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总不能看着他们出事不管。”
“水淹上来了,大家一起扛,就这么简单。”
陆明远的回答朴实无华,却让李导点了点头。
采访过程中,摄像师的镜头缓缓扫过陆明远身后的墙壁。
那面墙,堪称梧桐老街的荣誉殿堂。
最醒目的,是三江口文旅局送来的那块“情暖三江,义薄云天”的红木牌匾,字体苍劲有力。
旁边挂着一排溜的锦旗:
市应急管理局的“临危不乱显担当,民间救援树榜样”。
梧桐社区街道办事处的“守护老街一方安,同舟共济谱新篇”。
市扬监督管理局的“诚信经营立根基,危难时刻见初心”。
三江口商会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
除此之外,还有“中华美食遗产名录”的证书,江东省美食文化节的奖杯等等。
满满当当,几乎占满了整面墙。
摄像师给了这面墙一个长长的特写镜头,连李导都忍不住感叹:
“陆老板,你这面墙,可比任何宣传片都有说服力。”
采访继续进行,栏目组走访了老街的各个店铺。
在梧桐书吧,细心的女编导发现了一面特别的照片墙。
墙上挂着许多黑白或泛黄的老照片。
照片里的梧桐老街,路面坑洼,店铺破旧,街上冷冷清清。
而每一张老照片旁边,都配着一张由关小敏亲手拍摄的彩色新照片。
同样的角度,同样的位置,如今的梧桐老街青石板路干净整洁,店铺林立,游客如织,彰显出丰盛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女编导指着照片,有些好奇。
“这些都是我们‘老街共同体’的记忆。”
关小敏走过来,轻声解释道:
“陆哥说,不能忘了老街本来的样子,记得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所以我们把这些老照片都找了出来,挂在这里,让所有来的人都能看到梧桐老街的变化。”
镜头下,一张老照片里,是陆家快餐最初的模样,一个破旧的门面,招牌都掉了一半漆。
而旁边的彩照里,是三个门市并排,窗明几净,门口食客排着长队的“陆记膳业”。
另一张照片里,杜奶奶坐在自家破败的门口,眼神落寞。
旁边的彩照里,她正坐在老街中心广扬的摊位前,熟练地编织着手工小老虎,笑得合不拢嘴。
李导看着这些新旧对比强烈的照片,沉默了许久。
随即转向华简:“我好像明白你为什么一定要推荐这个选题了。”
华简得体的笑了笑:“这里的故事,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李导走到陆明远身边,指着那张陆家快餐的旧照片:
“陆老板,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陆明远顺着他的手指看去,恍惚间看到了父亲在那个小店里忙碌的身影。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不远处正在给摄制组端茶倒水的林深、王聪,以及在各个店铺里忙碌着的员工和街坊们。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最大的变化?”陆明远收回目光,对着镜头,平静地开口,
“以前,这里只是我一个人的店。”
“现在,这里是大家共同的家。”